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一部简易散文集
本书标签: 短篇  学习 

流淌在资江河的岁月

一部简易散文集

文丨刘丰

资江河畔,往事悠悠。记不清多少个宁静甜美的时刻,我像个俏皮的孩子,游玩在时间的旷野,回望童年的岁月。沉睡的记忆积满了时光的尘埃,伴随着河流的涌动慢慢苏醒……

乡人把过境资水称之为资江,家乡地名也因资江水质清澈冷寒而得名。儿时的记忆里,多半与资江有关。她,或静谧温婉,或波水翻浪,时滔滔汩汩,时涓涓绵绵,细声吟唱着一辈又一辈的人间烟火,像一条穿连过去与未来的时间隧道,虔诚地记录着昔时的酸甜苦辣。

母亲说,我出生于一个叫作三尖村的贫困落后小山村,全家以耕种田地、饲养家禽维持生活。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吃苦勤勉。上世纪80年代中期,父母迫于生计,在我不到周岁时,便举家前往县城,择水相伴,临江而居,开始了漫长艰辛的小城求生之路。

在城里租住的房子,距离资江支流涟溪河不过几百米,这也给我留下了更多关乎河流的记忆。租住的房子很小,母亲回忆说只有12平方米,虽是青瓦红砖,但时常墙潮雨漏。虽简陋如此,月租金也需40元。对于刚进城的农民家庭,这笔支出是十分巨大的。进城后,父母白天在汽车站售票,晚上挑些水果摆摊零售,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出发,伴着小城最寂静的那盏霓虹灯归来。他们潜沉在生活的角角落落,用最勤劳的模样撑起整个家庭。

资江河水静静流淌,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也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虽未读过多少书,但是对教育却尤其重视。为了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换租了一间20几个平方米的房间。父亲在这个本来狭小的房屋内,隔断了一个小空间专门用做我的学习之处。小学时段的记忆就好比河边的细沙,在生活的反复冲洗中,能记起的并不多,偶尔一些片段总是盛夏时节和小伙伴河边玩耍嬉戏的画面:泼水打闹,沿河奔跑,有时织一根狗尾巴草当作饵料,诱捕藏在大石头下边的螃蟹,那时候单纯又快乐,简单又满足。

到了中学,家里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90年代初,父母在市场租下了固定的摊位,依然从事水果生意,尽管仍然劳累,但却不用再遭受日晒雨淋的苦楚。家乡是一座工业城市,并不盛产水果,为了保障稳定充沛的果源,父亲常常外地进货。他长途跋涉、日夜兼程,走南闯北。母亲则负责卖水果。因为节省开支没有租用仓库,有时候当天没卖完,就必须有人留下来守夜。夜深了,在摊位上边架起木板,铺上棕垫、被子,一张简易的床便搭建了起来。夏天,高温难耐、蚊虫叮咬,冬日,寒风刺骨、雨雪交加。或许,这些成长的煎熬和生存的疼痛才是生活的本质。父母从不让我帮忙守过一次夜,只是一次又一次念叨,一定要好好念书。

2000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年份。我们在县城买了近100平方米的房子,我像做了一个美丽的梦。对我而言,最开心的莫过于有了自己的书房,有了自己独处的空间。从新家到资江河岸的风光带步行不过三五分钟,我常常在某个安静的午后,坐在河堤的岩石上,拥抱江河,阅读时光,回望先贤。那河面随波摇曳的斗笠渔夫、那江边村舍里升起的袅袅炊烟、那沿江道上的人声稠密,都是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

哲人说,河流是所有人的出发之地。因为,河流象喻着家园、历史还有生命的源头和彼岸。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这条河是维系乡愁的最牢固的纽带,既联结过往,又承载希望,最后流向远方。

[责编:刘瀚潞]

摘自——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第三视角评价:旧和依旧存在,新河还在开发。未来照旧

上一章 给陌生人依靠的肩膀 一部简易散文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活着,是一种伟大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