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楠木湾
本书标签: 现代  家庭情感  都市职场 

067章 领导满意

楠木湾

《盐井报》办了两期了,里面的内容除了部分是照搬文件,以及各部门、乡镇投稿外,绝大多数都是李国明和廖岚采写的,每一版文章结尾不是“本报记者 李国明”就是“本报记者 廖岚”。虽然县委书记周家伟在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要求全县各部门各乡镇每个月都要写一篇稿子交到报社来,强调《盐井报》是“县委机关报”,但下面拿笔杆子的人的确很少,搜集的信息都是一堆数字、一段话,要用新闻形式刊登,李国明和廖岚合计,只有在报上以“一句话新闻”划一个板块一一罗列出来。

新报纸一出来,周书记进办公室,不是像往日一样看人民日报和川报、三江报,而是第一时间看《盐井报》,因为周书记是从宣传口上来的,在西南师范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直接分到川东文县县委宣传部,一步步当上了县长,去年调到盐井来当一把手。因为过去《文县报》是他一手创办的,所以一来盐井看没有报纸,觉得今后自己视察、参加会议等活动只闻其声(广播)不见有文,确实显得太单调。所以他一来盐井,就把办报提到议事日程。

“经济发展怎么样,宣传力度必须加大。”他多次在会议上重申。

通过对李国明的了解,看他仅一年多时间,就在市报、省报上发表了20多篇宣传盐井各条战线的新闻作品。所以亲自提出调他到宣传部来,作为宣传盐井的重要力量。李国明来第二天就亲自接见他,鼓励他多宣传盐井。提出办报后,把廖岚从县委办派到李国明身边协助他写稿子。为了办一份报,县委不惜代价抽出人才来集中精力办好。

“小伙子不错,《盐井报》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办好!”周书记亲自到宣传部新闻科鼓励他。

虽然李国明不是科班院校毕业生,但他善于钻研,消息、通讯怎么写,并参加了市新闻协会的写作培训,所以写起新闻稿来是轻车熟路。

到了县委后,李国明才慢慢知道周书记和周方虹是西师大的校友,又同姓。这方虹回来后,一定会得到重视的。加之方虹的大姑父又是这盐井的重要领导,从革委会副主任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副主任,双双保护支持方虹,她未来的前途必定会很美好的。方虹一进入县委了,会不会对我李国明构成严重威胁呀?李国明这样想着。但他又想,我埋头干自己的事,该写什么写,该编什么编,有周书记支持,她周方虹就是当了县长了,我夹着尾巴做人不惹她行了不?

每天,他到了新闻科,按部就班的看看报纸,和廖岚商量各自采访的事情,你跑乡企局、机械厂,我跑计生办、医院。

“昨天周书记在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和各部门各乡镇签订了计生工作责任书,接下来你们每一期都要开辟一个计生专栏,专门报道这方面的工作。”赵科长说。其实李国明已经想好了在第二版开个“计生新风”专栏,正和廖岚商量由她去计生医健部门呢。本来报纸就小,又是周刊,信息量大,搞成对开四版都有内容装。但你一个小县办大报,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吧。

稿子按照每版的篇幅字数组稿完成,两个人各自的办公桌上都还堆有几篇稿子,只有移到下期。

每个星期天,李国明就要去三江报搞一天,划版、校稿,给报社印刷厂打字员打字,再校稿,确保无差错了开始印了。每期500份,印好后捆好扛回盐井邮电局,除了县委的50份李国明带回去分发,其余的由乡邮员一一分发。

张金金有孕在身了,她每天还是要去上班。李国明成了报纸的记者、主编了,每天想的都是报纸的事,这工作是相当忙。

廖岚是盐井磨池乡人,和市区近,口音不是盐井话,李国明不时的会和她说一句三江话。因为李国明去三江要经过磨池乡,廖岚周末回家没事的话,她就要在路边上等着李国明乘坐的班车一起到三江报社,一起校稿,这样就快了。完了两个人会逛逛街,吃小吃。李国明是要报销车费和一天8元补助的,廖岚来回路费就是自掏腰包。吃饭坐车李国明会主动掏钱,弄的廖岚不好意思。但习惯了,两个人每周都要一起去三江报社。这样报社的人以为他们是男女朋友关系呢。

“不是不是,我们是同事,这报纸上的名字就是我们两个人的。”李国明解释道。

上一章 066章 身边有女人 楠木湾最新章节 下一章 068章 小肚鸡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