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一个真实的三国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三国  三国同人   

第四十四章 祸起萧墙兄弟争锋,初露锋芒玄德进言

一个真实的三国

袁术简单的交待了来意,自然是要细数袁绍的数大罪名。

唠唠叨叨了半个上午,袁术终于把袁绍的罪名述说和罗织完毕,最后下了一个结论。

袁术这样的人,和董贼有什么不同?

刘和世叔,侄儿这就给家父写一封信,好让家父看到袁绍的真面目,以大司马之名出檄文,联合诸家正义之士,将这个关东的董贼先讨伐了。

袁术好,小伙子前途无量,走,世叔已为你准备好笔墨,就等你这如椽巨笔来扭转这颠倒的乾坤,来,这边来。

话毕,袁术强有力的双手就似钳子一般,将刘和从榻上端了起来,刘和就这么双脚悬空的“飘”到了书案之前。又被袁术摁在了座位之上。

刘和还没说话,只看到自来高贵到洗漱都是丫鬟美妇打理的袁术,居然挽起袖子为他一个区区刘和磨墨。

刘和袁氏兄弟,一丘之貉,兄弟尚不能相容,何况天下?人若不灭,天必处之。

不过,想归想,再好的理想主义,也要活着才能实现,虽然袁术如今一口一个贤侄,但翻起脸来,也可能就是乱臣刘虞之子。

当下不敢怠慢,刷刷点点开始给父亲刘虞写信,他一边写,袁术一边为他纠正文法和措辞,这一篇短短的百字书信竟然反反复复写了有一个时辰,终于得到了袁术的全面满意,这才高兴的将信件收走,大步跨出营帐,又将仍然候在门外的绝美歌姬扔进营帐,

袁术照看好刘公子,你爹妈就还能多活几日。

刘和虽是皇亲国戚,但还是一个好奇心重的少年郎,不免要问上一问,这位还不知道名字的绝美歌姬的家事,毕竟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屠龙勇士的梦。

再说刘虞,得到了儿子的来信,未见已喜,既见更佳,展开来细细研读,似怕错过了每个字。然后读了又读,更是喜上心头。这份喜悦甚至让刘虞忘却了这数日来被围攻劝进的尴尬和苦恼,也甚至让刘虞暂时放下了对尾大不掉的公孙瓒的戒心,竟然直接将信件传给一旁落坐的公孙瓒。

公孙瓒也愣了片刻,似是不习惯刘虞的态度转变,莫不是这大司马转了性子?平素里,就是普通的朝廷公文,这位大司马都要拖个十几天再传给自己,美其名曰:研读。公孙瓒也不耽搁,展开就看,才看了一半,公孙瓒就读不下去了,这篇信件与其说是刘和自长安归来的平安书,不如说是后将军袁术的投名状。这字里行间,全然是袁术对于袁绍的控诉,有的还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但大多数都是袁术在发泄自己积攒已久的怒火。

袁术的怒火,来自不公平的对待,来自嫡庶之争,来自一个努力的人对于天才的天然愤怒。

公孙瓒特别能够理解袁术的这份愤怒,因为他自己也认识这样一位天才,当然不是现在闹不清局势就瞎欢喜的大司马刘虞,公孙瓒打心眼儿里看不起这种依靠祖宗荫蔽的宗亲子弟。

说来也巧,公孙瓒认识的那位天才,现在正在此间营帐之内,就在公孙瓒的身后,挎着剑。

想到此处,公孙瓒没有直接迎接刘虞的热切眼神,而是将身后挎剑的武士拉到身边,坐下,将这信件又递给那名武士,

公孙瓒玄德师弟,这件事,你怎么看?

这位武士,却正是“三国”的主人公之一——汉昭烈帝刘备刘玄德,目下刘备凭些许功劳,在同门师兄公孙瓒这里做个假司马,虽没有什么兵马,好歹不用担心生计问题。

如今突然被师兄公孙瓒拉到面前,与他同席而坐,刘备自然知道是师兄想通过他的嘴来说出石破天惊的话。刘备只扫了一眼就明白了八九分,但没有忙着回答,心中想着如何能说出让师兄满意,又不让师兄过分警惕的话。

刘备深知这位师兄,虽说能广交四海朋友,对待士兵亦可同甘共苦,麾下白马义从更是治军典范。而同时这位师兄嫉贤妒能的本领也不一般。

刘备思索再三,反复拿捏分寸。

刘备二位大人,依卑职拙见,这袁术的肚量似乎太小了。不就是袁家爱他哥胜过爱他吗?这样的人,君子不宜与之为伍。

公孙瓒满意,非常满意,尤其满意的是师弟对于分寸的把握,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这师弟就是有本事控弦引弓,待时而动 。

刘虞却大吃一惊,没想到公孙瓒这个武夫帐下居然有如此人才。

刘虞问高明是何方人士?

刘备不才涿州人士,姓刘名备,字玄德。本是一卖草鞋的小贩,因黄巾四起,无家可归,这才从了军,投在将军门下,忝为假司马。

刘虞你同孤一般,也姓刘?敢问,足下是哪位宗室之后?

刘备心想,宗室?现在连皇帝都说换就换了,宗室还有什么意义?再说,自己家早就家道衰败,连个孝廉都没被保荐过。刘备正在想着应答之法,总不能说自己就是乡野一普通人家,和他们大汉皇室刘家没什么明显关系。

幸好,师兄是亲师兄,一早就看出了刘备的无限尴尬,

公孙瓒大司马有所不知,我这位师弟,虽如今家道中落,但也是景帝之玄孙,中山靖王之后。算起来和大司马还是族兄弟。

中山靖王刘胜?大司马刘虞想到这个名字,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先前出任宗正时,翻阅宗室名录,就看到过对这位亲王的描述——说他一生不问政事,专情于男女之事,又不知道节制,以至于当时他在册的子女都有一百多位,更传说有更多的孩子流落民间。以至于到了王莽篡汉,各路豪杰起兵,那些实在不是正经宗亲的就冒认了这位中山靖王的民间子,反正人数众多也无从考证,这件事也曾经是身为宗正的刘虞最苦恼的事情之一,他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甄别一些冒领皇亲之人的身份,其中十之七八都是号称是这位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尴尬在空气中蔓延,刘备翻着眼睛注意着刘虞的表情,心里不是滋味,想不到大汉的大司马居然有如此之深的门户之见;公孙瓒满意的看着刘虞又想拉关系又碍于面子的尴尬直接刺穿了刘备的自尊;而刘虞却在进退两难,他也看出这刘备是个人才,但也是实在过不去心里那道坎,说实话,他真有些被中山靖王后裔这个词恶心怕了。

最终,还是公孙瓒站出来化解了尴尬。

公孙瓒大司马还有所不知,这位刘备,正是末将同门师弟,我们年轻时曾同问道于卢植先生,说起来,我这位师弟才是家师最器重的弟子。家师常说我这个师弟有经天纬地之才,是乱世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虞原来是卢先生高足,失敬失敬。来,看座。

刘备重新入座,或者说首次登上了历史的座位 。

刘虞和公孙瓒也回到座位,刘虞颇显礼贤下士的模样,胳膊支持的身体,前倾身体如周公吐哺。

刘虞方才,玄德贤弟说这后将军袁术不足为伍。可知这世间有驱虎吞狼之计。

刘备不知,请大人赐教。

公孙瓒大人,末将有句话,莫道驱虎吞狼,小心与虎谋皮。现如今,贤侄还被袁术扣为人质,若这袁术真心相交,定先让他放回贤侄。而不是如信中所叙述,再给袁术配发数千乌桓精骑以助其威。

刘虞大汉袁家,是信义的招牌,你说的这种事情,不是袁家人能做出来的。

公孙瓒劝进最凶的那个人,也恰好姓袁。

刘虞听到这句话略微的愣了一下,心中在权衡,是相信多年矛盾重重的下属,还是累世清名的袁家,几乎没有经过思考,刘虞本能的选择了袁家。

事实上这也是当时大多数人的选择,亦不能说,这些选择袁家的人鼠目寸光,也实在是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了。皇帝虽在,受迫于董卓。董卓尚未剿灭,山东诸侯自己先相互厮杀起来,要么选边,要么死的情况下,那些所谓的大局观,远远没有先活下来重要。

刘虞还是派出了几千乌桓精锐骑兵,另外还有一份以自己名义布告天下的檄文,内容则是揭发了隐藏在山东诸侯间的坏人袁绍的重重罪行,从小时候上房揭瓦,到年轻时孟浪丑态。从庶出身份原罪,到不忠不孝的大帽子,可以说是内容十分详尽。

以至于,袁绍一看到这篇檄文,就和身边的幕僚逢纪说。

袁绍这一看就是公路那小子的口吻,他呀,一辈子都吃不上三个菜。说完,全然不当回事,甚至还派了周昕去代理豫州刺史,堂而皇之的占了孙坚的驻地营帐。

上一章 第四十三章 兴兵讨贼只为国,安须低眉问董袁 一个真实的三国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袁本初智取冀州,公孙瓒大破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