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犀利的论文
本书标签: 二次元  其它  论文 

论世界性名人效应

犀利的论文

人类的最终进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历史,当成为历史后人们又会想方设法去试图吸引人们的眼球。

举个例子:马克.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些人会产生疑惑:不是初中历史教材里面明明都说明了吗?为什么一些历史学家还要去研究这个早都写入历史教材的话题呢?这就恰恰顺应了上一段。

“在上古时代,由于交通不畅,东西间的联系颇为艰辛。在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云游天下,只不过是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人所知道的一隅之地,十分有限。他没有中国,他的《历史》对中国也缺乏记载。后来,盛传一时的亚历山大东征曾经到过中国的说法,经过历史学家研究证明亦属无稽之谈。在中古时代,由于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在东西方之间起到了某种桥梁和媒介的作用,阿拉伯的历史学家和旅行家留下了许多记载,其中有不少地方曾经谈到过中国。尽管如此,当时西方人对东方,尤其是对中国了解,仍是很隔膜的。”

“这一情况,到了中古时期才发生了变化,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的东方之行。他于1271年随父亲与叔父来到中国。1275年至1291年17年间,马克.波罗一直以客卿的身份在元朝供职。回国后,他因参与本邦威尼斯对热那亚人的战争被俘,在狱中通过他的口授,由同狱的比萨文学家鲁思梯笔录,即成为流传后世的《马克.波罗游记》(亦名《东方见闻录》)至今已有五六十种不同版本(在我国就有七种之多),成为风靡一时的所谓世界一大奇书”

本书内容就不详细说明了,但是,从此书问世以来,对它的真实性不断有人提出质疑。关心马克.波罗的友人甚至在临终前劝他为了灵魂的心安,最好把一些离奇的事实删去。中外学者讨论云云是否他到过中国?

对此,中外学者在经过深入研究后,大多承认马克.波罗确实到过中国,也实事求是的指出了他书中的缺点。

看似平常的一场历史较量,双方其实都没有拿出实际性的证据,靠的是书中一

面之词的推断和一些不完整的历史资料;对于中方而言一是如果被推翻常识,说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这将会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的世界历史地位,也可以说是世界被研究价值地位,一个国家看似是单单研究历史学,其实,大多都涉及国家利益,推动着研究的方向。

还有许多类似的名人效应,其影响力不容小觑,这看起来并不矛盾,实际上也冲击着众多隐藏的问题。

ad: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

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的悲欢。

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经不起等待。

穷困不能等,因为时间久了,你将习惯于穷困,忘记梦想,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

梦想不能等,因为努力晚了,心老了就无能为力;

学习不能等,因为懂得少了,就没本事梦想成真:

孝敬不能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健康不能等,因为身体垮了,人生的一切都没了。

上一章 论数据主义的矛盾 犀利的论文最新章节 下一章 论中国高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