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星球变迁规律
本书标签: 短篇  上学常识  更新     

海洋物质变化过程

星球变迁规律

在《地球消融史》中我做出过这样的假设,那就是地球的发展根本不像所谓《地球进化史》中所描述的原始的地球是陨石撞击,形成满布岩浆的原始地球,到处遍布有毒气体,生物难以生存,而是初始的星球其实就是类似于我们所知的冥王星那样是一个大冰块,只是在太阳光线的不断照耀下逐渐融化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球。

《地球成长史》中描述伴随着星球温度降低,水汽才开始凝结,只是原始的海洋中氧气稀薄,不适合生物生存,伴随着外星陨石的坠落这才给地球带来了生命,而原始的藻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得星球内的氧气变得充足,有了臭氧层的保护,生命才有了能够在陆地生存的机会。这种说法传播很广泛,稍微有一些生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生命源于海洋,因为早期的地球全是海洋;生命是从海洋向陆地进化的,因为陆地是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逐渐汇聚到一起才形成了陆地;生物是伴随着海底抬升而不得不在出现生物登陆的情况,在这种登陆的情况下,生物开始了一系列的进化,动物从鱼类开始进化为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鸟类,而植物则是从藻类开始变为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科学家无数次强调着一个事件,那就是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5亿4200万年前到5亿3000万年前,在地质学上被认为是寒武纪的开始时间,寒武纪地层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突然出现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没有找到其明显的祖先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这也是显生宙的开始。

这一时期,地球上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出现了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的迅速起源、立即出现。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等等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来了个“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存在的繁荣景象……

之所以寒武纪大爆发成为了困扰进化论学士街的难题就是因为他们无法解释这些生物为何突然进化,科学家通过化石研究生命在3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而在五亿多年前才有了大型生命,他们能想到的说法也只有生命是像竹子一样在之前的历史发展中都是在积累基础,然后在基础足够的基础上这才有了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我在《海洋是生物的坟墓,而不是生命的起源》中进行过假设性的描述,那就是生命是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那些没有被发现的生物化石只是因为那些生物在升温的过程中,那些生命体瓦解,能够被发现化石的,其实只是那些在早期就由坚固物质构成,然后在特殊情况下进入绝境不再进入生命循环的生命体。虽然这个假设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拿出来,但是那些化石也并没有体现出科学家总结的温度下降足够的证据,否则地球不会一次次在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下急剧降温,而后温度又再次回升。

科学家总结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应该还有另一重原因,那就是海洋之中蕴含很多现代生命所必须的物质,而且海洋对于光线的阻隔作用,这样能够保证原始生命不会被阳光杀死。这个理由又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的常识,那就是晒太阳能够杀菌,而生命都是从原始的细菌逐步进化过来的。

不过营养学家应该都阐述过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营养均衡搭配才能促进成长,虽然大家都知道阳光能够杀菌,但是同样万物生长靠太阳的古话却被遗忘了,既然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促成万物生长的阳光被阻隔住自然就是减缓生命的生成了,海洋生物的产生晚于陆地也是有可能的。

观察今日的海洋,几乎今日所有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生物所需要的元素它都有,而原始的海洋在科学家的研究中则是一盆稀薄的热汤,科学家将生物的丰富当做了海洋物质元素丰富的原因,却忽视了一个很基本的事实,生物是生存环境中的物质构成的,如果周围没有这些物质,那这生物就不会生成,如果没有生物生成,海洋就不会丰富起来,就像人们所说如果花儿等到春天来了再开,如果春天等着花儿开了再来,那么春天永远都不回来,那么花儿永远都不会开。

海洋中的物质是伴随着星球升温而逐渐丰富起来的,并不是因为生物的出现而丰富起来,而是因为物质逐渐丰富起来,这才拥有了让生命生存的条件。从绝对零度开始,星球上的物质就在阳光的照射下缓慢的发生物态变化,如果生命产生在海洋中,很快就会被分散化,而在陆地上这种物质形成的程序却会在外界不同物质的刺激下产生最初的生命运动状态。

在温度上升的过程中,有些生命程序彻底瓦解,因为温度是缓慢上升的,所以这些生命程序并不是直接消失在世界上,有些连接生命程序的物质在随着整个陆地消融的过程中被冲入了海洋,这些构成程序的物质虽然在陆地上已经不能支撑生命的运动,但同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海洋的特殊性,所以在很多物质化成气体的时候,海洋中还能将一些物质用液体的形式容纳下来,一次生命大灭绝,就是海洋物质的一次大的进补,随着液体流冲入海洋的物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生命拥有了在海洋中生存的本钱,但是海洋庞大的压力还是将大部分生命拒之门外,科学家以为物质丰富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却忽视了海洋中丝毫不次于陆地的凶险,身体不够结实的生命在智慧生物种群中会想办法进行治疗,在一般陆地生物中会被父母直接丢弃让它自生自灭,而在海洋中的结果就是直接被强大的压强挤压致死,然后被动物或者海洋直接将其中的元素中和扩散到整个海洋之中,所以海洋之中诞生的生命一开始就要拥有比陆地生物更加结实的身体才行,而足够结实的身体是在生命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才开始形成的。就像人们制造工具,一开始只是图一个方面,顺手为之,但是在那种东西却是有作用之后人们就开始不断的想加固它们,木器, 石器,铁器,到现在的合金金属都是人类制作工具的材料在不断优化,但是大家都很清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海洋之中很多生物能够毫无顾忌的生活在万米深海中,但是人类制作的机械到达这个深度却通常都会失灵……

氦、氢、氧、氮这些熔点很低,今时今日这些东西都是气体,但是在自然的变化规律中这些东西都是从固体逐渐转化为液体,气体的。也就是这些东西是最先带动生命活动的,它们或许成为生命的支撑框架,或许成为生命的连接枢纽,虽然状态变了,但是对生命的运行仍旧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心是新物质产生的起点,地表是生物产生的起点,而海洋则是旧物质在成为气体之前到达的节点。智慧生物对于海洋的了解很少,因为智慧生物只能产生在陆地。智慧生物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海洋中的事情,因为很多海洋中丰富的物质在陆地是很难寻找的,海洋之中很多生物拥有陆地生物不具备的能力。比如海洋之中的章鱼和陆地上的变色龙同样拥有改变身体颜色的能力,但是章鱼变形的能力是变色龙所不具备的,海洋之中有些海蛇和鲨鱼是能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但是陆地生物很少找到这样种族。

对于生命的理解从陆地到海洋是比较容易解开的,很多生物是随着温度上升,物质融化而被迫进入海洋的,所以海洋生物一开始的起点就很高,能形成生命就有比较高的稳定性,而不能形成则是直接就和周围的物质同化。生命的内涵一开始就是非常丰富,所以才有那种突如其来的丰富多彩,而这丰富多彩就是科学家至今摸不着头脑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如果从海洋到陆地来解释生命的进化,那就有着很多说不通的地方,《地球成长史》中描述的原始陆地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汇集而成的,原本的岩浆遍布,变成了海洋遍布,随后地底岩浆又不甘寂寞的喷发火山形成陆地。如果地心真有那么高的能量,那么岩浆又怎么会冷却,而岩浆不冷却,原始的海洋就无从产生,为了将这个过程顺利延续下去,科学家一次次将不属于这个秩序的外力添加到了地球的发展史上,这才使得可以顺畅下去的地球发展变曲折,而这些不存在的曲折经历却变成了无数科学家终生想要探寻真相的东西……

生命可能从海洋向陆地进化吗?大家的意识中生命本来就是从海洋向陆地进化的,因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但是海洋处在比较低的星球水平高度,如果要进化只能靠陆地抬升,而陆地抬升造成的影响则是海洋深处的生物因为外压降低而身死,海洋浅处的生物则是在水往低处流的影响下再次被水流带回海洋。等到这海底真的变成陆地的时候,只有那些已经死亡无法移动身体,并且被固定的生物尸体才会停留在那里,而这尸体仅仅能证实这里可能曾是海底,却不能证明海洋是海洋向陆地进化的。

其实追寻进化的先后顺序没有多重要,因为今时今日,或者换到几百年前,几千年后的今时今日,所有的生物都是兄弟关系,而不是亲属关系,虽然智慧生物保护自身生命程序保护的比其他生灵要严密,但是无可否认的我们和动物都在进化的过程之中,我们发展着自己的科技,受着科技产品的保护,而动物则是在自然科技带来的环境变化中,生活在已经逐渐改变的环境之中。

进化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所以科学家发现的任何一个化石都是进化过程中的,包含我们自己也是一样。

上一章 原始海洋生物发展史 星球变迁规律最新章节 下一章 遗迹、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