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锦绣山河吾执笔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穿越时空  穿越重生 

第三十九章 第二步的官制与民生改革

锦绣山河吾执笔

凌云将,军制改革全部下达以后,又来补充了一句“军队决不允许任何世家插手管理,若被朕查到一律抄家灭族。”

思索了片刻决定一次性连官制也改革了。

“朕思考许久,夜不能寐,如今大楚历经战乱,生灵涂炭,朕有鸿鹄之志,却举步维艰,故而今日下定决心,军制已改,可这官制却未动分毫,其中繁杂错乱,让朕思绪难安,今日众朝臣都在,所以朕便正式宣布改革官制一事。”凌云话音刚落,又是一番炸开了锅,众朝臣立刻就坐不住了,议论了许久之后,一些重要的大臣纷纷对凌云说“启奏帝君,官制改革以时万万不可。此制度乃始皇帝所创,历经数百年又经吾大楚祖皇锨帝稍改,一直沿袭至今,帝君若改,便是有违祖道。臣等冒死请愿,帝君暂且三思啊!”没有站出来的除了武将重臣,其他重臣也纷纷跪在地说道。

“请帝君三思。”

  凌云知道这改革官制一事必定阻力无穷,军制改革之所以顺利因为没有威胁到那些文官的利益。而如今一旦改革官制,无论是这些官员还是官员背后的世嘉影响都是非常的巨大,所以阻力肯定是要比改革军制要大的许多。嘴角微微上扬冷笑一声。看着那些跪在地上的文臣,“众卿难道是想让朕平白无故养一些闲散人员。”众大臣立刻回答道。“帝君此言差异,凡事淋系国家俸禄的,那必是对国家有贡献之人。怎能称为闲散人员呢?”凌云冷哼一声。“若真如卿所言,朕有何需进行改革,可是朕这一路走来看到的都是一些蛀虫,从未看到过为国家做贡献之人。那些压榨百姓收受贿赂的到你们嘴里变成为了有贡献的人?是何道理?”

“…………”见众大臣无言以对,凌云接着说道:“食君禄,要分君忧,可朕忧国忧民时,尔等何在!华如一党,压榨百姓。你们不思劝诫反而还助纣为虐,这便是你们为君分忧的行动?这便是你们为国家做的贡献?笑话,左右刀斧手何在?”左右手持兵解的士兵很快,从左右两方出来跪在地。

“启奏帝君,臣等在。”凌云冷然的少了一元跪着的众臣,用一种冰冷到极点的语气说道。“若再有人敢出言反驳,尔等顷刻将其拿下,拉至宫门外斩首。”“诺。”

  凌云顿了一下,沉默的坐在席上,许久后又缓缓张开。“朕意已绝,卿等无需多言。废除原有官制,设立两阁即内外两阁,外阁主要处理国家军队以外的事务,比如以他国的外交与国家政策实施,经济发展与拟草和颁布皇帝政令,等一系列事务。内阁主要处理国家政治行政军事问题,帮助帝君处理各种政治事务即国家所有重大问题,包括审核行政和军事管理。另外,设立六部即户部、礼部、工部、吏部、兵部、刑部。其中户部、礼部、工部由外阁统一管理。

  吏部、兵部、刑部、统一由内阁管理。两阁统一由帝君亲自管理。其中吏部负责官吏考核任免,刑部负责刑法,兵部负责军政。工部负责工程,礼部负责礼仪,户部负责户口赋税。

  两阁设两个丞相正一品,六部每一部设一名尚书正二品,尚书下设两名侍郎正三品。别设弘文馆,统一管理全国教育,设一名侍书郎从一品,三名博书正二品。

弘文馆下开设三所院校,由三名博书担当院长,分别设立军事院校,科技院校,政治文学院校。三院中各设各三教习正三品,负责管理学院,设各类讲师正四品人数暂定。令废除州郡制,设立省市县制,各省设立省长一名正品,副省长一名正二品。市长一名正三品,副市长一名正四品。县长一名正五品,县丞一名正六品。镇长一名正七品。设村长一名正八品。俸禄发放钱粮各一半,各品介发放不等。一共八个品阶。

  另外实行全民教育,要务必使大楚的每个孩童都能上学,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男女有别观念就要分别设立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在全国各省市设立初、中、高三所小校按年龄段来划分,设立两类一类由国家设立全面普及免费教育成为公立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直到高中结束,另一类学校也是由国家建立只不过要收费称为私立学校这一类学校是专门为一些富商子女、官宦子弟开设的学费也十分的昂贵,并且一切收入归国家。

所有学子想要进入国家岗位必须要毕业于三所大的院校,才能进入军事,政治,和科技等各方面从事领域,而想要进入三所大院校就必须参加科举,并且提倡以德治国,只要德行过关学历不是很高,也可以进入国家工作机关工作。另外军事上强调设立三个独立军团。分别为麒麟军团,凤凰军团,青龙军团。

三个军团统一有朕也就是帝君统一管理。三军团各设一军长品阶为正一品,但不得已普通军队相影响。设立暗影卫负责情报刺杀保卫等一系列皇室重大事件,许牡为暗影卫指挥。接下来朕并按照名单来任命官职。”

  接下来凌云便按照那一份整定了三天的时间才整定出来的,官员名单分配了官职。爵位是依然设立的,只不过不再实行世袭也不在分封土地。林允是凭着铁血手段坐上帝位的,所以不用学汉武帝那样温水煮青蛙实行推恩令。下达完一系列的措施以后。

  持续了将近三个时辰的会议终于结束了。至于开设义务教育的经费,凌云完全不担心,他的产业已经开遍了周围的所有国家,经济也是十分的雄厚了。

  凌云并没有着急回到皇宫,而是带领着众臣下乡去帮忙收产了。在凌云的亲自示范下众诚也只能跟着凌云下田去收麦子。周围的百姓一开始都觉得受宠若惊,但渐渐地被凌云温和的态度感染了,有几个胆大一点的老人还与凌云一同聊起了这劳作的心情,“这种田地得看天时啊,老天爷发慈悲了,一年都风调雨顺,如果老天爷发威了那便是大旱连连。”凌云一面听着一面表示赞同,也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和那位老农聊了许久。并教导一些年轻的官员要尊重农民。

  凌云还大力的提倡从商,关闭了许多青楼,妓院。设立女红纺,为那些无家可归的女子提供工作,提供住宿的场所,让他们负责织衣做鞋,薪水还很高只要质量好,工作时间也不长。

  凌云的一系列措施,不但促使楚国民间一片欢呼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好评,许多人纷纷跪地高呼“吾主,真乃神君下凡。”这些措施也使周围的国家警戒起来了,因为他们敏锐的察觉到楚国迎来了一位贤明的君主,与难得的政治天才。

  

上一章 第三十八章第一步军制改革 锦绣山河吾执笔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章 访问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