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重生之九零小青梅
本书标签: 现代  甜虐  虐心爱恋     

第16章 开启自学模式

重生之九零小青梅

天天怨天尤人的也不行,自己要成长就需要不断磨练自己,尚乐乐想着向着那几本进军了。

  

  前世的尚乐乐也对古琴有所了解,看书也不费劲。

  

  古琴的书无非就是讲讲古琴的由来,古琴的历史,还有古琴的样式。

不过尚乐乐很喜欢的是古琴有哪些名琴。

  

  古琴的历史大概是这样: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

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先秦

  

  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

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

  两汉

  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还作有琴曲5首,合称“蔡氏五弄”;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

  魏晋

  战乱和纷争的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出现大量不依附于朝廷的文人琴人。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君主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

  隋唐

  

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

  宋元

  由于宋朝行使抑武扬文的政策,自宋太宗起,两宋期间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宋元时期,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

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

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

  

  但尚乐乐对这些不太感兴趣,她又继续往下看。

  

  看到介绍古琴样式和各个时代的名琴,尚乐乐看的很认真。

  

   唐代:春雷琴·连珠式、九霄环佩琴·伏羲式、春雷琴·伏羲式、大圣遗音琴·伏羲式、大圣遗音琴·灵机式、独幽琴·灵机式、太古遗音琴·师旷式、梅花落琴·仲尼式、老龙吟琴·响泉式、一池波琴·神农式、飞泉琴·连珠式。

宋代:玉壶冰琴·神农式、混沌材琴·伶官式、万壑松琴·仲尼式、铁客琴·凤势式、海月清辉琴·仲尼式。

明代:壑雷琴·落霞式、中和琴·列子式、祝公望琴·焦叶式、鹤鸣秋月琴·鹤鸣秋月式。

  这些是古琴的样式,和各个年代有名的古琴,尚乐乐想着如果自己可以有这多名琴就好了。

但也是想想而已,因为自己不会弹,即便是有了,也是抱憾天物。

  

  很快的尚乐乐看完了几本书,只剩下最后两本书,映入眼帘的字是古琴曲谱,顿时她就觉得自己的脑袋嗡嗡响。

  

  翻看书页介绍了指法,和曲谱的解释,但不知为何,都是文字,没有图,这让她如何去学啊。

  

  

   古琴指法符号解释

  古琴谱也叫减字谱,减字谱的指法符号,是由文字谱的谱字减笔缩写而来的,开始较繁,各谱使用也不一致。

经历代琴家的改进,废弃不用的,归并同类的,简化复杂的,逐步统一起来,到清末已相当规范。《琴学入门》所用的谱字,仅112个,其他各谱也大体相同。

在改进记谱后,还可减去一半,大约采用四五十个符号,就可以代替。精简部分,大多是右手的复合指法和左手的装饰指法。

如何看懂古琴谱?古琴减字谱指法符号详解

  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

   古琴右手指法符号

  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

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

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

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挑):用食指甲背弹出。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勹(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中指屈其根节,坚直其中末二节,大指侧伏于中指下。

每勾入必使中指末节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并可搁在下一根弦上。其运动在中指坚劲之力。食名二指平伸,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剔):用中指甲背弹出。中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大指作圈形,以大指甲尖抵住箕斗。其运动如挑法。食名二指微弯,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丁(打):用名指弹入,先肉后甲。名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其运动在根节屈伸之力打入,食中二指粘连伸直,高于名指。大指则张开虎口,直其中末两节,作八字形。禁指如前。

  (摘):用名指甲背弹出。名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剔相似,唯不用大指抵住。其运动在于名指根末二节之力。食中二指粘连微弯带俯,大指微屈其中末二节,虎口稍开。禁指如前。

  (二)古琴左手指法符号

  古琴左手按弦,也同样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仍禁而不用。

左手指法极为丰富,根据它们的作用和效果,可分为五类:左手主要指法,表示用哪个手指和用什么手法按弦。

有大、食、中、名、跪、散、泛等;此外还有上下进退等走音指法;有罨、虚罨、捐起、带起、放合等打弦带弦发音指法;更有吟、猱、绰、注等装饰指法;还有左右手复合指法。

现分述如下:

  大(大指):大指末节微屈,侧伏于食指下,虎口半开,用侧面按在弦上。大指按弦有两个部位。

一是半甲半肉处,一是骨节处,当两弦连弹时,两部位就要兼用。按弦时食中二指粘连微弯,名指微弯带俯,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亻(食指):食指自然的平按在弦上,用箕斗处按。食指按弦多用于弹泛音的时候。此外有时与大指同用,大指用半甲肉处按内弦,食指用箕斗左侧按外弦。

  中(中指):屈其根节,伸直其中末节,用箕斗处偏左按于弦上,食名二指平伸,大指侧侍,禁指如前。

  看到这的时候尚乐乐把书扔到一边,不想在继续下去了,因为她根本就看不懂,谁来救救她啊。

  

  

  

  

  

  

上一章 第15章 魔鬼天使 重生之九零小青梅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7 章我还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