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看不看随你便
本书标签: 短篇  恐怖  歌曲小故事 

第二首歌十只兔子

看不看随你便

栀栀歌词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

五兔子莫名晕掉六兔子害

兔妈妈又生了一对双胞胎

昏暗灯光小写字台

是兔子无尽的悲哀

眼睛红肿已睁不开

假期何时才能到来

九兔子在专心吃奶

十兔子觉得好奇怪

九兔子说我还想

在幼稚园发呆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

五兔子莫名晕掉六兔子害

七兔子写错了作业

八兔子来改

昏暗灯光小写字台

是兔子无尽的悲哀

眼睛红肿已睁不开

假期何时才能到来

九兔子在专心吃奶

十兔子觉得好奇怪

九兔子说我还想

在幼稚园发呆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

五兔子莫名晕掉六兔子害

兔妈妈又生了一对双胞胎

兔妈妈又生了一对双胞胎

栀栀😉😉😉

这是一首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兔子童谣,据说起源于1985年左右,曾经有一段时间被广为谈论,头两年又有大肆传播之势。有人说,它预示着人类生老病死的整个过程;有人说,它记载了兔族历史上一场最大的瘟疫;又有人说,它其实是一首藏头诗等等。最为流行的一个说法,是说这其实是一起密谋杀兔事件。乍一看,这是一首童谣,词句通俗,押韵顺口,以兔子的故事为主题。再一听,这是一首诡异的童谣。终一想,这是一个恐怖的故事。是的,很多地方都提到了这首兔子的儿歌,诸位如果不知道这首儿歌的,是否觉得这首儿歌很正常,并无什么奇怪之处?但是,请诸位再听,再看,去想,去想……您知道它藏着怎样的玄机?而我搜集到的解释,又有多么诡异?

解释版本之一:数字的版本:

这个童谣的诡异之处不在其内容,而在每一句的字数。每一句的字数是:5,4,5,4,5,4,5,4,10,9,4,8.按数字音译就是:我死,我死,我死,我死,死就死吧……这也许是“微笑的兔子”给它自己的一种祝愿吧。

解释版本之二:谐音的版本:

这个谜语还有另外的谐音版本,不累举,现解释其中较有名的。谜底是去掉兔子,数字同音。因为中国地方话多,具体只有查证谜语的出处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答案。但是,无论如何,都得到一个隐晦的谜底:

“大病了,儿瞧,想买药,死熬——死命的熬or死了才熬or熬药的时候死掉了,我死了,驴抬,去(妻)挖坑,不(爸)埋,就(舅)坐在地上哭起来,试问他(她)为什么哭,就(舅)说:我一去不回来……”

谜语的诡异处在以死人的口吻写出,也就是这个谜语是死掉后的人写的。再看谜语的意境,此人身世似乎十分悲惨,按以上搭配,想象力丰富点甚至可以推测舅舅和死者妻子有奸情(根据另个版本这个推测有力点,由于谜语容易被孩子传唱,再加上封建保守思想,可能被人为改成现在的版本),所有解释在加上“我死我死我死,死就死吧”的无奈,不仅让人深感悲哀和凄惨……

解释版本之三:形状的版本:

把整个歌谣每行字居中,就是一个墓碑的形状:

_____大兔子病了_____

______二兔子瞧______

_____三兔子买药_____

______四兔子熬______

_____五兔子死了_____

______六兔子抬______

_____七兔子挖坑_____

______八兔子埋______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来

__兔子问他为什么哭__

______九兔子说______

__五兔子一去不回来__

解释版本之四:螺旋的版本:

尽管童谣中出现了十个兔子,但有直接承接关系的每次只有四个。也就是说,要是把这童谣拍成电视的话,每个镜头出现的兔子最多不会超过四只。再加上对数字的讨论,就可以推断出,其实这首童谣里只有四只兔子,并且这童谣是以四局为一个回环的。这样,大兔子就变成五兔子。

如此推理,这首童谣就变成了: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

大兔子死了,二兔子抬,三兔子挖坑,四兔子埋(!)

大兔子突然醒了坐在地上哭起来(!!)

二兔子问它为什么哭?

大兔子说:大兔子一去不回来(!!!)

正是这样,这首童谣的诡异之处就在于:表面上有十只兔子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事实上只有四只。

如果只有四只兔子,那么这个故事真是寒意习习……

有句话说得好,恐怖源于未知。而这种“后来才发现自己熟悉的东西是未知的”或许会让人有一种后怕吧,这正是这首童谣的诡异之处。

解释版本之五:一个人深邃思考的版本:

如果上一个版本有点寒意的话,这一个版本中,诸位尽可以再想象成只有一只兔子:

兔子病了——感觉自己病了,

兔子瞧——给自己看病,

兔子买药——自己去买药,

兔子熬——在煎熬,

兔子死了——死了,

兔子抬——自己抬自己,

兔子挖坑——自己挖坑,

兔子埋——自己埋自己,

兔子坐在地上哭起来——!!

兔子问他为什么哭——自问,

兔子说——自答,

兔子一去不回来——幽幽的微笑……

解释版本之六:推理的版本:

好了,不再阴森森的解释了,来一个智慧一点的版本:

这是一桩密谋杀兔事件。

“大兔子病了,

“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

“四兔子熬……”

这四句,平平淡淡,除了朗朗上口的韵律外,没有什么特别。

“五兔子死了……”

等等,为什么突然有个五兔子死了?

那么,怀着这个疑问,先看看下面有没有线索,故事继续。

“六兔子抬,

“七兔子挖坑,

“八兔子埋,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来,

“十兔子问它为什么哭,

“九兔子说:

“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这后七句,我们没有找到线索。好,再回到开始。

“大兔子病了”。

大兔子病了,怎么死的是五兔子?

嗯,我们有了初步判断:五兔子的死跟大兔子有关。现在,问题就变成:五兔子是怎么死的呢?有了这个初步判断和这个新的问题,我们再来抽丝剥茧:

1,首先,“大兔子病了”。有人来看病吗?

2,有,“二兔子瞧”。因此二兔子是医生。

3,“五兔子死了”。病的是大兔子,五兔子却突然死了,显然与大兔子的病有关。

4,原来,兔子也是有阶级的。“大兔子病了”。要治他的病,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其他兔子做药引。五兔子被做成了药引。

5,可想而知,大兔子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6,“三兔子买药”。其实“买药”是黑话,指的是弄药引,这个“买药”就是去杀掉做药引的五兔子。三兔子是一个杀手。

7,“四兔子熬”。四兔子是一个药师。

8,可是做药引的为什么是五兔子?因为哪只兔子适合做药引是由医生决定的,而“二兔子瞧”,二兔子就是医生。

9,一二两只兔子的关系原来是紧密的,昏君奸臣型:大兔子是皇帝,二兔子就是他身边进谗言的小人。奸臣进谗言,哪怕要害死另一只兔子,昏君都接受。

10,二兔子无缘无故为什么指认五兔子做药引?可以假设,二兔子是恶意的,借刀杀兔搞死了五兔子,可是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呢?

11,我们不妨猜测可能是情杀,由于一只母兔。

12,谁是母兔呢?想一下,全歌只有一句“九兔子哭了”,女人爱哭的天性,所以九兔子是母兔。

13,九兔子为什么哭?因为她爱的是五兔子,然而五兔子死了。

14,“六兔子抬”,看似合理,实则有差,一只兔子怎么抬?他显然是被抬。

15,他为什么被抬,因为他也死了。

16,既然五六兔子都死了,为什么只有六兔子被抬?很简单,五兔子死是预谋之内要拿去做药引的,而六兔子死是预谋之外的。这一点,坐实了五兔子之死是有计划也即要去做药引的这一判断。

17,那为什么预谋之外还会导致六兔子之死呢?我们现在暂时不知道。只知道抬他的两只兔子随后一个挖坑,一个埋尸。“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没错,抬他的就是七八两只兔子。

18,六兔子是被七八两只兔子杀的吗?应该不是,因为歌谣里面没有给出适当的理由。而迄今所知的凶手只有三兔子这位杀手,因此六兔子多半也是被三兔子杀死的。

19,七八兔子同时出现,从他们一起抬六兔子并合伙挖坑埋尸可以看出来。然而他们为什么没有帮助五六兔子抵抗三兔子?那只有一种解释:他们属于随风倒的主,为了保命,什么事都肯做。

20,接着分析,事情是这样的:当五六两兔被三兔干掉后,七八两兔出现了,但是他们平时都很听话。于是三兔就放过了七八两兔,并让他们把六兔抬走,挖坑埋了。七八一看,命保住了,反正事情也发生了,无法挽回,只好照办。

21,看来,七八两只兔子的关系也比较紧密,烂兄烂弟型。

22,三兔子杀了五兔子,为什么还要再杀六兔子?这就回到刚才的问题——预谋之外的六兔子为什么死了?我们只好猜测六兔子基于某种理由,在三兔子杀害五兔子的过程中,不幸成了意外受害者。合理的判断是:六兔子与五兔子感情笃深,在三五两只兔子的搏杀中站在五兔子一方,作为杀手的三兔子才把他们一起杀了。

23,六兔子帮助五兔子抵抗杀手三兔子,最终为友丧命,可见六兔子是正直的。诸位想,五六两只兔子是一对生死兄弟,但是从他们合力都打不过三兔子来看,这对好朋友应该都很文弱。没错,这两位都是才华横溢的正直文人。原来五兔子是因为这种风度才被九兔子所爱,而被奸臣二兔子嫉妒呢。

24,嗯,五六两只兔子的关系也是紧密的,难兄难弟型。

25,现在,大家发现没有?每相邻的两只兔子关系都是微妙而紧密的。1-2,昏君奸臣关系;5-6,难兄难弟关系;7-8,烂兄烂弟关系。

26,上述三对六只兔子的关系如此,我们可以猜测其他一些相邻的兔子也有类似紧密的关系:3-4,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好像知道了:三兔子是杀手,四兔子是药师。三兔子当杀手,是助纣为虐型,四兔子也该差不离,至于四兔子怎么个助纣为虐呢?回去想想“大兔子病了”,哦,我们终于推理出来了:四兔子经常给皇帝做一些长生不老药什么的,把皇上搞生病了,又亲自熬兔子药引。9-10,在女人哭的时候,身边一定会有爱她的男人,而她的哭泣一定是为了她爱的男人。可惜,爱她的兔子和她爱的兔子不是一只兔子。很明显了吧,十兔子暗恋九兔子,关心她,看到她哭,他当然要去问原因。

这样,一件事情算是说完了。但是,真的说完了吗?

后记:

1,情杀不是随便猜出来的。观全局,二兔子位高劝重,但即便这样,也有他得不到的东西,那就是九兔子的爱。所以二兔子要杀五兔子的原因很可能是这个,而且五兔子既然才华横溢又为人正直,应该平时就经常与他作对,所以二兔子才起了杀心。

2,其实五兔子死的非常惨,因为二兔疯狂妒忌他,所以不想让他成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再说皇上平时吃了药师的长生不老药,荒淫无度,哪里最虚弱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所谓吃什么补什么,其实五兔被做成药引的部位应该是……

现在,诸位觉得怎样?

还没结束。

推理的补充:

1,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必然要有因果关系。这个故事有了果,即情杀,但没有因,所以显得不完整。就是大兔子为什么病了?无缘无故的病了便引发了血案么?显然不是。

2,从一个严密的逻辑上来看,这个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出现都是有联系的,且每一个按序列排下来的兔子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动机),比如:大兔和二兔,二兔和三兔,三兔和四兔,这个上文已经大致说明了,我就不进一步讲了。但大家有没有觉得,十兔子的出现好象在这个逻辑中显得微不足道,即使没有十兔子,这个故事也能顺理成章的结束,因此十兔子在这个逻辑中的动机显得苍白。

真是这样吗?

结论:

根据以上推理,我们都忽视了这个故事的重点,就是十兔子。他为什么出现在这个故事中?难道仅仅为了引出九兔子的一句话么?错了,这是一个有预谋的凶杀案!而且,十兔子就是这个案件的主谋——不是二兔子!其他所有兔子都是在他全盘计划中的一枚棋子。

案发过程大致如下:

1,十兔子喜欢九兔子——上面已经判断过了。而九兔子不喜欢他。

2,五兔子和九兔子相爱。

3,十兔子嫉妒。

4,原来十兔子才是朝中最大的奸臣,是大兔子身边亲信的人,并且对其他兔子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也就是说,他很清楚大兔子如果病了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事。

5,但五兔子也是有身份的,十兔子没办法随便处置他。

6,所以,十兔子就想办法利用四兔子让大兔子生病,再想办法让二兔子进谗言。

7,接下来的一切就像上文说的那样发生了……

最终解释:

所以,贯穿整个这个故事的主线就是:十兔子。他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也是这个故事的开头。这样,这个逻辑才显得天衣无缝。故事的名字就是:借刀杀人!

解释版本之七:微型推理的版本:

假如诸位觉得上一个推理版本太复杂,那就来一个简单的。

“大兔子病了”,大兔子生病,这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二兔子瞧”,这里可以理解为两只兔子来瞧,就是二兔子和三兔子,应该是大兔子手下的亲信兼干将吧。

“三兔子买药”,二兔三兔看完大兔子,认为生病该吃药,于是三兔子就负责去买药。

“四兔子熬”,三兔子的药方终于出来了,要用四只兔子来熬。同样四兔子也成为第一个被熬的,这是第一个被害者。

“五兔子死了”,于是五兔子也死于被熬,第二个被害者。

“六兔子抬”,六兔子抬可以理解为被抬,也死了,第三个被害者,这也可以解释之前的关于“抬”字的疑点:抬这个动作需两个以上的人才可完成,单一个六兔子如何作到?因为他是被抬的……

“七兔子挖坑”,七兔子为了免于一死,赶忙去挖坑,在二兔三兔面前博取好感,不如说是信任度吧。

“八兔子埋”,同样八兔子也为免一死,赶忙去埋死去的三只兔子。为苟且偷生甘愿当其爪牙。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来”,这里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九兔子要哭?因为药需要四只兔子,下一个死的就是他,所以九兔子哭起来。看来九兔子是明白形势的。

“十兔子问它为什么哭?”十兔子不知道情况,于是问九兔子。

“九兔子说:

“五兔子一去不回来!”为什么五兔子一去不回来?这里五的意思是五只兔子,但明明只需要四只兔子啊?原因在于七兔子、八兔子为免一死,一个跑去挖坑,一个跑去埋,然而药还需要一只兔子,下一个死的就是我,我没办法逃了,如果逃了,死的就是你。可是即便我们四只兔子死了做了药,大兔子还是一样会病死。竟然全是二兔和三兔的阴谋:一共要死五只兔子。所以,九兔子的意思是“我们五只兔子一去不回来!”

解释版本之八:无奈的解释: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

这个过程不知在多少人身上循环了多少次。今天你是买药的,明天你也许就是垂死在床上的。任何人都不再惊奇,不再感慨。生命的来去,就像一抹浮云,谁也抓不住。

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

人们对死亡已经司空见惯。人们已经忘记了悲痛,而变得麻木而迟钝。只是机械的做着以前做过无数次的动作。当把亲人埋掉的时候,心里就像在说:出门啦?路上小心点,早点回来哦。

当九兔子忽然哭起来时,十兔子甚至表示惊讶。唉,只有九兔子还有一点点清醒,他意识到,离去的兄弟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也只有他一个人还清醒。

解释版本之九:无聊的解释:

无论如何,前面的内容还是会让诸位感到压抑吧,下面来点活跃气氛的:

大家可以把前面从一到十的兔子全部遮掩起来看一下。结果,我们得到了什么?

病了,

瞧,

买药,

熬,

死了,

抬,

挖坑,

埋,

坐在地上哭泣来,

问他为什么哭?

说:一去不回来!

突破口在“瞧”字上。去哪里瞧呢?肯定是医院了,然后整个故事的主线就很明了了。

一个人病了,去医院瞧,买了药,熬煮以后服用,结果却死了,大家抬出医院,在坟地挖坑,把他埋了,死了的那个人的一个家属坐在地上哭泣来,别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去医院看病,一去不回来!

然后呢,这首童谣就是在骂当今社会医院道德沦丧,只为赚钱而对病人的病毫不关系的态度吧!

解释版本之十:另类的解释:

如果诸位已经从恐怖气氛中解脱出来了,那么再来见识一个另类的:

其实这应该是记录着兔族历史上的一次大瘟疫的传染。

灾难是从大兔子开始的,大兔子病了——>导致了二兔子也去看病——>三兔子也得买药吃——>四兔子也得了病在家苦熬——>五兔子终于熬不住病死了——>六兔子也病死了被抬走——>七兔子挖坑其实是深知自己不久于兔世为自己准备的(我们人类也有这种风俗)——>八兔子埋了(这不用说了吧)——>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族里的兔都死得差不多了,自己也身染重病能不伤心吗?)——>十兔子是代表族中从外归来而不知情的兔子(每个群体都有这么一部分人)所以就问啊“咋哭得那么厉害捏?”——>九兔子就说了“五(通:吾)们兔族将一去不复还了!”

真是一片死兔露于野、千里无兔鸣的悲惨景象啊!死者十之八九啊(十只兔子死了七只还有两只也快死了)!

大兔子病了,

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

四兔子熬,

五兔子死了,

六兔子抬,

七兔子挖坑,

八兔子埋,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来,

十兔子问它为什么哭?

九兔子说,

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童谣的起源

一.原版《无人生还》(不确定真实性,不管怎样,大家当个故事看吧)

原版:

本来不是兔子,是虾子。

大虾子病了,二虾子瞧,三虾子买药,四虾子熬,五虾子死了,六虾子哀,六虾子坐在地上哭起来,七虾子问他为什么哭?六虾子说,五虾子一去不回来!

一、隐形墓碑

这首童谣是民俗学家司马子鉴从岳家村回城的路上听到的。

那天,他们的车刚经过一个山道,突然发现前面发生了滑坡,从山上冲下的泥土和石头把公路截断了。山路狭窄,掉头回去,也不可能,看来只有堵在这里,等待清障的工程人员疏通了公路才能回去了。

司马子鉴和杨乐乐在车上闷得心慌,便下了车,走到路边透透风。

这是一条盘曲的山路。路边有几个五六岁的小孩正在玩耍,他们一边玩,嘴里一边唱着这首童谣。

司马子鉴听到这首童谣,突然来了兴趣。他想起自己正在收集各地的童谣,准备编一本童谣集,便让杨乐乐去车上拿来录音笔,将童谣录了下来。

“这真是一首奇怪的童谣,”听着童谣,司马子鉴的眉头慢慢皱起来,他转身问杨乐乐:“为什么生病的是大虾子,却是五虾子死了呢?这似乎不太符合逻辑啊。”

见司马子鉴一脸认真,杨乐乐差点笑起来:“我小时候还唱过‘小老鼠上灯台’呢,难道小老鼠真的会叫奶奶?这不过是小孩子们用来练习数数的童谣罢了。”

司马子鉴摇了摇头,并不同意杨乐乐的看法:“我了解中国的文化。很多童谣看起来平淡无奇,其实也有来历,至少跟当地的民风民俗有一定的关系。”

司马子鉴从几个小孩那里得知,这里距离一个叫槐树村的村子不远。他决定和杨乐乐去村子里看看,希望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见有客人要去村里,几个小孩叫喊着往村里跑去。

车沿着山路,拐了一个弯,便看到一个村子。这个村子有几十户人家,房屋全都散落在附近的山坡上。听说来了个外国人,许多村民都围了过来。司马子鉴便向他们询问起这首童谣。

很快,他发现,这里很多年轻人小时候都唱过这首童谣。可是年龄大一些的人小时候却没有听说过这首童谣,而且也不知道这首童谣是从哪里传来的,只是觉得,似乎在突然之间,很多孩子都会唱了。从时间上推算,这首童谣在本地只有三十来年历史。在如此封闭的村子里,当时的孩子们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司马子鉴打开电脑搜索,发现其他地方并没有关于这首童谣的记载。这首童谣像是从天上掉到槐树村来的!

司马子鉴正在琢磨。这时候,有人叫道:“村主任来了!”司马子鉴转身一看,来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村主任得知司马子鉴是调查民俗的专家后,非常高兴,一再邀请他们在村子里多住几天。这时传来消息,公路一时还无法修通。司马子鉴就决定暂时留在村子里,等路修通了再回城。

在村主任家吃过晚饭,村主任安排司马子鉴和杨乐乐在两间空房住下。

整理好床铺,司马子鉴来到杨乐乐的房间,让她根据录音将童谣记录到文档中。杨乐乐刚输入完,司马子鉴突然“啊”的一声大叫起来!杨乐乐吓了一跳,忙问道:“怎么了?”此时司马子鉴不知道是因为惊恐还是兴奋,脸色一下变得通红。他指着电脑上杨乐乐刚刚输入的童谣,颤声问道:“你看,这首童谣现在像什么?”杨乐乐朝屏幕看去,只见文档上的那首童谣每句一行,居中对齐地排列着。

“像什么?”杨乐乐还是不明白。

“墓碑!”司马子鉴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解释,“这里是碑顶,这里是碑身,这里是墓碑的基座!”听司马子鉴这么一说,杨乐乐果然发现屏幕上那首童谣的外形的确像一座屹立在白纸上的墓碑!

当故事看吧当故事看吧

此时,司马子鉴眼睛一亮,又发现了什么:“你看,在这座‘墓碑’上,最中间的部分正好是‘五虾子死了’这句,说明……”没等司马子鉴说完,杨乐乐接过话道:“说明这个‘墓碑’是为童谣中死去的这个‘五虾子’立的!”

“对!”司马子鉴赞许地点点头,“墓碑的作用就是告诉别人这里埋藏的是谁,而这首童谣其实就是‘五虾子’的墓碑!要揭开这首童谣的秘密,关键就要知道童谣里这个死去的‘五虾子’是谁!”

杨乐乐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山村寂静的夜晚突然变得有些阴森和恐怖。杨乐乐再也不敢一个人睡了,说什么也要司马子鉴陪她。司马子鉴只好在杨乐乐的房间和衣坐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司马子鉴用铅笔将童谣排列显示出的“墓碑”外形勾画下来,拿去找村主任。没想到村主任告诉他,村里的山民死了后很少用墓碑的。他怕司马子鉴不相信,还找来两个村民陪着司马子鉴到山上找了一圈,果然没有发现一个墓碑。

这让司马子鉴对自己昨晚的推测产生了怀疑:难道真是自己大惊小怪,这不过是一首普通的童谣?

二、死就死吧

司马子鉴回到村里,杨乐乐正和网友聊天。她见司马子鉴站在身后看着自己,立即打了个“886”下了线。司马子鉴脑袋里突然像一道闪电划过,他一把夺过电脑,飞快地敲下了一串数字。

杨乐乐吓了一跳,伸过头,见司马子鉴在电脑上写下的是:5、4、5、4、5、4、10、9、4、8。

“这是什么意思?”杨乐乐问道。

“字数,每一行的字数!”司马子鉴指着电脑说,“你看,这首童谣每一行的字数连起来就是这串数字!”

杨乐乐数了数童谣里每一行的字数,果然和司马子鉴写下的那串数字吻合。不过,她依然不明白:“可这又说明什么呢?”

“谐音!”司马子鉴因为激动,呼吸都有些急促了,“‘5’就是‘我’,‘4’就是‘死’,这串数字连起来就是……”没等他的话说完,杨乐乐一下子明白了,脱口而出:“我死,我死,我死,死就死吧!”

杨乐乐的话音一落,屋子里一下变得死一般寂静。司马子鉴发现杨乐乐已一脸惊恐,而他也感觉一股冷汗从脊背冒了出来!

片刻后,司马子鉴打破沉默,低声分析说:“从这句话看,童谣的作者就是这个死了的‘五虾子’,而且他知道自己会死,所以才说‘死就死吧’!”

司马子鉴的话提醒了杨乐乐,她接着说道:“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找不到死者的墓碑。因为死者料定自己死后不会有墓碑,才编了这首童谣来给自己立一个墓碑!”

“对!”司马子鉴点点头,“他不但没有墓碑,说不定连坟墓也没有。而且,他很可能已经猜到,自己死亡的真相也会被掩埋,所以才写下这首童谣,告诉我们一些他不愿被人知道的秘密!”

这首童谣里竟隐藏着一个秘密?杨乐乐觉得不可思议,但司马子鉴的分析似乎也有道理。“可是,这山里的村民,别说将一个秘密藏在童谣里,恐怕就连最普通的童谣,他们也编不出来吧?”杨乐乐问道。

司马子鉴微微点了点头,这也是他一直想不通的地方。他又轻声将童谣读了几遍,然后望着窗外沉思。

不知道过了多久,司马子鉴突然站起身来,跑出屋外,向院子里玩耍的几个小孩问道:“小朋友,你们这里的河在什么地方?”领头的小孩答道:“叔叔,我们这里没有河。水都是从水井里挑的。”孩子的话刚讲完,司马子鉴立即转身回到屋里,一脸兴奋地说:“虾子!虾子!这首童谣里的‘虾子’有问题!”

“什么问题?”杨乐乐起身问道。

故事故事故事

司马子鉴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这才解释道:“这里没有河,自然就没有‘虾子’。可童谣里怎么会出现这种大家都没见到过的东西呢?他们应该编老虎、编狐狸、编兔子啊,就算编狗、编猫也不会编一个‘虾子’啊!这说明‘虾子’这个词一定是有深意的!”

听司马子鉴这么一说,杨乐乐也连连点头:“对!儿歌、童谣里还真的没有见过有唱虾子的。我就说这童谣怎么这么别扭,原来问题是在这里!”

“可‘虾子’是什么意思呢?”杨乐乐想不通。

司马子鉴似乎早已想到了,他拿起铅笔,在桌上的白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下乡知青”,接着又分别在“下”字和“知”字上各画了一个圈,然后才说道:“‘虾子’是‘下’和‘知’的谐音,会不会是指‘下乡知青’呢?”

杨乐乐一下醒悟过来,如果这首童谣是下乡知青写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知青有文化,能编出这样的童谣不足为奇;而童谣出现的时间是三十来年,那时也正好是知青们下乡的年代。而这童谣里隐藏的秘密很可能就是关于七个知青的故事!

俩人觉得一下子接近了童谣的谜底。

司马子鉴很快找到村主任。村主任证实,三十多年前,村里确实来过知青,不过,却不是司马子鉴猜测的七个,而是只有六个。

村主任的回答让司马子鉴有些失望,怎么会是六个呢?这首童谣里说了七只“虾子”,如果自己的推理是正确的,应该有七个知青才对啊!

村主任见司马子鉴对自己的回答有怀疑,便说道:“知青下乡那会儿的生产队长可能更了解情况,我让他给你们说说吧。”

不一会儿,村主任便领来了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村主任介绍说,这就是三十年前槐树村的生产队长朱大江。司马子鉴说明自己询问知青人数的原因后,朱大江沉思半晌,肯定地告诉大家,村主任说得没错,当初本村的确就只有四男两女,一共六个知青。

“这些知青现在都回城了吗?”司马子鉴仍然不死心。

“只有三个回了城。”没等朱大江回答,村主任已经回答了。

司马子鉴很奇怪:“那还有三个人呢?”村主任扳着指头答道:“剩下的三个人中,有两个留在村里安了家,还有一个……”说到这里,村主任看了看朱大江,然后长叹一声,“还有一个……叫吴建伟,他,他在知青回城以前盗窃了生产队的物资,跑掉了。也许是自己溜回了城,也许是跑到了别的地方,总之再没有他的消息。当年,老队长还因为他的事情受了处分……”

“别说了!”朱大江一声叹息,打断了村主任,“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还提它干吗!”说罢,便闷头抽起烟来。

听说还有两个知青留在了这里,司马子鉴就打算去拜访他们。

三、童谣杀人

村主任说,留下来的两个知青一个叫陈海,一个叫刘东。都是因为和本村的姑娘结了婚,便没有回城,在这里安家住了下来。两个人中,陈海家在山腰,距离这里最近,可以先去找他。

跟着村主任,司马子鉴俩人很快来到了山腰的陈海家。敲开房门,陈海的家人告诉村长,陈海每天下午都会到前山的石崖子采草药,估计现在也在那里。

村主任带着他们又折回去,朝前山的石崖子走去。

石崖子是一个几十米高的悬崖。到了石崖子,村主任四处一望,却没见陈海的身影。他又扯着嗓子高声叫了一阵,仍然没有人答应。大家正准备回去,司马子鉴突然在草丛里发现了一根绳索。这根绳索的一头绑在山崖上的一棵大树上,一头朝山崖下边垂去。

“陈海一定是在下面!”村主任脱掉外衣,对司马子鉴说:“我下去看看吧!”说着,他拽了拽绳索,重新将它系紧,然后拽着绳索往山崖下滑去。看着村主任滑了下去,司马子鉴有些不放心,也跟着攀下山崖。

黑暗童谣黑暗童话黑暗童话

司马子鉴的脚还没有落地,便听到村主任叫起来:“坏了!陈海摔着了!”司马子鉴往下一望,只见身体下方的崖底,一个五十来岁的老汉正仰面躺在攀山绳下方的一块大石头上,村主任正扶着他大声叫唤。

司马子鉴手一松,赶紧滑到崖底,几步奔了过去。

石头上的老汉头已经摔破了,血流了一大摊,早已没有气了。他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似乎还在抓住绳子。他的后背还背着个背篓,但已经被压扁了,里面的草药倒了一地。看上去,他是在往上爬的途中,突然摔下去的。

村主任哭了一阵,告诉司马子鉴,这就是他们要找的陈海。

“这陈老头,采了几十年的草药,竟然栽在了这石崖上。”上到山崖后,村主任告诉司马子鉴,自己要回去通知陈海的家属来收尸。他问道:“你们是自己去找刘东,还是在这里等我去叫了人来,再陪你们……”一听要留在这里,杨乐乐就跳了起来:“我们还是自己去找吧!”

司马子鉴知道杨乐乐是怕这里刚死了人,他笑了笑,对村主任说:“你先忙你的,不用陪我们。只要告诉我们刘东家的位置,我们自己去找他。”

村主任告诉他们,刘东没有孩子,妻子前几年又患病过世了。刘东的腿脚不方便,很少出门。村里照顾他,安排他看果林,他家就在果林旁边。说着,村主任往不远处一个山头的果岭指了指。司马子鉴发现那个果岭看上去并不远,而且路也好走,便记下路线,带杨乐乐朝果岭走去。

山里的路,看着近,走着远。杨乐乐没一会儿就叫嚷走不动了,司马子鉴只好停下来。

司马子鉴刚刚坐到路边的石头上,杨乐乐突然大叫起来:“着火了!果岭着火了!”

司马子鉴抬头一看,只见远处的果岭果然冒起了一股浓烟,真的着火了!他顾不上杨乐乐了,站起来就朝果岭跑去。

当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果岭时,司马子鉴发现着火的正是果岭上那所守林人的小屋!刘东的腿脚不方便,说不定现在还在里面!此时,大火已经蹿上了房顶,房梁似乎已经被烧断,房顶上的瓦片正劈劈啪啪地往下掉。

就在这时,屋子里传来一阵呻吟声。“不好!刘东还在里面!”

屋前有口水井,司马子鉴两下打起一桶水,往身上一浇,低头便往着火的屋子里奔去!

门从外面被扣上了,司马子鉴一脚把门踹开,冲了进去。屋子里浓烟弥漫,但司马子鉴一眼就看到有个男人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他不敢怠慢,连忙扑上去,忍住呛人的浓烟,把人往背上一背,冲了出来。

这时候,杨乐乐已经赶上来了。司马子鉴把人放在地上,杨乐乐连忙用地上的破碗盛来井水,喂那男子喝下。

这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左腿膝盖以下被截肢了。难道他就是刘东?只见瘸腿男子双目紧闭,头发已经被烧掉了大半,额头满是血,似乎是被落下的瓦片砸昏的。

冰凉的井水灌下去没多久,瘸腿男子的眼睛微微睁开了一些。看到他的嘴唇不停地哆嗦,司马子鉴知道他要说话,就俯身上前,问道:“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瘸腿男子没有回答,嘴唇又哆嗦了几下,断断续续地念道:“大虾子病了,二虾子瞧,三……三虾子买药,四虾子……熬,五虾子死了,死了……”一首童谣念完,瘸腿男子脑袋一歪,闭上了眼睛。

四、神秘妇人

没过多久,村主任就带着村民拿着水桶、脸盆,叫喊着赶了过来。

原来,屋子一起烟,村里就有人看到了。只是离这里太远,赶到时,大火已经将屋子烧塌了。

村主任证实了司马子鉴的猜测,这个被烧死的瘸腿男子就是刘东!可他的房子为什么会突然着火?而且房门还从外面被扣上了,难道是有人放火吗?

村主任指挥村民们清理被烧毁的房屋,希望能发现些线索。

为了避免引起恐慌,司马子鉴没有提到刘东临死前念那首童谣的事。他隐隐觉得这场大火以及陈海的死都和那首神秘的童谣有关。他一直回忆这一天里发生的事情。一切都太巧了,自己正要找陈海了解童谣的情况,陈海就摔死了;正要找刘东,刘东又死了。他们不像是死于意外,可如果是有人要杀他们,会是谁呢?要找俩人的事情,只有村主任知道。可村主任一直和自己在一起,没有作案的时间。

但司马子鉴觉得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年的七个知青之间一定发生过什么事情,而这一切都隐藏在那首神秘的童谣里

不真实不真实不真实

五、陈年往事

村民们抬着刘东的尸体往村委会走去。沈菲一边跟在大家后面慢慢走,一边回忆起三十年前的事来。她告诉司马子鉴,当年他们的确有六个知青在这里插队,其中她的丈夫潘大军年龄最大,陈海年龄排第二,刘东排在陈海后面,而她和另一个女知青的年龄最小。

听到这里,司马子鉴掏出笔记本飞快地写下沈菲提到的几个名字,又盯着沈菲问道:“当年是不是有一个知青失踪了?”司马子鉴发现沈菲的脸上突然跳过一丝不易觉察的触动,她沉默了片刻才轻声答道:“他叫吴建伟,是六个人中的老四,只比我大一点点。”说到这里,沈菲眼望前方,叹了口气,说:“他平时人挺好的,可谁也没料到,他竟然……”

“他偷了生产队物资后就失踪了?”司马子鉴问道。

沈菲点了点头:“这么多年,他的消息一点儿都没有。大家都说他一定是在逃跑的时候,摔下山崖摔死了。加上他的父母死在了牛棚里,没有一个亲人,自然没有人过问他到底去了哪里。那年头失踪的人也不少,谁又管得过来……”

司马子鉴见她说到吴建伟时,神情越发幽怨,就隐隐猜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你当时在和吴建伟谈恋爱吧?”

沈菲被司马子鉴的提问吓了一跳,随即低下头,默默地点了点,过了许久才轻声说道:“吴建伟性格内向,爱好文学,还非常照顾我……”沈菲像是自言自语,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沈菲的话让司马子鉴眼睛一亮,一下想到了什么。他打开笔记本上记着童谣的那页,分别在“大虾子”、“五虾子”和“六虾子”的后面写上“潘大军”、“吴建伟”和“沈菲”三个名字,又划了两条线,把陈海和“三虾子”连起来,刘东和“四虾子”连起来。

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杨乐乐意识到司马子鉴已经发现了重要线索,她轻轻拽了拽司马子鉴,悄声问道:“这个沈菲就是童谣里的‘六虾子’?他丈夫潘大军是‘大虾子’?”

司马子鉴停下来,等沈菲走远,才肯定地点点头,解释道:“潘大军年龄最大,自然是‘大虾子’。而那个吴建伟,就是童谣中的‘五虾子’。他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又爱好文学,编这样一首童谣应该是不成问题。更主要的是,在童谣里,‘五虾子’死后,只有‘六虾子’为他悲哀哭泣。这‘六虾子’自然就是吴建伟的恋人——沈菲!”

“可是,沈菲不是说他们知青一共只有六个人,而且吴建伟从年龄上不是老四吗?怎么会是‘五虾子’呢?”杨乐乐虽然觉得司马子鉴的推测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想不明白。

司马子鉴的眉头皱了皱,答道:“为什么童谣里会多一个‘虾子’,我也猜不透。也许是因为吴建伟是利用自己姓氏的谐音,用‘五虾子’暗示‘姓吴的下乡知青’。”说到这里,司马子鉴的声音提高了,“而且,我敢肯定,童谣里第一句里面的‘病’指的是‘相思病’!”

杨乐乐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接着,在司马子鉴的讲述中,一个悲剧故事渐渐清晰起来。司马子鉴推测,当初吴建伟和沈菲悄悄谈恋爱,但潘大军也爱上了漂亮的沈菲,害上了相思病。潘大军要想得到沈菲,就必须想办法除掉吴建伟。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陈海和刘东充当了潘大军的帮凶,也就是童谣里面说的一个“买药”,一个“熬”,最后三人毒死了吴建伟,并且伪造成吴建伟盗窃生产队物资后潜逃的假象。在沈菲失去吴建伟后,潘大军自然趁虚而入,如愿以偿得到了沈菲。

“如果我的猜测正确,陈海和刘东都是当年吴建伟失踪事件的帮凶,今天他们两个的死……”

“是有人杀人灭口!”没等司马子鉴说完,杨乐乐已脱口而出,“潘大军的失踪和两个人的死不可能是巧合!”

此时,天已渐渐暗下来了。众人忙着在村委会搭灵堂,沈菲则在村子里四处寻找潘大军。村主任也叫来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打着火把一起帮忙寻找潘大军。

可直到天亮,找遍了整个山村,都没有发现潘大军的影子。司马子鉴心里越来越不安,联想到陈海和刘东的离奇死亡,他向村主任建议尽快报警,让警方介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寻找潘大军,还可以彻底查明陈海和刘东的死因。

水呀水呀水呀

村主任虽然认为司马子鉴的话有道理,但他觉得现在公路上发生了滑坡,路边又塞满了汽车,警察恐怕也不容易进来,因此,当务之急还是再组织村民到处找找。

司马子鉴累了一夜,早已支持不住,打算先去休息了。

六、又一条命

他正要躺下,村主任突然闯进来,告诉司马子鉴,他们竟忘记了一个地方还没有去找过。村主任说的地方是以前生产队的仓库,也就是三十年前,知青吴建伟盗窃生产队物资的那个仓库。因为年代太久,这个坐落在村旁的树林里的仓库一直弃置,渐渐被村里人遗忘了。刚才是老队长朱大江提醒,村主任才想起还没有去那里看过。

村主任立即带着司马子鉴和沈菲等人赶到老仓库,那是个房顶都塌了大半的破房子,一看就知道已经废弃了许久。

仓库门没有上锁。村主任走到门前,推了推门,没想到门竟然像是从里面被抵住了。村主任把身子抵在门上使劲挤,好不容易才挤开一条缝。他正要往门里挤,突然一样东西挡在了他的面前。他抬头一看,“妈呀!”大叫一声,跌倒在地上。

大家跑上去,费力把门打开,这才发现,从里面将库门抵住的竟是一具悬挂在门框上的尸体!沈菲一见尸体,一声“大军”刚叫出口,便身子一晃,昏了过去。

司马子鉴知道这就是昨天失踪的潘大军无疑,此时,潘大军的脖子被一根旧麻绳吊在门框上,脚下不远处散落着几块红砖,身子早已僵硬了。看上去,他是用红砖垒在脚下,绳子挂在门框上,上吊自杀的。

移开尸体,司马子鉴走进仓库里,见就在潘大军上吊不远处的墙上,用红砖的砖屑歪歪斜斜地写着几行字。司马子鉴凑近一看,写的竟然就是那首奇怪的童谣:“大虾子病了,二虾子瞧……”这首童谣看上去是刚刚写上的,难道是潘大军在上吊之前写的?

可这首童谣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难道一切真如同自己猜测的那样,潘大军就是当年吴建伟失踪事件的真凶,他是为了灭口杀死了陈海和刘东?而他的自杀,是因为意识到这首童谣已经将自己的一切都暴露了,便只有一死了之?

见接二连三出命案,村主任不敢怠慢了,赶紧打电话报警。

因为公路未通,警察走山路来到槐树村。

在对潘大军的尸体进行查看后,警察认定是窒息而死。司马子鉴将自己关于童谣的分析报告了警察,警察随即向老生产队长朱大江了解当年的情况。据朱大江讲,当年确实听说过潘大军暗恋沈菲,吴建伟还为此和潘大军起过冲突。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年吴建伟盗窃物资一案有很多可疑之处,但负责守生产队仓库的潘大军一口咬定就是吴建伟,现在看来,很可能是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陷害了吴建伟。

警察在询问沈菲时,也从沈菲那里得到了一个情况。据沈菲说,这三十年里,曾听到潘大军几次说梦话时,说到对不起吴建伟。等他醒过来,一问,潘大军又闪烁其词,不肯承认了。

警察对刘东家的火灾现场进行勘察,发现了人为纵火的痕迹。

综合所有情况,警察初步推断,刘东和陈海很可能是潘大军杀的。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塞车来到槐树村,偶然发现有人在调查那首神秘的童谣。这时,他这才意识到童谣里的秘密。为了避免陈海和刘东这两个帮凶说出当年的事情,他便杀了俩人,然后畏罪自杀。

听着警察的推理,司马子鉴并没有揭开秘密的欣喜。他觉得,警察对整个案子的推理中还有许多地方经不起推敲,但他又找不到理由反驳,似乎现在这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警察离开后,沈菲早已哭得躺到了床上,司马子鉴便让杨乐乐去陪她。村主任见她无法料理潘大军的后事,便让朱大江去问问沈菲是否把潘大军的葬礼和其他两人安排在一起。

朱大江走进沈菲住的屋子,安慰了她一阵,又将村主任的意思告诉了她,说自己一定会出面让村主任把三个老知青的葬礼安排好。沈菲正为丈夫的死心里又痛又乱,不知道如何是好,听老队长这么一说,激动地哭道:“朱大哥,当年就你最照顾我们,我们六个知青都没有白认你做我们的大哥。今天也幸亏有你,才让他们入土为安……”

女王无聊呐女王无聊呐

朱大江客气了几句,去帮忙张罗葬礼去了。

七、真相不灭

傍晚的时候,葬礼正要开始,上午离开的警察突然又闯进村来。村主任刚迎上去,警察就告诉他说,他们今晚是来带一个杀人嫌疑犯回去调查的。

“杀人的潘大军不是已经自杀了吗?”村主任不明白。

“不,他也是被杀的。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一直站在旁边的司马子鉴突然开腔。接着,他微笑着转向朱大江,问道:“我说得对吗?朱队长,朱大哥!”

此时,朱大江脸色煞白,瘫坐在地上,许久才点了点头,缓缓地答道:“是我,一切都是我干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所有的村民都喧闹起来。

“大家别急,请听我说!”司马子鉴大声喊了一下,村民们终于安静下来。

司马子鉴告诉大家,他一直觉得潘大军的死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他为什么要选择在废置的仓库里上吊?大家找了一夜都没有想到去那里找,说明老仓库很偏僻。这个地方用来杀人弃尸很合适,但自杀就没必要选择这样的地方。如果是为了忏悔,他何必要杀死陈海和刘东呢?再联想到当自己提出要报警时,突然有人想起老仓库这个地方,可见这个人是怕警察来查出真相,只好让大家赶紧找到潘大军的尸体,以潘大军杀了陈海和刘东、自己畏罪自杀的假象来掩盖一切。而想起老仓库的,正是老队长朱大江!

就凭这一点,也无法断定朱大江是真正的凶手。毕竟,他没有作案的动机。

可就在这时,司马子鉴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当朱大江去安慰沈菲时,司马子鉴正好去找杨乐乐,他在门外听到沈菲称朱大江为“朱大哥”,还说当年的知青都认朱大江这个生产队长为大哥,司马子鉴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原来童谣中的“大虾子”并不是知青里年龄最大的潘大军,而是所有知青的“大哥”朱大江!这样一来,以前觉得童谣中多了一个人的问题便解决了——朱大江是老大,潘大军是老二,陈海是老三,刘东是老四,吴建伟是老五,沈菲是老六,还有一个女知青是老七!而根据童谣透露的信息来看,是朱大江暗恋上沈菲,而“二虾子瞧”,是说潘大军为朱大江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就是除掉吴建伟。当然,潘大军出这个主意的目的可能是别有用心,真实的目的是为自己打算;再因为朱大江是生产队长,利用权力让陈海和刘东也做了自己的帮

凶。他们一同杀了吴建伟,然后陷害他。作为生产队长的朱大江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可惜,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得到沈菲的却是潘大军!

想到这里,司马子鉴终于醒悟过来:为什么自己在石崖子边上陈海摔死的现场一直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当时村主任和自己滑下山崖,那个攀山绳系在树干上并不紧,而且绳头有新鲜的被砍断的痕迹,显然是有人先用一根细绳系在攀山绳上,趁陈海正在往上爬的时候,砍断攀山绳,让陈海摔死,然后再用细绳把攀山绳拉上来,重新系在树干上,造成陈海自己摔下去的假象。当然,潘大军也有可能这么做。但现在,司马子鉴一下想起了那根绳子的系法非常特别,只有山里人才会这么系,可见杀死陈海的不是已经回城三十年的潘大军,再加上潘大军上吊的绳子系法也和这个系法一致,所以断定,杀死陈海和潘大军的应该另有其人。

司马子鉴将自己的发现迅速报告警察。警察根据对另一个回城女知青的电话询问,证实了朱大江当年曾经想追求沈菲,却被沈菲拒绝的事情。

这样,所有事情全都清楚了,是朱大江偷听了司马子鉴对童谣的分析,意识到当年的罪行很可能暴露,便先下手为强,杀了陈海和刘东。没想到这时潘大军又找了来,他一定也听到了这首童谣,发现了问题,找朱大江到老仓库商量怎么办。朱大江也许是为了杀人灭口,也许是知道潘大军娶了沈菲,恼羞成怒了。

听完司马子鉴的分析,朱大江颤巍巍地站起来,主动向警察伸出了双手。等戴上了手铐,他才回头对司马子鉴说:“潘大军是死有余辜,所有的坏主意都是他出的。实际上,他也想占有沈菲,我被他利用了。”说完,他朝警车走去。

司马子鉴紧追几步,大声问道:“可是吴建伟为什么明知道自己会被你们害死,却既不逃,又不向上级报告呢?”

朱大江回过头来,想了许久,答道:“当时,我们几个也感觉到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了。我倒是希望他能够一走了之,免得我们再动手,可他竟一点儿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有时也见他去过几次公社,但他并没有向公社举报。直到最后的那天晚上,他几乎是主动喝下了我们准备好的毒药!这么多年,我也一直想不明白他这么做的原因。”

“我知道!”在旁边一直听着的沈菲突然脸色大变。三十年前,就是在吴建伟出事后没几天,她意外地收到了回城的通知,使她成为最早离开槐树村的知青。在县里办手续时,一个工作人员在看她填表格时,曾低声嘀咕,说这个回城名额是一个患了肝癌的小伙子争取的,怎么回去的是一个女孩?当时自己并未在意,现在想来,一定是吴建伟为自己争取来的。

司马子鉴也恍然大悟,叹道:“是啊,吴建伟不离开,是因为他要用自己最后的生命保护你,并把你送出这个充满险恶的地方。”

满眼泪水的沈菲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那时,吴建伟在知道有人要加害自己的情况下,忍着病痛,为她能回城不停奔波。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噙着眼泪编了一首童谣,悄悄地教给了村子里的小孩,希望有一天沈菲能够看到这座隐形的墓碑……

司马子鉴等人离开槐树村的时候,公路已经修通了。据修路的人说,从山上滑下的泥石里,竟发现了一具骸骨。而发生滑坡的地方,正是当年朱大江等人掩埋吴建伟尸体的山坡……

女王无聊呐女王无聊呐

朱大江客气了几句,去帮忙张罗葬礼去了。

七、真相不灭

傍晚的时候,葬礼正要开始,上午离开的警察突然又闯进村来。村主任刚迎上去,警察就告诉他说,他们今晚是来带一个杀人嫌疑犯回去调查的。

“杀人的潘大军不是已经自杀了吗?”村主任不明白。

“不,他也是被杀的。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一直站在旁边的司马子鉴突然开腔。接着,他微笑着转向朱大江,问道:“我说得对吗?朱队长,朱大哥!”

此时,朱大江脸色煞白,瘫坐在地上,许久才点了点头,缓缓地答道:“是我,一切都是我干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所有的村民都喧闹起来。

“大家别急,请听我说!”司马子鉴大声喊了一下,村民们终于安静下来。

司马子鉴告诉大家,他一直觉得潘大军的死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他为什么要选择在废置的仓库里上吊?大家找了一夜都没有想到去那里找,说明老仓库很偏僻。这个地方用来杀人弃尸很合适,但自杀就没必要选择这样的地方。如果是为了忏悔,他何必要杀死陈海和刘东呢?再联想到当自己提出要报警时,突然有人想起老仓库这个地方,可见这个人是怕警察来查出真相,只好让大家赶紧找到潘大军的尸体,以潘大军杀了陈海和刘东、自己畏罪自杀的假象来掩盖一切。而想起老仓库的,正是老队长朱大江!

就凭这一点,也无法断定朱大江是真正的凶手。毕竟,他没有作案的动机。

可就在这时,司马子鉴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当朱大江去安慰沈菲时,司马子鉴正好去找杨乐乐,他在门外听到沈菲称朱大江为“朱大哥”,还说当年的知青都认朱大江这个生产队长为大哥,司马子鉴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原来童谣中的“大虾子”并不是知青里年龄最大的潘大军,而是所有知青的“大哥”朱大江!这样一来,以前觉得童谣中多了一个人的问题便解决了——朱大江是老大,潘大军是老二,陈海是老三,刘东是老四,吴建伟是老五,沈菲是老六,还有一个女知青是老七!而根据童谣透露的信息来看,是朱大江暗恋上沈菲,而“二虾子瞧”,是说潘大军为朱大江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就是除掉吴建伟。当然,潘大军出这个主意的目的可能是别有用心,真实的目的是为自己打算;再因为朱大江是生产队长,利用权力让陈海和刘东也做了自己的帮

凶。他们一同杀了吴建伟,然后陷害他。作为生产队长的朱大江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可惜,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得到沈菲的却是潘大军!

想到这里,司马子鉴终于醒悟过来:为什么自己在石崖子边上陈海摔死的现场一直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当时村主任和自己滑下山崖,那个攀山绳系在树干上并不紧,而且绳头有新鲜的被砍断的痕迹,显然是有人先用一根细绳系在攀山绳上,趁陈海正在往上爬的时候,砍断攀山绳,让陈海摔死,然后再用细绳把攀山绳拉上来,重新系在树干上,造成陈海自己摔下去的假象。当然,潘大军也有可能这么做。但现在,司马子鉴一下想起了那根绳子的系法非常特别,只有山里人才会这么系,可见杀死陈海的不是已经回城三十年的潘大军,再加上潘大军上吊的绳子系法也和这个系法一致,所以断定,杀死陈海和潘大军的应该另有其人。

司马子鉴将自己的发现迅速报告警察。警察根据对另一个回城女知青的电话询问,证实了朱大江当年曾经想追求沈菲,却被沈菲拒绝的事情。

这样,所有事情全都清楚了,是朱大江偷听了司马子鉴对童谣的分析,意识到当年的罪行很可能暴露,便先下手为强,杀了陈海和刘东。没想到这时潘大军又找了来,他一定也听到了这首童谣,发现了问题,找朱大江到老仓库商量怎么办。朱大江也许是为了杀人灭口,也许是知道潘大军娶了沈菲,恼羞成怒了。

听完司马子鉴的分析,朱大江颤巍巍地站起来,主动向警察伸出了双手。等戴上了手铐,他才回头对司马子鉴说:“潘大军是死有余辜,所有的坏主意都是他出的。实际上,他也想占有沈菲,我被他利用了。”说完,他朝警车走去。

司马子鉴紧追几步,大声问道:“可是吴建伟为什么明知道自己会被你们害死,却既不逃,又不向上级报告呢?”

朱大江回过头来,想了许久,答道:“当时,我们几个也感觉到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了。我倒是希望他能够一走了之,免得我们再动手,可他竟一点儿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有时也见他去过几次公社,但他并没有向公社举报。直到最后的那天晚上,他几乎是主动喝下了我们准备好的毒药!这么多年,我也一直想不明白他这么做的原因。”

“我知道!”在旁边一直听着的沈菲突然脸色大变。三十年前,就是在吴建伟出事后没几天,她意外地收到了回城的通知,使她成为最早离开槐树村的知青。在县里办手续时,一个工作人员在看她填表格时,曾低声嘀咕,说这个回城名额是一个患了肝癌的小伙子争取的,怎么回去的是一个女孩?当时自己并未在意,现在想来,一定是吴建伟为自己争取来的。

司马子鉴也恍然大悟,叹道:“是啊,吴建伟不离开,是因为他要用自己最后的生命保护你,并把你送出这个充满险恶的地方。”

满眼泪水的沈菲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那时,吴建伟在知道有人要加害自己的情况下,忍着病痛,为她能回城不停奔波。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噙着眼泪编了一首童谣,悄悄地教给了村子里的小孩,希望有一天沈菲能够看到这座隐形的墓碑……

司马子鉴等人离开槐树村的时候,公路已经修通了。据修路的人说,从山上滑下的泥石里,竟发现了一具骸骨。而发生滑坡的地方,正是当年朱大江等人掩埋吴建伟尸体的山坡……

读完的钥钥:很残酷的童谣呢

无论童谣里的故事是否真实发生过

它都反映了人心阴暗的一面

与一个历史时代的黑暗背景

无论如何

'恐怖来源于未知"

“后来才发现自己熟悉的东西是未知的”

才是这首童谣真正恐怖的地方

上一章 第一首歌被抹去的女孩 看不看随你便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