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男频同人小说 > 穿越1:盗墓
本书标签: 男频同人  盗墓笔记沙海老九门  鬼吹灯 

无题

穿越1:盗墓

说起这张家绝技,指的当然得是双指探洞。

双指探洞,发丘天冠绝技,右手食指和中指奇长,灵敏无比。需要时可伸入细小处,探查内情,也可以轻易破解墓穴中的细小机关。一般从小练起,过程苦不堪言。

说起这发丘天冠,咱们又得讲一讲四派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年传承的泱泱大国,国家传承时间太长,中间换的朝代太多,自然就留下了一代又一代王侯将相的陵墓。中国古代的帝王为了建造自己的陵墓又是不择手段,什么好东西都往里面放,自然会引起盗墓贼的兴趣啦。

因此在中国古代还真就出现了专业的盗墓贼,他们用专业的手段去探索帝王的陵墓,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手段和专业的手法,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分为四大类:摸金校尉,卸岭力士,发丘将军和搬山道人。

自然对于摸金校尉这一行大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最早是我们三国时期的曹操创建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曹军筹集军费,所以设置了摸金校尉这么一个军中职业,这些人其实就是“官盗”,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中记载:“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变革成了了盗墓贼的专属称呼。

摸金校尉口诀: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

  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

  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

  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

  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着走。

  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

  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也就应该能够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称的“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体味出他们“汉墓考古靠运气”话语中的无奈。

擅长分金定穴

那么接下来的发丘将军其实也是在后汉时期才成立的组织,他们又叫做发丘天官或者发丘灵官,他门也是官盗,手段和摸金校尉差不多,只不过他们摸金的时候带有一枚印信,印信上面刻着“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大字,这个印信神奇无比,可以克制尸变,躲避鬼神,是不可多得的神物,据说隋唐时期发丘一脉就失传了。

卸岭力士则是更加类似于绿林好汉和盗墓贼之间的一种角色,这种流派的生存生存特点就是有古墓的时候他们就成群结队的挖墓,没有古墓的时候他们就啸聚山林,干一些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勾当。陈玉楼不是常说他们卸岭的兄弟们出身苦寒吗?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苦寒才去盗墓,才上山为寇

至于搬山道人,传说是古代西域人的后人族人受到诅咒一般活不过60岁,只有找到传说中的雮尘珠才可以解救这个诅咒,目测这个是历史上不存在的,应该属于杜撰。

所以,摸金校尉,发丘将军和卸岭力士这三种盗墓贼在历史上肯定存在,因为官方记载和野史里面都有提及,但是搬山道人可能不存在,因为他说的太玄乎了。至于区别,摸金校尉讲究鸡鸣灯灭不摸金,很受规矩,至于发丘将军,则更加讲究计划的周密性质。他们在下墓之前就把计划做的很周密,把可能出现的困难降到最低。至于卸岭力士,则是没有任何水平的土匪式挖墓,见到宝贝就挖挖了就卖,如此而已。

这寻龙分金:

出自唐代杨筠松《撼龙经》,杨筠松用九星凶吉(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所写的一本风水学书籍。原文如下:

缠多不许外山走,那堪长远作水口。护送托龙若十全,富贵双全真罕有。

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白话文释义:关卡太多的山不会往外延伸,最远处被看做入水口,护送的山脉如果齐全的话,那么这座山里的宝贝就很多,找寻山脉中的宝贝得看围墙,一重围墙是一重关卡。如果关卡森严繁杂,那么肯定有王侯将相的棺材在里面

《撼龙经》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的代表作之一,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是了解与运用龙脉风水、快速振兴家业的最佳典籍。

简介: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后往来于虔州。无稽之谈,盖不是信也。然其书乃为世所盛传。《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各为之说。

《疑龙经》上篇言干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附以疑龙十问,以阐明其义。《葬法》则专论点穴。有倚盖撞黏诸说,倒杖分十二条,即上说而引伸之。附二十四砂葬法,亦临穴时分寸毫厘之辨。

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有《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云吴炎录以见遗,皆无名氏,是此书在宋并不题筠松所作,今本不知何据而云然。其《撼龙》之即《辨龙》与否,亦无可考证。然相传已久,所论山川之性情形势,颇能得其要领,流传不废。

亦有以也。旧本有李国木注并所附各图,庸陋浅俗,了无可取。今并加刊削,不使与本文相溷焉。

明李国木撰《地理大全一集》·三十卷、《地理大全二集》·二十五卷(通行本),是书一集之七卷至十卷为杨筠松《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二集二卷为杨筠松《青囊奥语》。

杨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今高州市马贵镇)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别号玄赤,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

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杨筠松,字叔茂,号玄赤,世称救贫仙人,唐代堪舆大师。

杨筠松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三月初八日,窦州马贵(今广东高州马贵镇)人。江西堪舆形法理论祖师。其父亲杨淑贤生三子:长子筠翌,次子筠宾,三子筠松。

筠松幼年聪颖过人,学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后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广明中(880年),黄巢破京城,筠松离京出走,先入昆仑山,后到虔州(江西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民间称救贫先生。

留虔州期间,在崇贤里黄禅寺遇曾文辿,邂逅于方丈之内,唔谈中,曾文辿被其非凡的风水学识所倾倒,遂拜筠松为师,朝夕跟随,竭尽弟子之礼。

后随师云游山川,寻龙捉脉,得杨筠松悉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曾文辿遂渐通堪舆之道,成为杨筠松第一个高徒。

好了好了就这么多,再说下去估计就没人看了,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度娘上搜一搜找一找。

上一章 第三章 穿越1:盗墓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