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一部简易散文集
本书标签: 短篇  学习 

吃好一日三餐,过好一年四季

一部简易散文集

纪录片《人生一串》中说:“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我们的日子,流淌在热锅暖灶的厨房里,热气腾腾的生活,轮换于一场又一场的餐桌边。

而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于一餐一饭,一粥一汤中,不经意间就投射到你的人生。

杨熹文先生说:“一个人对吃的态度,会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的“吃商”,塑造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人要先吃好,才能好好思考,好好休息,好好待人。

吃好一日三餐,过好一年四季。

电视剧《什刹海》里,朋友问斌子:“人人都会做面,为什么就你做得这么好吃?”

斌子自豪地回道:“我和其他人,那能一样吗?”他说道,为了做一碗好的打卤面,他每天亲自跑菜市场,每种食材都精挑细选,通辽的口蘑,五台山的香菇,长白山的黑木耳,四川渠县的干黄花……为了找到好的搭配角菜,什刹海大大小小的菜市场,他几乎转了个遍。面,他得三醒、三揉、三扎,然后手工抻出来的五条板面,肉汤他提前好几个小时起吊。食材一样不将就,工序一道不含糊,这才有了这一碗面。朋友听完,竖着大拇指说:“就凭这耐心,你日子差不了。”

斌子笑着说:“那当然,这生活就似做菜,你得用心才能有滋有味。”

有人说,好好做饭的人最值得深交,因为做饭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是为了让生活更美丽。

从你对食材的精心挑选,对搭配的矜持不苟,对烹饪的一揉一捻中,别人看到的是你对日子的耐心与追求。

作家林清玄曾说起他的外祖母,他说老人家对自己影响颇多,日常里,她碗里从来不会有剩饭,菜盘里的汤汁都会喝光,甚至是掉在桌上的米粒,她也会捡起来吃掉。

其实外祖母家里并不清贫,但老人家坚持认为,做人不能不珍惜粮食。 “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真正的过日子,是不过于奢靡,不随意浪费,珍惜眼前的一茶一饭。好好吃饭,善待食物,是你呈现给别人积极生活、内心感恩富足的最好证明。因为每一道食物,从播种、育苗、施肥到收割,农人无不经历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珍惜食物的人,别人看到的是你对农人汗水的尊重,是你珍惜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教养。

大礼不辞小让,你随手顺心所为的细末小事,别人品到的是你行为背后的深博奥义,这往往决定着别人将怎样待你。

一顿饭蕴藏了万种乾坤,饭蔬羹汤、杯盏交错,你对食物惜用尽心,生活便可以一半烟火,一半琴棋书画诗酒茶。

文徐九卿

第三视角评价:这就是小康生活。

更有人引用:李为君居士: 【勤俭】〔1〕: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曾国藩:人败皆因懒 事败皆因傲 家败皆因奢】【勤俭持家:勤是持家本 俭为治家根 勤: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粒,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有道】〔原文〕:俭而能施,仁也。俭而寡求,义也。俭以为家法,礼也。俭以训子孙,智也。俭而悭吝,不仁也。俭复贪求,不义也。俭于其亲,非礼也。俭其积遗子孙,不智也。──宋·倪思。〔白话文〕自己生活节俭朴实,却愿意布施财物给需要的人,是仁的表现。自己生活节俭朴实,且能不贪求财物,是义的表现。

上一章 美是回来做自己 一部简易散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