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医路前行
本书标签: 短篇  七组十月木槿邀请驻站  医学     

临终的陪伴

医路前行

我相信每个家肯定都有迎接新生命地时候和送走生命的时候,这两种极端的心理落差让人无法言喻!一个是让全家喜悦,一个是让全家哀恸,是的,大多数人都想沉浸在喜悦当中,而不想在哀痛中度过。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会经历哀痛,永远不记得去多陪伴家人,总是以工作忙为理由,陪他们次数少之又少,可以这么说,从小到大,我们越长大他们就越孤单!但每当他们不在人世的时候,我们都会内心愧疚自责难当,那为什么不在他们在世时去多孝敬孝敬呢?

  现在我们人啊,真是一个矛盾体!对不对呀?!

  我说的基本上都是我看到的事,有的是电视剧里演的,有的是现实生活中本就存在的,但都使我感触颇深,不吐不快!

  急诊室中程俊的奶奶又病发了,是癌症晚期,做过了两次射频消融,这次在家晕倒,可是晕倒后治疗效果不太好!程俊爷爷说:“一切都顺着你奶奶的意思,让她顺心点儿!”还说什么“与其花一大笔钱买一块墓地,再花钱买一个汉白玉的骨灰盒不如现在就拿钱让奶奶舒服点”还有什么“等他走了之后把他和奶奶的骨灰合葬在有水的地方,说是水流千里,思念成行,有水的地方就有思念”等等……程奶奶最后还是走了,当天晚上程爷爷也跟着走了!

  你们说是不是真的有水的地方就有思念啊?暂且不说这个,有多少人会想清楚这一点啊!也许你们不知道我说的是哪一点——就是与其花大把钱在人走后风光大葬不如现在花大把的钱让亲人住的舒服点。我觉得现在的人没多少人会想到这些,因为时代背景不同、想法观念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可能就没有多少人会这么想,我觉得这个观点颇有争议!

  就拿现在来说,现在的人啊!人人都要面子,十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外在特别注重,先别反驳我说的。我举几个例子,你们怎么看:①所有的男女朋友在交往之前都觉得对方光鲜亮丽,但是结婚后感官就完全不一样了,要多邋遢多邋遢;②学习成绩的好坏已经成为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准了,但是进入社会后,基本上往往相反了;③工作的类别已经无形中被人分成三六九等,体面的工作被人仰慕,不体面的工作被人轻视等等……你们说我可有说的不对吗?

  我们言归正传吧!对于临终病人来说,我想的话他们更需要的其实应该是家人的陪伴要多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很多人在离世前是放心不下很多事的,当然包括家人了!也许你们会说,我又没有临终过怎么会知道对吧?可能你们有这么想但是不好说出来,其实以人心换人心,自己去想想就知道呀!最放心不下的人,最操心的事儿,可惜再没时间去做了,当然是最想要见到家人,交代一些事情,安排好了也就放心了,离开人世也就放心一些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吧?

  其实不管是不是医护人员,大部分人都知道,越是临终病人呀,他们需要的就不是那些仪器,而是家人的陪伴。当然医护人员对于临终病人是知道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的,但是我们不懂医学的家属就不知道了,可能我们好心会办坏事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比如说患者已经处于无力回天的程度了,但是家属还要求医生使用各种仪器延长其生命,其实这并没有多大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可能这些医护人员不一定会对家属说,因为各种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医患关系的紧张这个因素,说一句有良心的话,需要抢救的话那些措施肯定一样不少的实施,能抢救的必须抢救,毕竟没有哪个人愿意眼睁睁看着一个活生生的人上一秒还在而下一秒就离去,可是对于那种得了绝症或者无法靠治疗活过来的病患来说一味的使用仪器去延长生命,这样只会增加他们痛苦罢了!

  可能很多人不大明白,会反驳,难不成要看着她们离去而不做任何挽留吗?要我们不孝吗?我回答的是你们是在乎别人的看法还是亲人的自身感受呢?你们是真的孝顺还是需要外人眼中和称赞的孝顺呢?

  医学上解释一个濒死的人呢,常常处于脱水的状态,会出现吞咽困难,血液循环也特别差,身体常常摸上去冰冰冷冷湿湿的。我们大部分人会认为他们怕冷,给他们盖一床被子可以保暖。其实不是的,恰恰相反,即使给他们的手脚加一点重量的被子,他们都会觉得太重,承受不了的。还有就是呼吸衰竭的临终病人喘气困难,我们经常去给氧,看起来好像是对的,顺理成章,但是他们那时候早就丧失了利用氧气的能力了。

  正确的做法其实是打开门窗,通风,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然后给病人使用麻醉合成剂。当吞咽困难使之无法进食饮水时,家属通常会使用胃管喂食物和水,这也是错误的。事实上那时候濒死的人不会感到饥饿,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状态会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会产生一种“止痛药”效应,使病人舒适。然而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任何东西进入病人体内,舒适感都会抵消掉。因此家属有时喂饭饮水时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导致窒息,病人不配合治疗、痛苦挣扎的后果就是会使其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

  其实有调查曾显示:患者死前一周,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的病人嗜睡,但是没有一例显示:他们是处于昏迷或完全无法交流的状态,所以家属这个时候应该好好抓住和病人沟通的最佳时机呀,不要等到最后才措手不及!

  从我写这篇文章,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所有人都是在当亲人在世时找各种理由搪塞不多多地去陪伴,当亲人不在了就后悔莫及愧疚难当?难道不是应该珍惜眼前人,活好当下吗?怎么都喜欢反着过生活呢?着实太令人费解了!不对,是太令我费解了才对!

上一章 最浪漫的婚礼 医路前行最新章节 下一章 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