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全球通史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真实事件 

第一集 第一章 原始人类

全球通史

  人类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呢?这,至今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开的谜。至于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就更是众说纷纷,远远没有形成大家公认的定论。

  然而不管怎么说,科学家一致认同,人类是由早期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一结论,已经为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所证实,例如解剖学家发现,从整体来看,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特别是类人猿,在骨骼肌肉和器官构造方面,有许多基本相似之处。胚胎学家则注意到,人类的胚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显示出某些动物的特征,比如说胚胎在一个月时会有半圆形的腮,在两个月时,还会出现发育不全的尾巴。人类学家对人类化学的研究更是证明,人类是由不同的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发现了许多可以证明人类与猿类具有密切关系的证据。比如说,人类血液的化学成分和人类的极为相似,猿类和人类身上的有相同的寄生物,猿类和人类学习的方式也很像是等等,总之,人类绝非一夜之间凭空降临到地球上的,由猿到人期间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

  自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人类可能起源于非洲,这一猜测之后,随着一系列早期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出现,非洲起源说逐渐为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同,当前最为认可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他们是由猿是猿类逐渐进化而来的,到距今约1200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得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了一条大裂谷,这条大裂谷将非洲分隔为东部和西部两个独立的生态环境,而在这两个不同生态环境中,类人猿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东非大裂谷的阻隔是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大裂谷以西,依然是茂密的丛林,在那里生存的原味不需做出太多的改变,因此,它们进化的脚步就相当缓慢,至今仍停留在猿类阶段。大峡谷以东的情况则截然不同,由于地壳的巨大变动树林大面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广袤的草原,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同一祖先的原始族群,因为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但是在这些以往惯于攀爬的猿类当中,也有一小部分,渐渐适应了新的草原环境,他们不仅避免了灭绝的危机,而且在动物王国的千百成员当中脱颖而出,最终进化为人类。

  在非洲早期人类化石的考察中,来自英国的利基家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路易斯.里基(1903年到1972年)原本是一位富特尼亚的英国传教士的儿子,不过他自幼对考古非常感兴趣,便决心在东非寻找遗留的早期人类化石。1931年,利基在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发现了一些原始手斧,据推测,这些手斧是由生活的大约,1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制造的,这个发现,鼓舞了,立即和他的家族,他们更加积极的进行科考,但由于利基身兼数职,再加上资金匮乏,他在其后20多年里,在寻找人类化石方面进展甚微,直到1959年,一个巨大突破的出现,这个新的发现不是利基本人,而是由他的妻子,同时也是他的工作伙伴,玛丽.利基完成的。玛丽在坦桑尼亚一个遗址进行仔细搜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看上去像是人类的牙齿和头盖骨碎片的化石,他把所有碎片拼凑在一起,并进行了年代的测定结果,竟发现这是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属于一个生活在180万年前大致与人相似的动物,由于玛丽发现的这一头骨下颔和牙齿很大,报介很快就把它称为“核桃夹子人”。

  然而,“核桃夹子人”其实并不是人,而是一种能够直立行走的高级猿类,不过仅仅两年之后,路易斯和马丽的长子乔森纳.利基就发现了一个,同样生活在180万年前,而其脑容量却比“核桃夹子人”大的多的灵长类的头骨遗存。乔森纳判定这个头骨的所有者应当属于人类,而不是猿类。他就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乔森纳甚至还将他命名为“有才能的人”。

  1972年,利基夫妇的次子李察德率领的一支队伍,在肯尼亚发现了另一个属于人类的头盖骨的碎片,这一头盖骨比其兄发现的那一头,该股更为完整,也更加古老,其生活的时间距今大约有200万年之遥,人类的时间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当然理查德的发现远非终点,两年以后,即1974年,美国人康耐德.约翰逊率领的考古队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个生活在大约,325万年前的直立行走的女性类人猿的部分骨架,因为他们在清理这个类人猿骨架时,收录机正播放着甲壳虫乐队的歌曲《带着钻石的露西在空中》,约翰逊就随性将这个类人猿骨架命名为露西。露西解放出来的双手并没有直接用来制作和使用工具,而是在脑容量增大之后,类人猿双手的作用才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古人类学家现在认为脑容量的增大,首先是作为一种生物学上的优势而存在的,因为较大的脑容量可以更好的调节直立类人猿的体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自然之母”在设计人类的进化历史之时,并非高瞻远瞩,把双手解放出来,固然可以用作工具的市场,但这种情况在一二百万年之后才开始出现,不过尽管如此,直立人在生存斗争中,较其他猿类还占有明显的优势,例如他们可以用双手抓取食物,拿着食物逃跑,寻找隐蔽处使用,比四足行走的动物,用嘴来携带食物要方便的多。

  因为早期的人类化石大多是在非洲南部发现的,所以研究人员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命名为“南方古猿”。然而这一命名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虽然他们被称为“古猿”,可实际上却并非猿猴,而是原始的人类,南方古猿与现代人类同属于灵长目的人科,与现代人类相比,南方古猿的特点是身材非常矮小,大约有一米高,体重在25到55千克之间,而且脑容量仅仅只有大约500毫升,这样以现代人类所拥有,平均1400毫升的容量,在一起来相差甚远。可即使这样,研究人员经过对他们头骨的仔细分析,还是推测了,它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并且以南方古猿当时的智力水平已经完全可以进行复杂的冒险活动,他们经常会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制造工具用的石头,考古学者还找到他们制作的砍制工具,刮刀以及其他加工食物的工具,南方古猿就是这样运用自身的智力和工具,一代一代的生存和繁衍下来。并且迅速扩大生存领地,其足迹广到东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南方古猿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的进化,进化到了大约100万年前,它们在地球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高智力水平的新的原始人类。当前科学家们一般将南方古猿之后的人类历史,分作能人和直立人的两个阶段。能人和现代人类更为相近,他们制造工具的技能也更为成熟。而与能人比起来,直立人的进步要更为显著。

  直立人距今约250万年前至20万年前活跃在地球上,从体制的角度看,资历能和以前被南方古猿的差别很大。南方古猿的身高仅仅有一米多一点,直立人则与现代人类的身材相近,更为重要的是直立人的脑容量比南方古猿平均要多出大约一倍,达到了一千毫升左右,而且相关的化石证据还表明,直立人大脑的形状已经朝着我们现代人的大脑方向进行演化,因此他们能够制造更为复杂的工具,除了简单的砍制工具和刮刀之外,他们还制造了能用来切割的刀具和手斧,这些工具不仅在狩猎和处理食物的时候非常有用,还能够用来保护自身不受野兽的侵害。

  此外,直立人人所取得的一个意义极为深远的重大进步,是懂得了如何很好的用火,他们用火,来烹煮食物和取暖,用火来防范大型动物的攻击,因为火的使用,人类的食物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存条件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体质和智力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人类的数量也开始大幅度增长。

  直立人还有一项伟大的发明,那就是对语言的应用,最近科学家对直立人的头部进行的复原研究表明,当时的直立人可以发出我们现代人能够发出的大多数声音,另外尽管语言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化石遗存,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直立人的工具是按照一种,只有通过复杂的语言交流,才能够制定的规则体系来制造的,他们肯定知道如何在猎捕大型野兽以及加工分配这些猎物的过程中进行很好的合作,而在这类合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食物采集和食物加工的过程中确立了互利性的男性和女性角色,这种协同合作的程度,反映出直立人的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直立人拥有了功能更为强大的工具,学会了使用火,也掌握了较为复杂的语言,这些优势使得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迅速增强,由此他们生存的地域也越来越广,南方古猿从未走出过东南非洲,而直立人的足迹已经远远的跃出了这一范围,大约200万年前直立人已经迁徙到北非欧洲,西南亚,西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到了20万年前,在整个东半球所有的温带地区,他们到处扎根生存,并继续在体征上朝我们现代人一点一点的靠近……

  当然,人类的发源地的非洲起源说仅仅是多种人类起源假说当中最为通行的一种,事实上,当前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非洲是人类唯一的发源地,在非洲之外,呼声最高的观点就是亚洲思维人类的另一发源地,不过这一观点同样缺少足够的化石证据来支撑,总之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尽管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方面的研究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更为重大的发现,尚有待于后来者进一步的努力。

上一章 目录 全球通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一集 第二章 尼安德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