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庆余年之天下何人配白衣(all范闲)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all范  墨伊文社     

第四十八章

庆余年之天下何人配白衣(all范闲)

庆帝今年寿宴之上,很是热闹,西楚正式和中原有了往来,还开了商道,派了使团,北齐,东夷也都因为西楚的缘故派了使团带着重礼来为庆帝贺寿,四国齐聚,倒是百年未曾有的盛事,又正好是庆帝的寿辰,岂能不大操大办,好好热闹一番。

以叶闲为首的西楚使团来得算是迟了的,虽然宴席未开,庆帝这个真正的主人还没到,但是北齐和东夷的使团,以及南庆朝中的重臣却都已经到了个齐全,除了西楚使团的位置,就只有紧挨在太子李承乾身边的那张桌子还空着,也不知是哪位皇室贵胄还未到。

  

  不可避免的,以叶闲为首的西楚使团再次出了不小的风头,不是叶闲他们爱出风头,关键是以他们这群人的容貌气度,不引人注目那是不可能的。

  还是上次接待西楚使团的祈年殿,人大概也还都是那些人,除了多了北齐和东夷的使团,还有长公主李云睿,和常年领兵在外的大皇子也都已经在座上了,只不过较之上次,这次庆帝寿宴明显更加铺张奢华,所用器具也明显更加精致华美。

  叶闲素来赖得应付人情世故,自他们刚刚进殿开始,就一直有人上前搭话,叶闲大多只是端着客气而疏离的笑容随便应付两句,他身后的楚钧尧或者赵以浔就会适时的把话头接引过去,二人搜索妥帖圆滑之人,这些事情都能处理的很好。

  叶闲坐到自己的位置,对面就是北齐使团的庄墨韩,鹤发童颜,老当益壮,看上去自带一股书香气,对方看到叶闲落座,友好的微笑点头示意,叶闲也回了一个真心的笑容。

  不管叶闲和北齐之间如何,对于这位北齐的宗师还是发自内心的敬重的。

  凌骁坐在叶闲的左手边,手里拿着酒杯慢慢地晃着,眼睛时不时有些懒散的看一眼楚钧尧和赵以浔,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垂眸看着酒杯之中的酒水,神色冷淡倨傲,还略带着些不耐烦。

  曹煊原本坐在凌骁的下手,但是刚刚坐下没一会儿,就有人上前搭话,曹煊左右无事,所以就跟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敷衍客套着,赵以浔和楚钧尧身边早就已经围满了人,南庆北齐和东夷的人都有,各自以赵以浔和楚钧尧组成了一个小圈子,不知道再说些什么,看上去倒是挺融洽高兴的,凌骁偶尔看他们一眼,说实话,有些时候他还真挺佩服赵以浔和楚钧尧的,他们这份本事,他自己估计是这辈子都学不来的。

  季淮清不在西楚朝堂任职,也不像曹煊一样有家世可依,最重要的也是他不喜欢这种筹光交错,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勾心斗角的场合,现在不知道自己在哪儿玩呢。

  所以西楚使团一行五人,楚钧尧赵以浔和曹煊身边各都围着不少人,交谈说笑很是热闹,殿中几乎都是这种景象,除了叶闲和凌骁身边,所有人好像都心照不宣而又默契十足的忽略了这两尊大神,除了刚刚进殿时候的闭眼寒暄,现在他们是有多远就离他们多远。

  按理说,叶闲是澹泊公,是西楚使团的正使,地位尊崇,而凌骁身为宣武侯,虽然爵位略低叶闲一等和楚钧尧一样,但是出身将门,战功煊赫,手握重兵,深得帝宠,裴泓还破例让他节制素来只有皇室宗亲才可节制的镇北军,比身居清贵闲职的康平侯楚钧尧,显然是凌骁更尊贵一些,看上去算得上是西楚使团里的二号人物。

  西楚使团的一二号人物,身边怎么会如此清净,难不成众人都是清高之士,不屑于阿谀奉承,当然不可能,之所以没人上前,原因很简单,因为不敢。

  叶闲就不用说了,他当年的事情如今已经是南庆京都所有说书先生的拿手本事了,各种版本,是应有尽有,众人可不敢上前打扰这位煞星爷。至于凌骁,虽然不像叶闲那样名声在外,但是若真要细论起来,只怕凌骁手上沾的人命鲜血不比叶闲要少上多少,宣武侯的赫赫威名,所凭借的可不是凌家大公子的身份。

  所以对于叶闲和凌骁这二位皆都冷面的煞星爷,每一个人有胆子敢上前找不痛快,他们只是想攀权附贵,不是上杆着送死。

  但是还别说,还真有不怕死的人。

  “宣武侯,在下李承洵,久闻大楚宣武侯威名,今日才终得一见,一杯水酒,聊表心意,还望宣武侯赏脸。”

  凌骁看着今晚第一个主动和他搭话的人,他看了半天的酒杯确实也有些无聊了,李承洵,庆帝的长子,生母宁才人,常年镇守边关,手握兵权,然出身卑微,无缘帝位,并不得庆帝宠爱。

  “客气。”凌骁起身,算是接受了李承洵的示好。

  叶闲看了一眼身边的两人,李承洵到底是庆帝的孩子,眉眼之间隐约可见三分相似,和李承乾李承泽很像,模样生的不算差,一句仪表堂堂还是当的起的,一双眼睛倒是生的好看,面容刚毅肃然,腰杆挺直,不怒自威,举手投足之间尽是武将的大气潇洒,皇家的贵气倒是不见丝毫,比起皇子到更像是一位武将。

  正在和凌骁交谈,准确一点说是李承洵说话,凌骁时不时地慵懒附和几句,不过凌骁这个人,叶闲还是了解的,如果真的不想搭理李承洵,凌骁刚刚就不会喝那杯酒,看来凌骁对李承洵也是有些兴趣的。

  叶闲略略听了两耳朵二人的交谈,看得出来刚刚李承洵说的久仰大名,不是简单的夸赞之语,他是真的很了解凌骁,对凌骁之前的一些比较出名的战役了如指掌,颇有见解,此刻正和凌骁滔滔不绝地说着,看的出来凌骁对他的话也很感兴趣。

  庆帝也不知道到底去做什么了,居然此刻还没有到,寿星公不到,自然不能开宴,叶闲有些无聊的把玩着自己的折扇,有一搭没一搭的想着,季淮清和五竹他们正在做什么。

  “澹泊公一人独坐,未免无趣,小王敬你一杯酒,可定要赏脸。”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语调,是李承泽。

  “殿下好魄力,大庭广众之下就敢和我走的这般近,”叶闲站起身,拿起酒杯,“不怕东宫那位参你一本结党营私,勾结外国使臣,心怀不轨,这可不是小罪名。”

  “我记得澹泊公有一句诗写的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小王素来喜好风流,”李承泽笑了笑,对身后如芒刺背的目光置之不理,只看着眼前的叶闲,笑的暧昧,“而且有人想要结党营私,可还没这个机会呢。”

  “殿下引喻失义了,”叶闲有些不耐地皱了皱眉,李承泽倒是越发大胆了,“我的那句诗不是这么用的。”

  李承泽笑了一下,没有说话,只拿起叶闲桌上的酒壶又给自己续了一杯酒。

  “殿下,你这位太子弟弟倒是很有趣。”

  

  叶闲看着李承泽身后那位明明坐立不安,眼睛一直他们这边瞟,但是表面上故作镇定端正的太子殿下,那副气鼓鼓心不甘的样子,倒像是只被欺负狠了的兔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咬一口李承泽。

  “他也想要结交澹泊公,却被我抢先一步,可不得像只被踩了尾巴的兔子,眼睛都急红了。”李承泽没有回头,却好像对李承乾现在的样子了如指掌。

  叶闲打量了李承泽和李承乾这两兄弟好一会儿,又想起刚刚太子刚要起身,李承泽就已经到他身前,一个有些幼稚好笑的事情,在叶闲脑海里慢慢成型。

  叶闲的声音不免带了两分促狭笑意:“殿下,你刚给不会是一直盯着太子,看他有意起身与我交好,所以特地抢先他一步,故意气他的吧,看来殿下还是很关注太子的吗。”

  李承泽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叶闲的问题,而是反问一句:“小王刚刚也一直看着澹泊公,见澹泊公的眼神也甚少离开宣武侯,看来澹泊公也不像传闻之中和宣武侯交恶,和小王一样也是个爱好风流之人。”

  “我倒是还好,对风月之事素来念旧,不喜新鲜。”李承泽话里带刺,叶闲也就绵里藏针的回应他。

  “澹泊公可是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你和司理理姑娘的一夜情缘,早就已经传遍了京都,”李承泽看着叶闲,眼神带着些痴迷而暧昧,“当日明明是小王邀澹泊公同游京都,澹泊公拒绝了小王,倒是自己去了流晶河畔得了一夜良缘。”

  “有些良缘,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的起的。”叶闲这话一语双义,只可惜李承泽大概只能听懂一层意思。

  李承泽饮尽杯中酒,看着叶闲,声音坚定而低沉:“不试试看,怎么知道。”

  “那位就祝殿下早日得偿所愿了,”叶闲也给自己续了杯酒,一饮而尽,隐约看着殿外的夜色,“殿下,方便问一句,你的父王现在到底在做什么,怎么还不来。”

  “父皇和协律郎在商议军国大事。”李承泽有意在最后四个字加重了语气,听上去就知道是在揶揄说笑。

  “协律郎?”叶闲有些好奇,一个八品小官,能得庆帝如此器重,还为他几乎要误了自己的寿宴,看起来不是个普通人。

“是啊,杨拓杨协律郎,是父皇前天新封的,深得帝宠。”

  “若是真得圣心,怎么会是一个小小的协律郎呢。”

  “因为规矩,还有朝堂上的百官,自然不能一入朝就封高官厚禄。”这话说完,李承泽自己都不信。

  叶闲果然也觉得有些好笑:“你觉得你父皇在意那些吗。”

  庆帝当然不在意,他本来就是一个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的一个人,什么祖宗家法,规矩体统,他通通都不在意,他要是真有意要抬举一个人,谁能拦得住,谁又敢拦。

“你看,”李承泽示意叶闲看一个人,“那是我的姑姑,南庆的长公主殿下,常年在自己的封地信阳,如今我听说父皇有意让她此后留在京都,乃至接管内库,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位新任协律郎的谏言。”

  “是吗,那倒是有意思了。”叶闲看着李云睿,语气不自觉的就低沉了下来。

  这个时候,太监尖锐的声音传来:“陛下驾到。”

庆帝到了,众人赶紧回到自己的席位,面容恭肃谨慎,叶闲抬头一看,庆帝身后正跟着一个男人,看上去二十岁左右,一身浅金色的华服,跟在庆帝身后,手上还把玩着一枚玉坠,看来这就是刚刚李承泽口中那位杨协律郎了,叶闲看到他坐在了殿中唯一空着的席位,也就是李承乾身边,现在知道了原来不是什么皇室贵胄还未到,而是庆帝特地为这位新任协律郎留的位子,一介外臣,坐在太子身边,已算是极大的恩宠了。

上一章 第四十七章 庆余年之天下何人配白衣(all范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