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黄泉孟婆之忘忧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不喜勿喷  孟婆     

(拾壹)莺莺传

黄泉孟婆之忘忧

唐代贞元年间,

有位张生的书生,

他性格温和而富于感情,

风度潇洒,

容貌漂亮,

意志坚强,

脾气孤僻。

凡是不合于礼法的事情,

就别想让他去做。

有一次他跟朋友一起出去游览饮宴,

在那杂乱纷扰的地方,

别人都吵闹起哄,

没完没了,

好像都生怕表现不出自己一样,

因而个个争先恐后,

而张生只表面上虽然也是在说话,

实则只是在逢场做戏般敷衍着。

他从不参与这些事情,

始终保持稳重。

虽然已是二十三岁了,

还没有真正接近过女色。

与他接近的人便去问他,

他表示歉意后说:

“登徒子不是好色的人,却留下了不好的品行。我倒是喜欢美丽的女子,却总也没让我碰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凡出众的美女,我未尝不留心,凭这可以知道我不是没有感情的人。”

问他的人这才了解张生。

过了不久,

张生到蒲州游览。

蒲州的东面十多里处,

有个庙宇名叫普救寺,

张生就寄住在里面。

当时正好有个崔家寡妇,

要回长安,

路过蒲州,

也暂住在这个寺庙中。

崔家寡妇是郑家的女儿,

张生的母亲也姓郑,

论起亲戚,

算是另一支派的姨母。

这一年,

浑瑊死在蒲州,

有宦官丁文雅,

不会带兵,

军人趁着办丧事进行骚扰,

大肆抢劫蒲州人。

崔家财产很多,

又有很多奴仆,

旅途暂住此处,

不免惊慌害怕,

不知该依靠谁。

在此以前。

张生跟蒲州将领那些人有交情,

就托他们求官吏保护崔家,

因此崔家没遭到兵灾。

过了十几天,

廉使杜奉皇帝之命来主持军务,

向军队下了命令,

军队从此才安定下来。

郑姨母非常感激张生的恩德,

于是大摆酒席款待张生。

在堂屋的正中举行宴饮,

又对张生说:

“我是个寡妇,带着孩子,不幸正赶上军队大乱,实在是无法保住生命,弱小的儿子年幼的女儿,都是亏你给了他们再次生命,怎么可以跟平常的恩德一样看待呢?现在让他们以对待仁兄的礼节拜见你,希望以此报答你的恩情。”

便叫她的儿子拜见。

儿子叫欢郎,

大约十多岁,

容貌漂亮。

接着叫她女儿拜见。

“出来拜见你仁兄,是仁兄救了你。”

过了好久未出来,

说她身患重病,

不方便见客。

郑姨生气地说:

“是你张兄保住了你的命,不然的话,你就被抢走,还讲究什么远离避嫌呢?”

过了好久她才出来。

穿着平常的衣服,

面貌丰润,

没加新鲜的装饰,

环形的发髻下垂到眉旁,

两腮飞红,

面色艳丽与众不同,

光彩焕发,

非常动人。

张生非常惊讶她的美貌急忙跟她见礼,

之后她坐到了郑姨的身旁。

许是因为是郑姨强迫她出见的,

因而眼光斜着注视别处,

显出很不情愿的样子,

身体好像支持不住似的。

张生问她年龄,

郑姨说:

“甲子那年的七月生,到贞元庚辰年,今年已有十七岁了。”

张生慢慢地用话开导引逗,

但她根本就不回答,

宴会结束后只好作罢。

张生从此对她念念不忘,

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下来,

想要向她表白自己的感情,

却没有机会。

崔氏女的丫环叫红娘,

张生私下里多次向她叩头作揖,

趁机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丫环果然吓坏了,

很害羞地跑开了,

张生很后悔。

第二天,

丫环又来了,

张生羞愧地道歉,

不再说相求的事。

丫环于是对张生说:

“你的话,我不敢转达,也不敢泄露,然而崔家的内外亲戚你是了解的,为什么不凭着你对她家的恩情向他们求婚呢?”

张生说:

“我从孩童时候起,性情就不随便附合。有时和妇女们在一起,也不曾看过谁。当年不肯做的事,如今到底还是在习惯上做不来。昨天在宴会上,我几乎不控制自己。这几天来,走路忘了到什么地方去,吃饭也感觉不出饱还是没饱。恐怕过不了早晚,我就会因相思而死了。如果通过媒人去娶亲,又要‘纳采’,又要‘问名’,手续又多得很,少说也得三四个月,那时恐我也就不会在人世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丫环说:

“崔小姐正派谨慎很注意保护自己,即使所尊敬的人也不能用不正经的话去触犯她。奴婢的主意,就更难使她接受。然而她很会写文章,常常思考推敲文章写法,怨恨“思的情形常持续很久。您可以试探地做些情诗来打动她,否则,是没有别的门路了。”

张生非常高兴,

马上做了两首诗交给了红娘。

当天晚上,

红娘又来了,

拿着彩信纸交给张生说:

“这是崔小姐让我交给你的。”

看那篇诗的题目是《明月三五夜》,

那诗写道: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也微微地明白了诗的含义。

当天晚上,

是二月十四日。

崔莺莺住房的东面有一棵杏花树,

攀上它可以越过墙。

阴历十五的晚上,

张生于是把那棵树当作梯子爬过墙去。到了西厢房,

一看,

门果然半开着,

红娘躺在床上,

张生很吃惊。

红娘十分害怕,

说:

“你怎么来了?”

张生对她说:

“崔小姐的信中召我来的,你替我通报一下。”

不一会儿,

红娘又来了,

连声说:

“来了!来了!”

张生又高兴又害怕,

以为一定会成功。

等到崔小姐到了,

就看她穿戴整齐,

表情严肃,

大声数落张生说:

“哥哥恩德,救了我们全家,这是够大的恩了,因此我的母亲把幼弱的子女托付给你,为什么叫不懂事的丫环,送来了淫乱放荡词?开始是保护别人免受兵乱,这是义,最终乘危要挟来索取,这是以乱换乱,二者相差无几。假如不说破,就是保护别人的欺骗虚伪行为,是不义;向母亲说明这件事呢,就辜负了人家的恩惠,不吉祥;想让婢女转告又怕不能表达我的真实的心意。因此借用短小的诗章,愿意自己说明,又怕哥哥有顾虑,所以使用了旁敲侧击的语言,以便使你一定来到。如果不合乎礼的举动,能不心里有愧吗?只希望用礼约束自己,不要陷入淫乱的泥潭。”

说完,

马上就走了。

张生愣了老半天,

不知道怎样才好,

只好又翻过墙回去了,

于是彻底绝望。

一连几个晚上,

张生都靠近窗户睡觉,

忽然有人叫醒了他。

张生惊恐地坐了起来,

原来是红娘抱着被子带着枕头来了,

安慰张生说:

“来了!来了!还睡觉干什么?”

把枕头并排起来,

把被子搭在一起,

然后就走了。

张生擦了擦眼睛,

端正地坐着等了半天,

疑心是在做梦,

但是还是打扮得整整齐齐,

恭恭敬敬地等待着。

不长时间红娘就扶着崔莺莺来了。

来了后崔莺莺显得妖美羞涩,

和顺美丽,

力气好像支持不了肢体,

跟从前的端庄完全不一样。

那晚上是十八日,

斜挂在天上的月亮非常皎洁,

静静的月光照亮了半床。

张生不禁飘飘然,

简直疑心是神仙下凡,

不认为是从人间来的。

过了一段时间,

寺里的钟响了,

天要亮了。

红娘催促快走,

崔小姐娇滴滴地哭泣,

声音委婉。

红娘又扶着她离开了。

整个晚上莺莺没说一句话,

张生在天蒙蒙亮时就起床了,

自己怀疑地说:

“难道这是做梦吗?”

等到天亮了,

看到饰品的痕迹还留在臂上,

香气还留在衣服上,

在床褥上的泪痕还微微发亮、晶莹。

这以后十几天,

关于莺莺的消息一点也没有。

张生就作《会真诗》三十韵,

还没作完,

红娘来了,

于是交给了她,

让她把这个送给崔莺莺。

从此莺莺又允许他来找自己了,

早上偷偷地出去,

晚上偷偷地进来,

一块儿安寝在以前所说的“西厢”那地方,

几乎一个月。

张生常问郑姨的态度,

莺莺就说:

“我没有办法告诉她。”

张生便想去跟她当面谈谈,

促成这件事。

不久,

张生将去长安,

先把情况告诉崔莺莺。

崔莺莺仿佛没有为难的话,

然而忧愁埋怨的表情令人动心。

将要走的第二天晚上,

莺莺没有来。

张生于是向西走了。

过了几个月,

张生又来到蒲州,

跟崔莺莺又聚会了几个月。

崔莺莺字写得很好,

还善于写文章,

张生再三向她索要,

但始终没见到她的字和文章。

张生常常自己用文章挑逗,

崔莺莺也不大看。

大体上讲崔莺莺超过众人,

技艺达到极高的程度,

而表面上好像不懂;

言谈敏捷雄辩,

却很少应酬;

对张生情意深厚,

然而却未用话表达出来;

经常忧愁羡慕隐微深邃,

却常像无知无识的样子;

喜怒的表情,

很少显现于外表。

有一天夜晚,

崔莺莺独自弹琴,

心情忧愁,

弹奏的曲子很是伤感。

张生偷偷地听到了,

请求她再弹奏一次,

她却始终没有弹奏,

因此张生更猜不透她的心事。

不久张生考试的日子到了,

又该到西边去。

临走的晚上,

张生不再诉说自己的心情,而

在崔莺莺面前忧愁叹息。

崔莺莺已暗暗知道将要分别了,

因而态度恭敬,

声音柔和,

慢慢地对张生说:

“你起先是玩弄,最后是丢弃,你当然是妥当的,我却不敢怨恨。一定要你玩弄了我,又由你最终娶我,那是你的恩惠。就连山盟海誓,也有到头的时候,你又何必对这次的离去有这么多感触呢?然而你既然不高兴,我也没有什么安慰你的。你常说我擅长弹琴,我从前害羞,办不到。现在你将早走了,让我弹琴,就满足您的意愿。”

于是她开始弹琴,

弹的是《霓裳羽衣曲》,

还没弹几声,

发出的悲哀的声音又怨又乱,

不再知道弹的是什么曲子,

身边的人听了哭了起来,

崔莺莺也突然停止了演奏,

扔下了琴,

泪流满面;

急步回到了母亲处,

再没有来。

第二天早上张生出发了。

第二年考试不中,

张生便留在京城。

于是寄信给崔莺莺,

以安慰她的心。

崔莺莺的回信,

大致记在这里,

信上说:

捧读来信,

爱抚之意极为深厚。

儿女之情,

悲喜交集!

送我这些装饰品,

但我又为谁打扮呢?

看到这些东西更增添了思念,

只是增加了悲叹而已。

从信中得知您就在京城,

温习学业里进修的要点,

本在求得安宁。

只恨我这个粗陋的人,

永远被抛开了。

命中如此,

知道了还有什么好说呢?

从去年秋天以来,

经常恍恍惚惚若有所失。

在热闹场合,

有时强颜欢笑,

更深夜静独自一人时,

无时无刻不珠泪成串。

甚至睡梦中,

也常常由于离别忧思而抽咽。

缠绵恩爱,

一时如同平常一样,

幽会还没有结束,

惊魂已随梦断。

虽然半边被窝还是暖和的,

但想起您来已非常遥远。

前些日子分别后,

转眼已过一年。

长安是行乐的地方,

到处都会触动情思。

好在您没有忘记我这微不足道的人,

眷恋之情从未倦怠。

我浅薄的心意,

无法用来酬报您。

至于生死相守的盟约,

却永远不变。

我从前因为您是中表之亲,

有时同在一起吃饭。

我经不住诱惑,

便献出了一片痴情。

少女情不能自禁。

司马相如用弹琴挑逗卓文君,

你亦是如此来挑逗我,

我却未能像高氏之女那般,

用投梭拒绝谢鲲那样拒绝您。

等到我们同衾共枕时,

情深意长。

我一片痴情,

以为可以有所寄托,

怎能想到见您之后,

却不能缔结良缘,

而我却以自已献身为羞耻,

不能公开侍奉您。

毕生长恨,

除了悲叹还有什么好说的!

假如仁人的心,

能成就我卑微的心愿,

那么我就是死了,

也像活着一样。

如果旷达的人不屑私情,

忽略小节追求大业,

把先前的情分看成丑行,

把诱迫的誓盟认为是可以不用遵守,

那我将骨毁形销,

赤诚之心永不改变,

如同坠落的花朵和枯叶依风随露,

仍然托身在您脚下的尘土之中。

生死至诚,

尽言于此。

对着信纸呜咽流浪,

感情无法表达。

千万保重,

玉环一枚,

是我小时玩的东西,

寄给您佩带在腰上。

玉表示坚韧不变,

环表示周而复始永不断绝。

附带寄上乱丝一缕,

斑竹茶碾子一个。

这几样东西不值得珍重,

用意是希望您像玉一样坚贞,

我的志向像环一样永不改变。

泪痕留在竹上,

愁思萦绕如丝如缕。

用这些东西表达感情,

作为相爱的见证。

心靠得近,

身子却离得远,

相见无期。

幽恨凝聚!

神驰千里和您相会,

春风吹着常易得病,

努力加餐为好。

自己多保重,

不要以我为念!

张生把她的信拿给朋友看,

因此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这事。

他的好友杨巨源喜欢写诗,

为此写了题为《崔娘》的一首绝句: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河南元稹也续张生的《会真诗》写了三十韵,诗中写道:

微微月光透帘栊,闪闪萤光穿碧空。

远方天色始缥缈,低处树影已葱茏。

风吹庭竹龙吟起,鸟鸣井桐鸾声同。

罗绡飘拂垂薄雾,环佩叮咚响轻风。

仙人仪仗随王母,云霭迷漫拥仙童。

夜深欢会静悄悄,清晨晤别尔蒙蒙。

鞋面刺缜珠光闪,裤上印花纹样隆。

琼玉宝钗似彩凤,绫罗披肩若彩虹。

说是来自瑶华浦,将要朝拜碧玉官。

因游东都洛城北,偶往宋玉邻家东。

戏弄初时微拒绝,温柔情意已暗通。

低头鬓发蝉翼动,回身轻步玉庆蒙。

转侧颜面花雪貌,登床抱入绮罗丛。

鸳鸯交颈翩翩舞,翡翠交欢在一笼。

眉黛含羞局凝聚,唇红暖意更冲融。

气息清香花蕊发,皮肤温润玉肌丰。

无力卷将臂腕动,多娇爱把柔躯躬。

汗流如珠点点滴,发乱蓬山绿葱葱。

方喜迎得千年会,忽听已打五更钟。

留连时刻心有恨,缱绻情深意难终。

慵懒脸色含愁态,芬芳词语誓心衷。

赠环比喻命运共,留结表示心事同。

泪流妆粉宵对镜,残灯远处飞暗虫。

蜡烛光摇仍苒苒,旭日东升渐瞳胧。

乘鹜回到洛水去,吹箫飞登中岳嵩。

衣香犹如染香麝,枕腻尚留胭脂红。

妾心愁如塘中草,君身飘流类转蓬。

素琴弹奏别鹤操。仰首天汉盼归鸿。

大海辽阔实难渡,青天高远不易冲。

行云欢会无处所,空留箫史在楼中。

张生的朋友听到这事,

都觉得很惊讶,

然而张生的情意已断绝。

元稹和张生非常友好,

便问他为什么要断绝跟莺莺的关系。

张生说:

“大凡上天所造就的绝代佳人,不危害她自身,就一定为害他人。如果崔莺莺婚配富贵人家,凭借着娇宠,不成云不成雨,就成为蛟成为螭,我不知道她会变成什么。从前殷商的辛帝,西周的幽王,拥有百万人口的国家,力量很雄厚,然而一个女子就可以破坏它,溃散他的民众,宰割他的躯体,至今仍被天下人耻笑。我的德行不足以战胜妖孽,因此只好克制感情。”

这时在座的人全都非常感叹。

后来,

崔莺莺又嫁给别人,

张生也另外娶妻。

有次他刚巧经过崔莺莺住处,

便透过她的丈夫告诉崔莺莺,

请求以表兄的身份见面。

丈夫告诉她,

崔莺莺却始终不肯出来。

张生哀怨的心情流露到脸上。

崔莺莺知道后偷偷写一首诗,

诗说: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

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终于没有见他。

几天以后,

张生要走,

她又写一首诗来谢绝:

弃我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从此再也没有消息。

当时的人大都称赞张生是善于补过的人。我常在朋友聚会之时,

谈到这件事。

要使聪明的人不再做这种件事,

而做了这种事的人不要再被迷惑。

贞元年间的一个九月,

友人李公垂住在我靖安里的家中,

我同他谈到这事。

李公垂极称奇异,

便写了《莺莺歌》以传播这件事。

崔氏小名莺莺,

李公垂以她的名字作为篇名。

上一章 (拾)嫦娥奔月 黄泉孟婆之忘忧最新章节 下一章 (拾贰)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