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惊蛰谍战之肖正国不死之谜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庆余年同人  惊蛰     

何为惊蛰?

惊蛰谍战之肖正国不死之谜

1

《惊蛰》的大概由来。

故事发生在 1940 年的上海和重庆两地。多面间谍陈山,经历了与亲人相煎,和同胞对决,与日谍殊死搏杀,终于以一己之力,孤军奋起,力挽狂澜,一步步成长为坚强勇敢的爱国战士,用热血和青春,在烽烟中砥砺前行。

那为什么取名「惊蛰」呢?

以惊蛰开始,以惊蛰结束,惊蛰过去了,惊蛰还会再来。在延安,在惊蛰这个节气,陈山与余小晚重逢,百感交集。惊蛰,大自然新生的节气,最终还是希望。

惊蛰,万物生。

2

严格意义上说,「立春」只是春来了的一个表象名词,仲春真正开始,要「雨水」过后的惊蛰,轰隆轰隆声中,天要裂开的样子,春雷来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春耕正式开始。

《夏小正》曰: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动物入冬天,伏藏土中,不吃不喝,那就是「蛰」。

什么东西才能启蛰呢?雷。

雷是什么东西,能惊醒万物?

《山海经·海内东经第十三》中,有一只怪物叫「雷神」: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龙一样的身体,人一样的脑袋,只要敲击自己的肚皮,便会发出雷声。这是人们对「雷」的初次描写。

从环境看,这只雷,生活在吴地西边的雷泽中,那么,雷应该是水神。雷的确就是水神,不是水神的话,怎么会带来大雨呢?只是,大雨前,它会弄出不小的动静来,这是在告诫人们,是我给你们带来丰沛的雨水,你们要感谢我,你们要敬我,不要惹我。

但,雷在黄帝面前,却是只小动物。黄帝将它捉来后,用夔的皮蒙鼓,用雷的骨头做槌子。鼓做成了,黄帝一擂,发出的声音可传到五百里外,天下都被震慑。

黄帝和雷是有缘分的。他娶的正妻就叫雷祖,这个我就不叉开去了。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对「雷」仍然充满想象。

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下,有如此记载:「或曰:雷州春夏多雷,无日无之。雷公秋冬则伏地中,人取而食之,其状类彘。又云,与黄鱼同食者,人皆震死。」

这个想象相当有趣。雷州,春夏季节,每天都要打雷的,所以叫雷州啊。这雷呢,秋冬没有,去哪里了?哈哈,躲在地里面呢。人们还从地里面,挖到了雷,形状有点像猪,味道相当不错。但是,特别告诫人们,鱼肉和猪肉不能同食,要遭雷噼。至于为什么不能同食,没有人说得清。

说雷像猪,不仅仅是李肇一个人这样写。宋朝李昉等的《太平广记》就引用两位唐朝作家写的雷:状类熊猪,毛角,肉翼青色(《传奇》);身二丈余,黑色,面如猪首,角五六尺,肉翅丈余,豹尾。又有半服绛裈,豹皮缠腰,手足两爪皆金色。执赤蛇,足踏之,瞪目欲食。其声如雷(《录异记》)。

不过,在《录异记》里出现的雷,样子还是挺帅气的:有角,有翅膀,有强有力的尾巴,穿着深红色的裤子,腰里系着豹皮带,手脚都是金色,样子有点像孙猴子呢,只不过雷手上挥舞着的红色蛇有点吓人,不如金箍棒亲切。

这样的雷,除了声音响亮以外,战斗力也是很强的。

《太平广记》引《广异记》中就记载了一场雷和鲸的战斗。

唐朝开元末年(约公元 741 年),雷州外的水面上空,有一只雷,在天空中翻上翻下,它对着巨大的鲸鱼,或向海面发射火力,或用力发声震击,战斗一直持续了七天。海边上观看的人群,每天都人山人海,也不知道谁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只见远处海水红红的一片。

从战斗场面分析,雷和鲸鱼,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恶斗,谁也战胜不了谁。雷的优势在天上,虽然它也是水神,但面对海上霸王的鲸鱼,它无能为力,有劲使不上。而鲸鱼却自在得很,你射火,我潜入,你声震,我潜入,你奈何不得我,气死你!

上一章 正文 第七章 张离 惊蛰谍战之肖正国不死之谜最新章节 下一章 聊聊《惊蛰》中的张若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