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一朝穿越:王爷请自重
本书标签: 古代  二组邀请驻站  古代言情     

出征仪式

一朝穿越:王爷请自重

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二者礼数规格也有不同。军

队出征前有许多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

出征前祭天叫类祭,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币等,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

帝,表示恭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古代干支纪日有刚日、柔日

之分,甲、丙、戊、庚、壬为刚日,刚日属阳,外事须用刚日。类祭即在刚

日举行,但具体的日子则要通过占卜择定。

出征前祭地叫宜社。社是土地神。征伐敌人是为了保卫国土,所以叫

“宜”。后代多将祭社(狭义指本国的土地神)、祭地(地是与天相对而言

的大地之神)、祭山川湖海同时举行。祭社仍以在坎中瘗埋玉币牲犊为礼。

出征前告庙叫造祢。造就是告祭的意思,祢本是考庙,但后代都告祭于

太庙,并不限于父庙。告庙有受命于祖的象征意义。

祭军神、军旗称为“祃(mà)祭”。军神,一说是轩辕黄帝,一说是蚩尤。

祭祀时要杀牲,以牲血涂军旗、战鼓,叫做衅旗鼓。军中大旗叫“牙旗”,古

有“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候”的说法。(18)祃祭后代也称为“祃牙”,

就是祭牙旗。东汉以后,出征前常有“建牙”仪式,把大旗树起来,然后“祃

牙”。不少著名的文人,如陈子昂、柳宗元等写过《祭牙文》、《祃牙文》。

唐宋后,礼书说天子有六军,实行六纛之制。即一军有一旗。于是,祃

祭既要祭牙旗,也要祭六纛,建坛位,张帷幄,设旗、纛神位,掘坎埋瘗,

礼仪也更趋复杂。

祃祭本来已含有“祠五兵”的意义,但后来兵器的种类不断发展,兵器

和主管神的祭祀也逐渐增加。明代专门修建了旗纛庙,庙中祭祀的神有旗头

大将、六纛大神、五方旗之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炮之神、弓弩飞枪

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五猖神等。不过,这已不是征伐出师之前的祭祀,

而是常设之祠。清代皇帝亲征,要在堂子内祭旗,建御营黄龙大旗,其后分

列八旗大纛及火器营大纛各八面。皇帝戎装佩刀,乘马出宫,率从征将士三

跪九叩行礼。

出征必经道路,因此要祭道路之神,即“軷祭”。上古山行曰軷,驾车

出门有“犯軷”之祭。軷祭在道路上封一小土堆,以树枝草木为神主,驭者

一手执辔,一手以酒浇洒车两轮轴端(古人称“轵”,Zhǐ;或称“轊”,huì),

再浇车厢前的挡板,然后将酒饮尽。祭毕,驾车从封土上辗轹而过,表示从

此跋山涉水,可以一往无前。(19)后代皇帝亲征,軷祭在国门之外举行,刳

羊并设罇罍于神座前,为坎瘗埋祭物。唐《开元礼》以后的礼书中不再见到

有軷祭的记载。

祭祀礼毕,出征的军队有誓师典礼,一般是将出征的目的与意义告知将

士,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也就是一次战前动员和教育。《尚

书》所载《甘誓》、《汤誓》、《牧誓》等,都是上古著名的誓师之辞。如

果是命将出征,天子要在太庙召见大将军及全军将校,授之以节钺(后代常

授刀剑)。君王拿着斧钺的端首,把柄交给大将,表示将节制军队的全权授

予他。

清初誓师与祭天谒堂子同时举行。努尔哈赤天命三年(1618 年,明万历

四十六年),正式对明宣战,谒庙誓师宣布“七大恨”,把明王朝杀其父祖,

拘杀使者,褊袒并帮助叶赫氏等七条“罪状”,作为告天并动员将士的内容。

皇太极崇德时遣将出征明朝,皇帝亲自送至城外,询问出征的王公、贝勒、

贝子等:你们是不是忘记了“七大恨”?大家齐声回答:没有忘记!于是,

鸣炮三声,大军出发。

上一章 竹马绕青梅 一朝穿越:王爷请自重最新章节 下一章 出征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