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星球变迁规律
本书标签: 短篇  上学常识  更新     

智慧生物的文明建造(知识)

星球变迁规律

知识就是力量,拥有更多的知识就拥有更好的对外物进行改造的能力,能够在人类改造过的世界中发挥更大作用,智慧生物的终极目标就是确立以自己的意志为秩序的世界,所以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甚至发明知识一直是他们在进行的工作。

生存下去是一切知识的起源,智慧生物最初的知识和一般动物没有多大的差别,对于生物的认知只有两个,物体大还是小。智慧生物相比其他生物具有的就是聪明的头脑,面对比自己小的生物可能有受伤的危险,但是面对比自己大的生物是绝对没有胜利的可能的,所以智慧生物最初认知外界就是这种辨识对方大小的能力。搜寻食物的过程中发现大型动物尽可能的逃跑,不能逃跑就想办法躲避。

在智慧生物生存下来的基础上,那些样子和智慧生物不同的生物中有些动物拥有的是逃跑的能力,有的是捕猎的能力,有的是改变颜色……通过颜色,形状的辨别,智慧生物对于外界的环境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原始的智慧生物之间虽然有语言,但是有些东西用不够系统的语言是很难形容出来的,于是智慧生物为了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后代就开始将一些生物的形象和自身形象的对比刻画了出来,而早期智慧生物能够保证他们安全的就是那些天然的山洞,于是很多古人早期生存的洞穴之中就会有描述人类和那些野兽战斗的图画就被后世的人类发现了出来。这类图画

记录中的生物是他们生活时代周围的生物,不过有件事情令智慧生物比较苦恼,那就是面对比他们强的生物战胜很困难,但是不战胜是不能在这里生存的。面对比他们小的生物,战胜不算太困难,但是全部杀死之后,获得食物就变得困难了,那样智慧生物就不得不迁移到下一个生存区域。

有了这种习惯之后智慧生物观察生物大小,外形,颜色之外还多了观察动物习性的内容,了解了动物的习惯之后他们就有机会将这些生物饲养起来,当食物来源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可以将这些动物作为食物。进行动物培养比进行植物培养要早,因为能活动的动物更便于观察,而呆立不动的植物很难让早期智慧生物了解它们是否适应智慧生物为他们安排的环境,动物表现出不喜欢,不适的反应能够很快被智慧生物发现,但是植物产生的变化却很难识别出来,而不能及时发现,这些植物就不可避免的枯死。

前文中提到过智慧生物会将自己生存的环境坚固化,这也是养育动物比培育植物要早的原因之一。在将动物驯化,植物栽种的技术起步之后,智慧生物的生存能力就逐渐提升,当智慧生物的数量扩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智慧生物的知识开始有了新的方向,那就是将观察的重点放到了自身之上。生存下去是生物的本能,但是怎样生活的更好却是智慧生物这时候才开始思考的。

生物都想活下去,于是外部环境,自身素质,这些东西都开始纳入了智慧生物观察,思考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利用自身的威胁力迫使比自己弱的成员听从自己命令的模式开始有了更加具体化的表现。这时候智慧生物整体上暂时放弃了对动物,植物,天气的进一步了解,而是将重点放到了管理同类的身上,拥有比一般人锋利的武器,坚实的防护,强壮的身体,聪明的头脑都能在族群中获得较高地位,而武力此时起到的作用比智力要高,直到族群的数量再次扩大之后个人的武力值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时候才发生改变。

利用个体之间的配合获得更高的战斗力,利用自然环境的特殊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利用少数成员的牺牲使得敌人进入到己方成员设置的陷阱之中,利用……管理成员成为了智慧生物在组群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的最多的课题,虽然只有少数人研究这些,但是研究这些东西的人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直到大家维持住表面的和平之后这些依旧在进行着。

智慧生物是要主宰世界走向的,所以都有享受的思想,而身为社会高层人员,他们的享受思想普遍比一般人要求更高,这就使得一些并不在本地,但是却能带给人舒适感的东西开始在社会环境中进行调度,于是商业开始出现,通过这些物资的调动,为其他人带来方便,也为自己带来财富,怎样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成为了他们用来思考的事情。

除此之外,因为商业流通的影响扩大,了解更多物质的性质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什么植物能治病,什么气候能致病,什么材质更结实,什么材料更舒适……进行材料的搭配是非常耗费脑力的事情,他们不能像原始社会时期智慧生物接触的物质少,可以很简单的将这些东西归纳起来,所以将这些东西的功能切实的记录下来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东西,智慧生物对于这些东西的功能进行一次次的尝试,在得出结论之后就将这些东西的功能记录下来。

但是因为古时候行动能力较差,所以很多记载事物的典籍都是记载周边事物的,所以就有了那么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时行动能力差,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他们进行观察研究的一项有利因素,因为行动能力差,所以到达一个地方他们会更加认真的进行研究,因为行动能力差,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周围物事的细节。对于刚刚认识周围环境的人类来说,他们需要慢下来,但是在周围环境都熟悉之后他们就要提速。

速度太快的生物智慧生物很难捉住,而能捉住的生物速度普遍要慢一些,于是智慧生物开始有了在现有事物上进行创造的想法,不过有些人创造的是高速度下的舒适感,而有些人则是单纯的追求高速度,高速度不是容易达到的,于是智慧生物开始了追求高速度的第一步,那就是不会疲累,能够持续运动。在持续运动的基础上,智慧生物开始了高效率的研究。最早能够持续运动的机械满足不了高效率,于是追求新能源的研究再次开始,而当速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舒适和安全成为了智慧生物最关心的事物。于是材料之间的搭配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伴随着安全,舒适,高效,便捷这几种功能逐一满足智慧生物的要求之后智慧生物总会想将这几个方面中满足度最低的事物进行提升。上学时候老师说过一个木桶里边能装多少水取决于这个木桶里最低的那个竹片,但是在科技研究的基础上却是取决于最高的那个木片。

智慧生物不会满足,在自己创造的事物中有一项远超其他方面的东西存在之后就会想着让其他事物赶上这件事物,因为很多事物智慧生物能够研究出道理,但是自己却难以适应其中的变化,只有将其他事物提高到同等高度之后才能真正享受这些事物给自己带来的便利。而智慧生物不适应的原因就在于周围事物发生了变化,在《生命起源》篇章中我提出过这样一个常识,生物本身就是周围物质聚集到一起的,所以他们自然的适应着这些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他们也会身不由己的感觉到不适,其他生物的活动能力有限,所以不会出现水土不服这种现象,而智慧生物本身行动能力不高,却拥有超过其他生物的运输能力,所以才会有些人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出现病症。

在有磁场影响的大地之上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万米高空,地球之外的星空了。进行探索有着不可知的危险性,所以智慧生物必须做好自身的防护,研究简单的事物,通过一些手持的工具就能做到,研究复杂的事物,必须将全身包裹在结实的材料中,在极端的环境中,比如深海,智慧生物要拥有更加厚重的防护才行,而进入太空,智慧生物必须要让周围的环境变得和陆地一样才行,因为在自己最适应的环境中,生物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功能,而空中本身就不是智慧生物的活动范围。

足够高的动能,加上技术含量足够高的人造磁场,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必须要达到的条件,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进行科技研究的人很少有人的身体素质会超过运动员,而在太空之中随时会发生的异常情况的环境下,一个具有辨识能力的人和一个具有承受能力的人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上一章 智慧生物的文明建造(物质) 星球变迁规律最新章节 下一章 智慧生物的文明建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