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唐太子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唐太子

长安城又多了一个新行业-收毛的。什么鸡鸭鹅毛,兔毛.羊毛全收价格还不低,这东西以前都是当费物丢掉的,现在到挺抢手。有的商人甚至不顾寒冷,还把草原人丢掉的羊毛运回长安,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唐代已经有了毛线的纺织技术,还过这些技术都是由少府监管理,平民百姓是不能随便做的。纺出来的毛线也不是织衣服,主要做装饰品。程前在少府监看过纺车以后,发现这种纺车跟后世农村那种老势手摇纺线车很象,这种纺线车接构简单,到让程前少了很多麻烦,吩咐少府监造了二百辆,在收容乞丐的住所附近租了几间房子,把纺车搬过去让乞丐中的妇女学会纺毛线,并根据纺出的毛线多少付给工钱。这些毛线所用的毛都是收购的兔羊毛,先分类用硝水硝过,又经过开水清洗,在拿到烘干房烘干,就能做出松软的毛茸来,最后就是交给纺线车间纺织。鸡鸭鹅毛制作流程一样,烘干后全部运回皇宫,由皇宫制衣监制作羽绒服,由于习绒有限,制作的羽绒服可是皇家专用,属于高档商品,有钱人没有身份是很难买到的,这也是李世民用来赏赐大臣的贡品。光羽绒服这一项从收购到成衣就增加了八百多份工作岗位。毛线生产出来后一部分直接售卖,一部分由织布机织成毛衣售卖,因为做成的毛衣毛裤穿着比皮衣暖和,很快就在长安流行开来。冬天天气渐冷,毛线还有毛衣都消售的很火爆,一车车的银子又进了东宫的库房。当然这些钱财程前没有全吞下,除了拿出一部分增加工人工资外,也改善了下难民们的生活条件。一部分人有了生活来源后,在城里租了房子安置下来。剩下的一些体质比较好的能拿的动锄头的难民,都安排在城南沣涝河旁开荒种地,这些地有上万亩沿着河边连成一遍,一部分是沙土地肥力不足被荒废无人耕种,程前就把它收归国有,另一部分地是别人送的,必尽是太子要地,很多人拿着地契希望靠上太子这棵大树,程前也不客气笑拿了。人畜的粪便是上好的肥料,只是古人不懂利用,长安人口当时已经有了上百万,每日的粪便垃圾都被拉到城外倒掉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程前在各坊贴出通告,让城中所有的粪便都拉到城外指定的位置倒掉,为了提高人们的积极性,每次有人送去都有工钱可领。当然也不是乱倒,程前在所圈定的荒地上每隔一段都挖有两三米深的大坑,那些粪便都是倒到坑里的,为了防止粪坑倒塌,这些坑壁都是用石头垒成特别坚固,每倒满一个池子就用草帘盖上让它自然腐化。每一个化粪池管五百亩地,派有专人看管,并让看管的人对这五百亩地负责,也就跟后世分田到户一样。这些种地的人全部有农司派人管理。古时的人真的诚实,只要你给他一口饭吃,他就会为你买命,在这里不光给饭吃,干活还有工钱,这些百姓除了感激外就是一个劲的干活,有的人甚至在地里挖个地窝子就住在地里,程前见天气越来越冷,怕冻出人命来。于是给管理田地的官员下了规定,每天食时以前不准人下地,晚上申时前必须离开,这也刚好赶上每天两餐的吃饭时间。巡城的武卫把巡逻的范围也慢慢地扩大到沣涝河一带。长安这一带水系发达,河边的芦苇很多,程前用树杆做梁和支架,用芦苇席做围栏和棚顶,搭起一个南北走向的大棚。大棚的北面挖个坑做成炉灶,在大棚里地面正中挖出一个一尺宽的坑道通到南面墙,坑道上盖上石板铺上土和炉灶相连,再在坑道的南面墙砌起一个一米高的出烟口,每天注意给炉子添加燃料,做好保温。在大棚里的地上施上发酵好的粪肥,翻好土整平地面,把刚发芽的菜子种上。样板棚做好后让种地的百姓都跟着学,然后在自己所管的田地里自己搭建大棚,一时间,万亩田地里人们干的热火朝天,不到三天时间所有的大棚全部搭建完成。

上一章 对话 唐太子最新章节 下一章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