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第七轮回名死亡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意识流  政治权谋     

第七章 渡洲

第七轮回名死亡

  苏玉珏明白苏风散的担心,只是有些事,为了责任和自己身为苏家人的身份,他不可逃脱。又一点是放心的,就是至少在这里严策不敢对他光明正大的下手。

  要是薄御或者苏老爷听到苏玉珏这个想法,估计都要敲敲苏玉珏的脑袋,看这个脑袋里装的是不是水了。严策都买通苏府的下人给苏玉珏下药了这还不算光明正大。

  三人在各怀心思中到达案发现场,案发现场保存的还算完好,苏玉珏能看的出,苏老爷办公的地方也算是府衙内热闹的区域,各种消息通报都要经过这里。也因此苏玉珏可以断定,苏老爷情急之下回府,就算没有主动通报严知州和晋知府知晓,也一定会有路过办事的官差看到。

  不过现场保存的那么完好倒是真的挺如苏玉珏吃惊的,案发现场在人流那么多的地方要想毁灭证据随便扯个借口,对于严策这样的身份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一时间苏玉珏对于凶手是严策有有了些许疑惑,这只是表面,具体还要分清杀人动机与作案手法。苏玉珏目光一下子亮了起来。

  晋夫人的尸冠已经被抬走,书房的门口站着四名侍卫一动不动的看守着,仿佛早知道今天会有人来检查,苏老爷的书房门打开地上还有残余的星星点点血渍,没有飞溅出来的大面积,看那样的血流量也不至于致命。苏玉珏暗中记下,恐怕最后还是要看晋夫人的尸体。

  虽然说办案一定要检验尸身这么一说,但是毕竟晋知府的身份摆在那里,麻烦。

  苏玉珏飞速观察着四周,尸体是侧倒在苏老爷书案阶前一尺左右,血迹的位置在小腹的位置,苏玉珏觉得如果是小腹出现伤口,小口子不至于留血,大口子的血量应当比这个量多,应该是其他部位受伤,当然也不排除压迫伤口减缓血流量等特殊情况。

  头朝向书案,好像是要去那里找着什么,苏老爷的案上有什么是晋夫人需要的呢?苏玉珏在心里把这个问题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这里是第一案发现场,晋夫人到来时,应当是没有人在书房的,晋夫人的姿态在苏玉珏的眼中看来好像是濒死之人临死前想要拿到书案上的什么东西。

  苏老爷办公的书案上所有东西摆放的整整齐齐,苏玉珏虽然不经常来过苏老爷在府衙办公的地方,但是家里苏老爷的书房,苏玉珏是经常去的,苏老爷习惯不变,书案上的物件没有被移动过的痕迹。

  书案上有一册摊开的折子,上面苏玉珏大致扫了一眼,大概是渡洲下面一个小县城传上来的,内容大致是农民收成不佳,申请减税的折子。

  一旁沾满墨的毛笔支在笔架之上,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上面的墨已经有了些许凝固的迹象。

  书案后的椅子没有像书案上的册子整整齐齐的摆放,听苏老爷身边的小厮的意思是,苏老爷听到苏玉珏受害的消息匆匆回府,等回到苏府才想着请假,因怕被严策抓到除了擅离职守其他什么更大的把柄,苏老爷决定亲自来见严策。

  所有书案椅子的慌乱现象是苏老爷听到自己的消息之后所造成的,苏玉珏想到这里,心中有些开心。

  目光再转向书案后面的书架,书架上也并无不妥,书上没有灰尘,上面典籍的摆放顺序也是苏老爷常用的手法,可以看出晋夫人死之前应当是没有到过苏老爷这里的书案这边的。

  接着苏玉珏又一一排查过书案的两侧,一边两个凳子,后面便是墙,墙上挂着的是苏老爷京城一位朋友为苏老爷上任御史时所题的字,寓意是让苏老爷身在官场高位不要迷失自我。苏老爷很是珍重。

  另一侧的画是大哥苏知烊从西域带回来的画作,花红柳绿的鲜艳,不似这时温润墨客麾下单调是墨色与朱砂。

  一间书房也就这简简单单的几样东西,苏府内苏老爷的书房也没有比这些多多少,苏玉珏也早已习惯了父亲的简洁风格。

  这些年因为苏府缺少了女主人,再者就算苏老爷知道自己在渡洲最多待三年便要回京复命。所以不管是苏老爷的寝室还是书房还是会客厅都极其简单。

  总体下来,整间书房内唯一有和死者晋夫人有所关联的应当就是那地上的一滩血了。

  检查完一圈下来苏玉珏越发疑惑,晋夫人说实在话和苏老爷并没有太多的交际,就连晋知府也没有和苏老爷有太多的官场上的往来。

  毕竟苏老爷是皇帝下派的御史钦差就是专门来差严策的问题,如果遇到晋安身上为官为人有何不妥也是可以上御史台写折子的。

  像苏老爷这样的位置,一般的地方官躲还躲不起,毕竟御史们个个都是凶名在外,一年年的参奏跟赶年底业绩的一样,各个都是当今抬杠鸡蛋里挑骨头的一把好手,不管是那有的贪的没的贪的,有的寻花问柳的暗中做非法交易的,总之有的没得单凡是脑袋上有乌纱帽的,那也没几个敢拿头上乌纱保证自己在御史的眼里是行得端坐得正的。

  当然扯这些话就有些扯远了,简单来说就算,晋知府是严知州的直系下属,但是苏老爷在日常工作中是监督严策的和晋知府没什么关系。

  渡洲地理位置处于水乡江南,按理说除了天灾应当不会有什么大灾大难,水粮定是绰绰有余。

  只是苏老爷下任之前,渡洲连续两年上报粮草不足,虽然没有出现大型的灾荒现象,但是在渡洲这个地界也是异常诡异的。

  苏老爷到任巡视后,才发现这个地界流行走商,不管是向北往京城以及京城以北的草原,还是以西的沙泽,或是渡洲以东的海产,或出海远岛的前梦遗民,又或者再往南行的陈余,又或者是只存在传说中的灵域,可以说除了上天入地这些非现实主义的途径,四面八荒只要是有路的,都有渡洲人前去经商做贸易。

  年轻的人出去闯荡了,在家自然就只剩下老弱病残的人,种地缺乏人手,剩余的一些还有行动力的人便是在一些地主家当长工,种的地产的粮无法到自家的腰包里。

  这里的粮户一个个把价格抬的很高,那些外出行商的又会因为各种路途上的艰难险阻而折损。

  但也多的是外出行商回来一趟讨得到什么好东西一夜暴富跨越阶层的,因此那些底层的人民又不认命的外出行商,恶性循环,造就了渡洲这种依山傍水却日常缺粮的场景。

  而其中,晋知府是管着渡洲主城这片的人事官司等,严策这个知州的位置原本应当管理渡洲的部队武装势力的,不过渡洲这块地有些特殊,在渡洲主城偏东的海岸有一姓闫的大户,其祖辈是跟随老皇帝开国的功臣,只是近些年没有大的战乱,现代闫将军自觉得整个朝廷没有人比他们闫家更懂海战,便主动请缨到渡洲这里看守海岸线。

  当然苏家二哥苏风散就是在闫将军麾下当差。

  那定有人会问了。闫将军抢了严知州要管的事,严知州做什么。

  既然渡洲有大把的人喜欢经商,那严知州就管着商税的征收和条例,而这其中的油水之肥厚,可是不曾接触过的人难以想象的。

  而皇帝下派苏老爷为的也就是严知州有无贪污行径。

  作者这章主要介绍一些渡洲的背景,全书架空,地图有参考大明,如有反感,请留言修改

上一章 第六章 案发现场 第七轮回名死亡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