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问谁许归期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包青天  朝堂谋略     

身负家仇 心怀国事(2)

问谁许归期

一日之后。邓城,包拯府邸。

“东方姑娘,原来你在这儿啊。”看到东方宸,王朝笑着来报:“大人,门外有人找东方姑娘。”

“是何人找我?”

“不知道,来者也是个年轻姑娘,看那模样比东方姑娘大不了多少。”

“大人,那我先去看看。”东方宸冲包拯道。

“嗯,你且去吧。”包拯点头示意道。

东方宸走出院门,朝着院外的眼前人走近两步,带着几分打量和审视。

眼前的人侧立在府院外的一棵梧桐树下,虽只是一袭普普通通的素衣,一眼望去,秋日风凉,轻轻掠起她的衣袂,显出几分单薄,但其身上却似乎隐隐透着一股不可侵的气势。东方宸驻足望着她,有一瞬的失神。

树下的人闻声转过头来,冲着她的面上似是微微露出了几分礼貌性的笑容,然眼眸中素来的清泠,却是让人感到了一阵些微拒人的冰寒之意。

“请问,姑娘是谁?找我所为何事?”东方宸开口问道。

“你就是东方宸,东方姑娘?”素衣女子上下打量了东方宸几眼,道。

“我是。不知姑娘是。。。?”

“你不必知道我是谁,我来找你也不过是受人之托而已。”素衣女淡淡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从襄阳赶来的吕祺澈。

“受人之托?”闻言,东方宸也不再勉强她,只是心下疑惑,便微一挑眉,问道:“不知姑娘是受何人所托?所托何事?”

“慕容君笙——你的师兄。他托我转告你,他心中一直惦记着你,他的心意没变。另外,他还托我将这个转交给你——”说着,她从身上摸出了慕容交给她的镂花珠钗,将其递给了东方宸。

说这些的时候,吕祺澈一直语气平平、神色淡淡,但说到“他的心意未变”时,她觉得自己内心深处还是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原来他并非是个不懂情的人,只是他属意的那个人不是自己而已;自己也并未如所想的那般潇洒,有些东西,终究还是在意的吧。。。。。。

“姑娘、姑娘。。。。。”见她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东方宸出声唤道。

“嗯?什么?”东方宸一连叫了两声,吕祺澈回过神来:“东方姑娘还有什么问题吗?”

“呃。。。我就是想问问你,他是何时托你转交的?他人呢?”东方宸问道。

“大概一两天前吧。至于他人在何处,”吕祺澈顿了顿,道:“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言及此,想起那日的处境,她的心中不禁也有几分担忧。

“哦。如此,多谢姑娘了。”东方宸道。

“你我本无交情,我也只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所以你无需客气。”吕祺澈道:“如今话已带到,物已交托。告辞。”

说着,冲东方宸点点头,转身离去了。

小半个时辰后。

“大人、公孙先生。”东方宸回了府里,便径直来到了包拯的书房,恰好公孙策也在屋中。

“回来了?”包拯点点头,看了眼东方宸的模样,复问道:“东方姑娘可是有事?”

“出去这么久,大人不好奇是谁找我吗?”东方宸半开玩笑道。

“东方姑娘既然如此问,想来也是我等相识之人吧。”包拯但笑未语,一旁的公孙策接口笑道。

“不是大人和先生的相识之人,不过呢,托她来此的倒是大家的故人——”话到这里,包拯与公孙策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相互看了一眼,没说话。而东方宸故意一顿,看了眼众人的神色,方接着道:“托她来此的人是——慕容君笙。”

此名字一出,包拯和公孙策面上都是神色微变。其实,早在刚才见到东方宸那样问大家时,二人的心中就都有些了然,只不过了然之中隐隐有些不安。因着多年来形成的默契,二人方才彼此对望。

“大人和先生可能早先便已经猜到了。”东方宸瞅了眼二人道。

“他托人前来找东方姑娘你所为何事,不知东方姑娘是否方便告知?”公孙策抬头看着她,道。

“我来此就是为了和大人说说。”于是,她将方才吕祺澈的那番话告诉了包拯与公孙策。

听了她的话,公孙策与包拯对视,脸上都是一副莫测的笑意。公孙策更是紧望着她,看得她心里有些发毛。

“大人、公孙先生,你们。。。。。。”东方宸问道。

“看来,他是心中对你有意。呵呵。”包拯闻言含笑道。

“不,问题就在这里。”闻言,东方宸忙摇了摇头,敛去笑意,正色道:“若我与他关系当真如此,他此话自是并无奇怪。他虽曾与爹爹关系亲厚,对我也十分关系,但从始至终彼此都不曾与他有过男女之情。”

“会否是过去他看东方姑娘年纪尚浅,故而只是心中有意却没有开口;又或者是他看你如今无依无靠,所以。。。。。。”公孙策沉吟着问道。

“不,我们一直以来都只是兄妹之情,这一点我们彼此都很清楚。”东方宸言辞肯定:“况且,以他的性格和为人,也断不会因此便改了本心。大人曾说过他极有可能就是你们口中的那位南侠展昭,那么定当比我更了解他的为人。”

“东方姑娘所言亦不无道理。”包拯闻言点点头。

“这就是我来找大人的原因,我仔细想过,他之所以这样说,其中恐怕是另有深意。”东方宸道,从袖中拿出了吕祺澈交予她的那支镂花的朱钗,递给了二人道:“喏,这便是他托人转交给我的。”

包拯接过朱钗,在手上摩挲研看。一旁的公孙策看了眼钗,忽然道:“东方姑娘,你方才曾说过,他托人告诉你‘他的心意不变’?”

“嗯,他是这么说的。”东方宸点点头,有些不明所以,包拯亦抬起头来。

“那就应该不会错了。”公孙策一笑,冲包拯道:“大人可记得上次是如何救了学生性命的?”

闻言,包拯微微一愣,也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

“大抵没错。”公孙策与其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于是包拯小心地轻轻转动了下钗头,钗头配饰的珠子落了下来——珠钗被他旋开了,其间果然中空,内中正好可隐藏一物。

包拯将珠钗递给东方宸,东方宸低头一看,顿时惊道:“这。。。原来。。他竟是这个意思!”说着,她用指甲小心地将钗中之物挑出,是个卷成一小条的纸条。

东方宸将纸条递给包拯,包拯踱回桌前,坐下将其展开来,就着烛火望去,不由地大吃一惊——这纸条中所誊写的是许多朝中大臣的名单,是襄阳王赵爵的暗自培植的党羽,是他意图谋反的证据。而这份名单的原件,正是慕容君笙那日于蜡烛中发现的。

得到名单,众人既惊且庆幸,而包拯与公孙策愈加深信那是展昭无疑,然而此时的心中却更是为他的处境陡添忧虑。

上一章 身负家仇 心怀国事(1) 问谁许归期最新章节 下一章 蒙面之客 意外相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