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那些年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
本书标签: 短篇  感悟  自由写作   

17.关于肖战及信息真伪的思考

那些年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

关于肖战,想必自从“227事件”后大家都对他有所耳闻,毕竟很少有人像他一样,能够让一件事的热度持续这么久。最近双11晚会后出现了“肖战被退货”的舆论,“乔诗语”的黑热搜也相继跟上。

说实话,面对这样明显的“证据”,很多人了解信息后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认为肖战距离摆脱“227事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甚至会下意识的相信这就是真的。事实上,你所看到的都只是结果而已,过程已经被传得面目全非了。肖战受邀参加晚会是真的,但肖战团队综合考量后婉拒了。可传出的消息却是肖战被取消节目,至于乔诗语被辞职事件,就要牵扯到汉服与韩服的事了。韩国的游戏玩家不满意韩服起源于汉服的说法,许多氪金玩家纷纷弃游。后来游戏公司为了挽回玩家,成立了制作组的官方微博,直言是为了更灵活地接收玩家的意见和建议,除了对玩家进行赔偿外,还同意了玩家更换CV的要求,乔诗语因此被撤职。由此可见,许多信息的真伪性实在是有待商榷。

记得《陈情令》中蓝忘机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未知全貌,不予置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实这是一种很难能可贵的品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大家接触到的只是事情的一方面而已,但是大家习惯做的却偏偏是根据部分来推断整体,我们习惯于去推导却很少去花费力气来思考事情的起因。

正如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能够踏踏实实去当记者,去采访一件事情来还原真相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大家宁愿根据少的可怜的信息来做幕后键盘上的发言人,甚至有人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一种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不得不说是一种可悲。

许多我们所了解到的事,虽然不能说它是错的,但它的确是片面的。比如一代才子徐志摩在与张幼仪的婚姻中实则是一名薄情的丈夫,全然不见其作品中的温柔多情;辛弃疾,我们只知他是一名词人,却不知他是一名骁勇的武将和剑客;秦始皇,众人只看到他的残暴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代明君还是千古一帝;写《悯农》的李绅后来虽然官至宰相,却成为了一个贪官,人品卑劣、鱼肉百姓;凿壁偷光的匡衡自幼苦读求学,为官后却以权谋私,并因此被罢免;爱因斯坦小学考试只考了1分,但德国其实是6分制,1分是最好的成绩;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换来的”,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但那1%的灵感往往比99%的汗水来的重要”,电灯是黑人发明的,爱迪生只是改进了灯丝的材质,实验还主要是他的学生完成的。爱迪生的很多发明都是他事务所里的人做的,只是都挂在他名下而已,后来他还为保住直流电的地位而污蔑了法拉第的交流电。

当然,我并不否认,某些事情只讲述一半是为了达到教育的激励目的,但是在我看来真实的事情发展后续还是需要讲述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教育目的而对事实进行曲解,这不但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还会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有信息不全的因素在影响。

在辨析信息真伪性时要保持理智,保持自己的思考,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有一定的难度。当人在面对一个新奇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时,常常会为它的新奇而留下很深的印象,它甚至会在你脑海中多次的出现,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但是观点的不同,并不一定代表这个人见解独到,它也有可能是一种比较极端的非主流观点。而且现在的许多信息都有一定的煽动性,文章共情能力很强,如何在面对信息的时候保持理智的心态,不被带节奏?这时,理智和思考就显得极其重要。一个人永远都不要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让他人操控你的情绪和思想,不要被轻易带节奏。

当我们在面对信息的时候,不要仅仅只是接受它,还要学会去辨析。这些想法只是我在看到肖战再次被黑事件后的一个感想。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就好像一个小偷,如果有一天他被污蔑偷了东西,那么大家只是会认为他偷东西被逮到了而已,很少有人会相信他并没有偷。希望我们遇事可以辨别好真伪,保持好判断吧!

仅代表个人观点

上一章 16:看到一些同人文评论后的感想 那些年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最新章节 下一章 18陈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