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无聊就进来看看吧
本书标签: 短篇  杂篇  短篇合集     

送给不懂抑郁的人们

无聊就进来看看吧

原作者|啊蔡

“当你开始死去,全世界突然爱你。”

1

据说春天是自杀率最高的季节。

以梦为马的海子,在春天卧轨自杀;

哥哥张国荣在2003年的春天,从高楼跳下;

流浪一生的三毛,也在三十年前的初春,选择了结束生命......

这不是巧合。

前几天,我看到了这样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

4月26日,在安徽省郎溪县某中学的开学日中,七年级女生刘某某在搬宿舍时,突然从四楼阳台上坠落,重伤身亡。

随后,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这个女生在日记中自感患有抑郁症,与家人朋友交谈的过程中,多次流露出悲观情绪和轻生的念头。

可是,没有人听见过她的声音。

大家告诉她,“你就是想太多”、“是你太脆弱”、“玩一玩放松一下就好啦”。

求助无望,于是这个女生开始为自己的生命做“倒计时”。

花朵一样的年纪,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已经凋零在了这个春天。

其实,早就有临床研究表明: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季,一些本身就存在心理或者精神障碍的患者情绪,会比其他时段更严重。

在1995年的《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中,就有一篇研究指出:在25个北半球国家中,5月是自杀率最高的月份。

所以,你不知道,在我们享受明媚春光的时候,有一群人,正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一遍遍地挣扎。

而比这种绝望情绪更绝望的是,没有人能理解他们。

2

深圳的某个电视节目曾经做过一次令人深省的测试。

他们让几位参与者,读几段不同的文字:

“我戴上面具,然后再也摘不下来了,这就是我初中的磕磕绊绊。”

“没吃晚饭加班到一点到家,整个人都是晕的,好希望现在有个人可以看穿我的内心,明白我的感受,不离不弃地陪伴我。”

“爱了一个少年1574天,其中闹了27天,等了825天,现在连等待的希望都没有了。”

读完这几段开头以后,这些参与者都笑的不能自已:

“一看就是没经历过生活。”

“你不想加班,我还不想工作呢。”

“没有希望那就分手算了啊。

可是接下来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他们把段落完整读完后,集体沉默了,因为看到了这样几段文字:

“当你们看到这条微博时,我已经走了,我熬过了1584天,终于在今天凌晨结束了,谢谢各位,我熬不下去啦。”

“我以为时间会让我好些,但这几年就算出来了,我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想法,抱歉,我不期待有人能原谅我,再见。”

“请理解我的挣扎和无奈,原谅我的自私和懦弱,再见。”

“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他们之前的笑容,全都僵在了脸上。

原来,参与者们读到的所有文字,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前留下的,而最后一句话,就是哥哥张国荣遗书里的绝笔。

那些在泥潭中挣扎的人,诉说着绝望,渴望得到回应,可是换来的只有不屑和嘲笑。

因为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

还记得乔任梁吗?

那个看上去帅气阳光的大男孩。

在一次节目访谈中,乔任梁笑着对镜头说:“我们并非一无所有,我们还有病。”

结果在评论区里,“真搞笑”、“矫情个什么劲儿”、“你就是有病”……各种谩骂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种不被理解的感觉折磨着他,把他进一步推入了深渊。

直到有一天,乔任梁用自杀的方式,决绝地斩断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大家才愿意承认这个大男孩承受过的苦难,也才开始为他惋惜。

很多时候,那些濒临崩溃的人,看起来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会笑会闹会逗趣,可其实他们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当求救信号一直被忽略,他们便会放弃求救。

韩国一线女星崔雪莉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时候,大家还以为是恶性谣言,因为有粉丝表示,前天上午还看到她在拍广告,神情并没有异样。

直到警方发布正式通告,大家才相信,她是真的死了。

崔雪莉生前由于着装、言行、恋情等问题,遭受过无数次网络暴力。

当在节目中被问到如何看待外界的攻击时,她抚着头发,羞怯又委屈地说:

“为什么要因为我被骂呢?

都是很善良又可爱的朋友呀,感觉很多人唯独对我带着有色眼镜。

观众朋友们,请更疼爱我一些吧,记者们,请更疼爱我一些吧。”

然而,没有人听到她的诉求,各种不堪的侮辱依然在继续。

等到她去世以后,网络上的谩骂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同情和爱怜的声音。

“当你开始死去,全世界突然爱你。”这句话真是极大的讽刺。

在绝望的边缘上,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句话,哪一个举动,就会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做那根稻草。

3

不少人对抑郁症都存在着偏见,他们以为,抑郁症就是不开心,所以只要出去走走,睡一觉,就可以解决了。

他们不会对一个失去双腿的人说,你应该去爬山锻炼身体啊;

他们不会对一个身患绝症的人说,你应该努力活下去啊;

他们不会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说,你应该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啊;

但是他们会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别丧气啦,你要想开点才行......

因为他们觉得,生理上的疾病是无法自己控制的,但心理上的问题却可以由个人调节。

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就像林奕含在婚礼致辞上对自己抑郁经历的描述那样:

“我失去了快乐这个能力,说的更准确一点,是热情。

我失去了吃东西的热情,失去了与人交际的热情,以至于到最后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

抑郁,是一种活力的丧失。

美国心理学博士RichardO'Connor在《走出抑郁》这本书中说:

“抑郁本身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情感的丧失,是将你与世界隔离开来的厚重帘幔,并同时伤害着你;

它不是悲伤或者痛苦,它是一种疾病。

抑郁的反面不是幸福,而是活力——是感知所有情绪的能力,包括高兴、兴奋、悲伤和痛苦。”

用生物学来解释,就是患者大脑内传递人类心境、情绪、认知的神经递质出现了异常,导致开心、兴奋等情绪指令没办法完整传递。

它不是自寻烦恼,而是飞来横祸,是大脑内部产生的病变,是不由人的、与意志力无关的一种精神障碍。

这些神经内部的病变,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出来,行为表现上也往往和常人无异,看起来“一切正常”,所以容易遭到无视。

看不到病变,不表示痛苦就不存在了。

抑郁症留下的伤痕,只有患者一个人能看到。

除了情绪低落,它还会使人产生失眠、思维迟缓、幻觉幻听、认知受损等一系列症状。

举个例子。

你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去阅读一篇文章,最后却发现什么都记不住;你每个字都认得,但是却没有办法将其组合成为有意义的句子,这种迷茫的痛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

当各种痛苦堆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开始产生自杀行为。

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疾病。

“中国科普博览”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数量约为8000万人,每年大约有30万人因此自杀。

而这么多的患者,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专业治疗。

由于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症,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有抑郁症。

他们觉得被确诊为抑郁症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好像大家都活得好好的,就自己矫情,心理承受力这么差。

这种“病耻感”的产生是源于整个社会对抑郁症的污名化。

很多人对于抑郁症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知:脆弱的人才会得抑郁症。

想起有一次和一位长辈聊起抑郁症,他一脸不屑:“那就是闲出来的,胡思乱想。”

那种不可思议的、嘲讽的语气神情,我至今印象深刻。

有些人甚至直接给抑郁症扣上了“神经病”的帽子。

对抑郁症的污名化,会给抑郁症患者带来羞辱和二次伤害,偏见使他们不敢光明正大求医,不能向身边的人求助,强颜欢笑,导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加重病情。

活着对他们来说,本就已经是一件需要竭尽全力去做的事情了,还要面对这样的待遇,那他们的心里,该有多难受啊?

4

“他们为什么不能听我好好说话。”

“我也好想快乐啊,可是为什么就是快乐不起来,好没用哦。”

“没有人愿意帮助我。”

......

抑郁症就像是一场灵魂的重感冒,它需要配合药物治疗,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理解。

它不是“睡一觉就好了”这么简单,也不是靠一句“你要坚强”就能消解的。

在TED上有个演讲,说的是一个美国警察凯文的故事。

有一天,凯文接到无线电消息,说金门大桥上有个人想要跳河自杀。

他骑着摩托车赶到那里,看到了一个年轻人正准备往下跳。

他劝住了这个年轻人,在之后的一个半小时里,他在那里一直听年轻人讲述自己的抑郁和绝望。

最终,那天夜里,这个年轻人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后来凯文问这个年轻人:是什么让你回来,并且再给希望和生命一次机会?

年轻人回答:因为你听了。

对,只有这简单的五个字,因为你听了。

所以,就算你不能理解他们的绝望,也请听他们把话说完。

“倾听”往往是“倾诉”的另一种救赎。

请不要说他们矫情、玻璃心、心理素质差,无端的指责只会把他们推入更深的谷底。

如果有一天,那个活泼开朗的朋友突然告诉你,他很悲伤。

不要笑话他,听他把话说完。

告诉他:别怕,一切会慢慢好起来的,我永远支持你。

让他知道:你永远不会是一座孤岛。

请多多关注身边的人吧。

上一章 歌姬:骸音未来(另一个版本故事) 无聊就进来看看吧最新章节 下一章 友谊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