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双道医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原创作品  玄幻仙侠 

第十八章 化湿败毒丹

双道医

由于有医者团队的加入,众太医的的压力一下好了很多,其他几城的太医听到消息,日夜兼程的带队赶到荆城。阴策也不保留,将辟毒丹和虚灵丹的丹方如数交出,一般来说,要是药师创造出了治疗价值极高的新丹方或是还原了失传的上等古方,都会像护命一般护着,此种丹方必会被各大门派争破头前来求购,医宗也是会将这位药师收入内门,给予极高的待遇;若是直接将丹方公诸于世,药师就会失去那些待遇,换来的只有一些世人的尊崇而已。

因此很少有药师会选择后者,除非像阴策这种根本就不需要提升地位的药师,再者,当下情况境界,灭除疫灾一事自然要放在首位,这种时候再遮遮掩掩,自私自利,反倒令世人不齿。  

荆城的情况也是日渐好了起来,阴策也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解毒的丹方,有了鸿影道人的玉佩,阴策也是找到了不少从未见过的药物配伍,单是墨藤根和贪风草合用的方子就找到不少。  

“我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这二者合用之法是我的首创,现在看来,只不过是在翻前人的旧页而已。”阴策自嘲道,有了这些药方的导向,再经过三天的汤剂试药,阴策总算是弄出来第一张成功的丹方,以墨藤根、贪风草为主,生腾花瓣和九节草为辅,再加稳息草为君药,平稳配伍后的药力;为了能够排解深层的内毒,阴策还特地加了潜冰露和莜草以打通肺部脉络间的障碍,此丹服下后再配上清透丹,前者化湿败毒,后者通透清肺,一清一排,内毒必除。  

但现在的一切,都还停留在这一纸丹方上,是否可行,还需开炉炼丹,先过成丹这一关。药物配伍之后,若只是熬制汤剂或是焙干成散,药剂本身不会出现什么差错,该是汤剂还得是汤剂,该是散粉还得是散粉,只不过药效是否依旧,就要另说了。但炼丹不一样,若是把控不好,便会炸炉,最后什么都不会剩下,只留一滩黑乎乎的炉渣。  

这样一个全新的丹方摆在面前,就算经验丰富的炼药宗师也要掂量掂量,从药草的入炉量到炉火的温度,再到内力的灌注都要极为小心。炼药最重要的是控制药灵,万物皆有灵,这药材也是不例外,炼药就是药提取其中的灵气,再将各类灵气聚合,和在这小小的药丹之中。入体之后,药灵们各司其职,顺其所喜之脉,一路破障灭毒,重兴命理,才可得机体康复。  

阴策将内力注入鸿影鼎,轻轻打了个响指,炉底的丹火升腾起来,阴策用的丹火,是这鸿影鼎自生的鼎火。  一般的丹炉不会自生丹火,因此药师们主要是用内力所生之火炼药,但这种火炼起药来极为费力,故而药师们很在意其他火源的帮助,天地所生的灵火,妖兽的内丹之火,仙凡劫之后所留的劫火,都是药师们所追寻的丹火。

这类丹火极为难寻,有些药师一辈子都没有找到。然而升仙之人,渡劫之后,其周身之物都会受无上道韵洗礼,自然有仙运加持,因此若有药师破尽万难得道升仙,其所用的丹炉就会由仙运而孕育出丹火。

当然,此类自带丹火的丹炉也是极为稀少,且基本为医宗的药谷亲传弟子所有,流于凡世者属实罕见。  待到炉温升至适宜,阴策将备好的药材加到炉中,内力裹挟着药材,在炉内悬浮着,药材中的药灵慢慢探出头出来,不一会炉内便聚满了灵气。  

“聚。”阴策低喝一声,内力猛的一收,丹炉内的灵气跟着内力缩成一个团,可成团之后不久,灵气就开始紊乱起来,阴策眉头一皱,“坏了。”

整个鸿影鼎开始剧烈颤动起来,炉内发出一声闷响,这是炸炉的前兆。炉内的药灵必有几方由于药量不足,导致处于劣势,炉内的平衡因此被打乱,万事万物,平衡为首,平衡一破就会出现问题,此时再计算到底是哪位药材缺少已经来不及了,现在必须先增加药量,只要药量增加,灵气增多,整个体系的容错率就会变大。

但这次增加,绝对不能按丹方再去增加了,必须保证各类药材的药量相同,再同时加入,否则只会增加炉内药灵的失衡缺口。待到药量补足,阴策这才发现问题所在,高量的药灵让其中的缺口变得十分明显,使得墨藤根药量不足的情况变得明显起来。  

“墨藤根之药灵,储与其腹,其药量计算与寻常之物不同,半条藤根半两灵,满腹灵中有偏轻。这么说来,我要补入的墨藤根的数量,可远不止这点,从头开始,我对这墨藤根的药量就已经计算错了。”阴策拿起一旁的小铜秤,手中燃起一道点灵符来,将墨藤根中真正能提取出的药灵测了出来。  

“按照现在所加的药量来算,我还要补充一斤半两的墨藤根。”  

填补了缺口,炉内的躁动总算消停了下来,阴策这才松了口气,开始专注于提纯药灵,四散的药灵总算是乖乖的聚集成团,相互交错混合,均匀的合在一起,下一步,就是讲这成团的药灵分成一个个小团,然后凝体成丹。  

“散。”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什么炸炉的危险,阴策也是放松了警惕,把注意力放在了转型之上,可他忽略了一点,这炉内药灵的浓度已经远超他本身预测的结果,由于中间为了查探缺口而加大了药量,此时的炉内压力已经被顶到了极致,若是此时散丹,必会炸炉。  

“不好。”阴策正准备散丹,突然感觉内力被一股巨力压制,内力所包裹的药灵完全无法散开,散丹出了问题,阴策不敢轻举妄动,将内力往回缩了缩,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此时除了开炉散气,放弃这一炉丹药,别无他法。  

阴策叹了口气,慢慢抽回自己的内力。  

“且慢。”鸿影鼎中传出洪厚的声音,一缕的神识就这么轻易的破开阴策的阻拦,钻进了阴策的意识中。  

“小友莫慌,本座鸿影,乃是此鼎之主。”  

“见过上仙。”阴策忙道。  

“你所遇之状况,为新晋药师所多见,药师炼药,忽略药量之事,时有发生,但已至散丹一步,此时弃炉,实属可惜。量大难边,其浓可缓。一般药炉,最怕炉压过高,然而鸿影鼎则无惧此,此鼎可随意念而扩,药量虽不能变,但炉容一增,药灵浓度必减,此时再散,即可凝丹。本座现在传你鸿影鼎增扩之术,定要活用之。”  

“谢上仙。”阴策脑袋一沉,一道玄妙的术法出现在脑海,内力跟着这术法收放,鸿影鼎缓缓增大,那股压制内力的外力,也逐渐消失。  

“凝!”  

此言一出,一团团药灵开始凝出实体,化为一个个晶莹剔透的药丸,透着微微的灵光。  

“开!”阴策欣喜的低喝道。  

开炉,丹出,一股浓郁的药香传出,阴策猛吸一口,便觉心旷神怡。还好这次太医们都住的远,不然这小屋又要被一群人塞满。  

“不错不错,此子天纵之才,必成大器。”鸿影道人的声音再一次出现,阴策连忙问了一些修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回复的只有无声的寂静,这让阴策不免有些失落。但至少丹药已经炼成,终于能解救黎民百姓于疫病之中。

第二天一早,阴策就匆匆跑去试药,结果也是令人欣慰,内毒排解极为有效,深层的内毒也没有藏身之所,就连重症的患者服用之后,病情也缓解了不少,但毕竟内毒沉积太久,单单依靠丹药定不能完全恢复,还是需要医修们的辅助,引出脓毒,修补破溃。  

丹药有效,阴策自然也不闲着,赶忙给万仪传去了丹方和炼制时候的注意事项,然后没日没夜的炼制起丹药来,如今能够扩大鸿影鼎的容量,每次炼制的药量也自然是大增,药谷所派来的三位药师一日的成果都顶不上阴策半日,消息传到药谷,药谷的长老们一个个都极为惊讶,但慑于阴策的背景又不敢派人去查,只好等着瘟疫结束再亲自去问。  

有了解毒的特效药,整个楚越之地的人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一扫往日的阴霾,再加上鸟嘴面具的普及,各个城也慢慢开始放松管制,人们总算是可以重新走出家门,迎接深秋的天高云淡,气爽风清。  

“阴公子这都五天没有吃饭了,这身子怎么吃的消嘛。”阴策有令,一日不出关,一日不见客。太医们只好聚在阴策所居住的院外,荆城的疫病威胁已经基本解除,整个荆城也即将解封,今天本应该是阴策出关之日,但太医们等了一个下午,也不见阴策出门,面上满是担忧之色,却又没有一个人敢进门,只好乖乖候着。  

“嗞——”那久闭的门终于打开,阴策灰头土面的走了出来,平日里他只是让仆人把药送出去,今日他总算能自己出门,现在情况好转,再继续炼药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昨日段飞白来信,邀请阴策出席荆城解禁的晚宴,阴策也不好推迟。  

晚宴上,段飞白对阴策是各种吹捧,阴策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只能一杯又一杯的挡酒。还好在坐的医修都要给阴策一份面子,不强求他喝,不然这会阴策早就到桌底下去了。

熬了这么久总算是脱离苦海,众人也是极为开心,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欢声笑语,直至深夜。  

“阴公子,我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  

“哦?”阴策抬眼看了一下说话的太医。  

“那解此疫病的丹药,到现在还没有取名,我们也不敢私自定名,就等阴公子发话,让这个药名从此名扬天下了。”  

“成名的是药本身,而不是药名。取名不算什么,救民于疾才是真正的大事。”  

阴策起身道:“此丹可解疫入体之湿气,祛成疾之内毒,便按其药效起名,此丹,就名之为化湿败毒丹。”  

“化湿败毒丹。”史官得知了此药的本名,终于将此次瘟疫的记载完善。  

书上题:  

建云三十年秋,楚越大疫,南山道人率众医于战,终依阴策所创之化湿败毒丹清除疫病,救云朝之民于水火,此功之成,天地共鉴,百岁勿忘。

上一章 第十七章 鸿影之赠 双道医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九章 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