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三国之君临天下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三国  召唤流   

番外篇:历史上有趣的故事

三国之君临天下

NO1:倾国倾城的佳人

  汉武帝时,国家设立了乐府,收集发间诗歌乐曲并掌管朝廷宴会时的音乐。

  李延年是汉代著名的音乐家,而他的妹妹乐府中的歌伎长得那是倾国倾城,李延年这时就想将自己的妹妹推荐给汉武帝,

  李延年很受汉武帝赏识,有一次李延年给汉武帝演奏时,边舞便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这首歌词的大致意思是:在中国的北方有个姿色非常出众的女人并且还没有嫁人,回眸一次全城的人都为她的美貌倾倒再回眸全国的人都为她的绝色而惊叹。

  汉武帝听了以后,对这首歌词非常感兴趣,于是乎他问李延年:这世界上难道真的有这样的绝色佳人吗?

  还未等李延年回答,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笑道:“当然有啊!李乐师的妹妹就是那样的绝色佳人!”

汉武帝听后马上派人把李延年他妹妹带进宫里,其相貌当真可以配得上“倾国倾城”之说,汉武帝把她留在身边,封她为李夫人,对她百般宠爱,可惜红颜薄命,李夫人不久后得了重病不治身亡,汉武帝异常悲苦,哭的泣不成声,因为怀念李夫人他叫画师为李夫人画像,把他的画像挂在宫里,汉武帝还写了《悼李夫人赋》、《李夫人歌》等诗来表达对李夫人的思念之情。

NO2:万言书

朱元璋是历史上出名的“乞丐皇帝”,洪武八年(1375年),时任刑部主事的茹太素又上书朱元璋直陈时务,批评皇帝用刑太苛。

  这次上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堪称万言书。朱元璋让中书郎王敏将万言书读给他听,可是读了六千三百七十字以后,还没有听到具体意见,说的全是空话、套话。

  加上此文中有“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之类的话,又忤逆了皇帝。所以,朱元璋还没听完就脾气大发,把茹太素叫来斥责了一番,并处以廷杖之刑,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第二天晚上,朱元璋又叫人读了一遍,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以后,才涉及本题,建议五件事情,其中四件事情是可取的、可行的,朱元璋立即命令主管部门施行,同时指出这五件事有五百多字就可以讲清楚了,却啰啰嗦嗦写了一万七千多字,这是繁文之过。

NO3:圣旨的颜色

说到圣旨,相信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真正见过圣职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但是说到圣旨的颜色,我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黄色或者是金黄色,因为现在很多电视剧里面演的甚至都是金黄色或者是黄色。

  但其实真正历史上的圣旨分很多种颜色,并不是只有金黄色或者是黄色,并且真实历史上的圣旨颜色和你的官阶品级直接挂钩,一般如果你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那么可能会是金黄色的圣旨,如果你是五品以下的官员,可能就直接是白色的白绫,

  并且我们熟知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是明朝以后的圣旨上面才会这样写,在明朝之前,甚至上并没有这一句话所以现在大家看电视的时候,也要带着一定的理性心理去看!

NO4:曹洪:做人不能太抠

曹洪是曹魏名将,但是不受曹丕的待见。原因是曹洪家里很有钱但是吝啬。

  曹丕年轻时曾经向他借钱不给,怀恨在心。结果曹丕当上皇帝之后借了一件小事为由要干掉他,之后多方求情免死为庶人。直到曹睿即位才重新上位。

  一句话,做人不能太曹洪。

NO5:故宫为何有9999间半房

北京城中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围成一个方形。朝南的正门是午门,北门是神午门,东西两面分别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在这片古建筑群中,共有多少房间呢?故宫共有9999间半房,这是一个奇怪的数字。

  为什么不足10000间整数,而偏偏要建筑一个“半间”呢?

  据说,天上玉帝的宫殿共有10000间房,而人间的皇帝是天帝之子,他的规格就得比玉帝低一点。这个所谓“半间”,是指文渊楼下的那间小屋。实际上,这间小屋之所以造得特别小,是出于格局上美观的考虑,本应当是一间。

  PS:上面这只是一个传说,根据实际测量,故宫共有8707间房。

NO6:万岁!万岁!万万岁!

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

  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肠括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扫兴。

  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后兴高彩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另外说明万岁确实是汉朝才出现的。

历史上只有一人,记得荆轲,懂得荆轲,敢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不顾性命为荆轲复仇,那就是高渐离。

NO7:高渐离故事

荆轲刺秦王,失败身死。没有一个人能懂荆轲,也没有一个人敢为荆轲复仇。就连当初任用荆轲的太子丹,最后也被自己的父亲处死献于秦。

历史上只有一人,记得荆轲,懂得荆轲,敢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不顾性命为荆轲复仇,那就是高渐离。

高渐离这个名字到了今日,为人所熟知更多的因为热门手游《王者荣耀》有这样一个英雄。大家只知道高渐离是个弹着琴的法师,输出还不错,却不知道历史上的高渐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实话,挺遗憾的。

高渐离是战国时期燕国人,是位琴师同时也是位刺客。不过高渐离这个刺客比较特殊,因为在史记中刺杀秦王的刺客中,只有高渐离这一例,不为权势也不为权贵驱使,仅仅是为了给好友荆轲复仇而行刺。

高渐离敢于舍弃性命复仇,就可以得知与荆轲感情有多深厚了。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颇有些“好基友,一生一起走”的意思。

荆轲刚到燕地之时,结交了善于击筑(古代弦乐器,颈细肩园,中空,十三弦)的高渐离。两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知己。

据说荆轲嗜好喝酒,有一天与高渐离连同狗屠在燕市喝酒。酒至酣处,高渐离击筑,而荆轲也站起来高歌和之。两人相视一笑,快乐无比,一会儿又相对哭泣流泪,旁若无人。

他们一定是知己,知道对方的喜悦,也知道对方的伤心,才能在情感上有共鸣。

秦统一六国的脚步加快,燕已经无法抗衡,最终太子丹找到了荆轲,请求他前往刺杀秦王。荆轲既然是太子宾客,受太子恩惠,没有不答应的。

当荆轲前往刺秦之时,太子丹并知道此事的宾客都来到易水边相送。高渐离也来了,他击筑为荆轲送行,荆轲再次高声以和。也许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荆轲的歌声直入人心,悲壮无比。

在座的士子都相顾垂泪,后又上前一步高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伴随着歌声相送,荆轲乘车离去,再没有回过头。

荆轲刺秦王失败,荆轲死,而燕国也开始承受秦王的怒火。燕王喜为了保全国家,杀掉太子丹请求秦王息怒。但是秦王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诏王翦军以伐燕”。用了五年的时间灭掉燕国,俘虏燕王喜。

太子丹的宾客和荆轲的朋友,都被秦王驱逐斩杀。高渐离隐姓埋名,成为一名酒保,到宋子家工作。当时宴会击筑是常事,高渐离听到宴会的击筑声,最终没有忍住指点。

高渐离一看就是懂音乐的人,于是侍从告知宋子。宋子命高渐离前来击筑,一座称善,赐酒。高渐离知道自己隐瞒不下去了,于是“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座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有一个十分善击筑的宾客,不知道怎么传到秦王耳中。秦王命高渐离来击筑,有人认出了他。秦王知道他是荆轲的好友,害怕他为荆轲复仇,于是虽然让他为自己击筑,却也命人戳瞎了高渐离的双眼。

高渐离瞎了眼击筑,仍然满座皆惊。因为他没有其他动作,渐渐的能在靠近秦王的位置上演奏。等到时机成熟之时,他在筑中灌满铅,在秦王赏乐之时,拿起筑直击秦王头颅。

高渐离最后当然失败了,而他自己也丢了性命。但是这种不为名利权贵,只为好友复仇的“义”,仍然让人佩服。

NO8:桃花源记

我们按原文对照。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我国民间故事和日本民间故事都有一些相似的记载,“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一般都是进入异界的前提,比如黄泉、地府又或者神仙、精怪的洞府或修行之地。

02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段文字和孙悟空当初拜菩提祖师为师,进他的斜月三星洞非常类似,所以,必定不是人住的地方。而且这是魏晋的墓室结构,就很像文中所说。

0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二字,在最初的古语中就指通往坟墓的小路,“屋舍俨然”在古代,因战乱频生,所以想要让房屋规划整齐并不容易,也只是在一些大城市存在。

而据文中所言,那不过是个村子罢了,所以基本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但是有一种例外,在古代,死者为大,所以坟地(乱坟岗除外)一般都是规划齐整,即使是在小村子也不例外。

大家都知道,桃、桑、竹这三种植物生长周期不同,但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说到“桑竹垂余阴”,这与“忽逢桃花林”相矛盾。而坟墓中阴凉,却恰恰能使这一奇景可能实现。

04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是指不想出去,或者不能出去。秦朝距东晋一千余年,但仅有一人进入,好奇怪。而且既然渔夫能进入,里面的人又为何一千多年都出不去呢?

据村中人所言,他们从未出去,但衣服却恰恰保持一致。那么,说明:他们是鬼,所以渔人看到的只是他认为应该看到的,所以衣服才能保持一致。也有可能他们死了,但他们有一部分的后人,没有忘记他们的祖先,给他们烧来纸衣,所以衣服一致。

0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酒食其实是指祭品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夫被招待好多天,要走时,里面的人却告诉他不能和外人说这件事,而且不是请求,像是在命令,其中必有古怪。

06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渔夫出来后“处处志之”到处刻了记号,但太守派人去找,却找不到。连一个高人高子骥也找不到,还离奇的死了,这分明就是撞了邪。

所以,渔夫进入的根本不是活人的世界,应该是个死人国,或根本就是误入地府。不过那一村的人都忘了已经死在战乱中,一个误入者向他们讲述了之后的事,在他离开后,这些人终于明白自己其实早就是鬼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消失了,再没人找得到。

上一章 抽取士兵,喝酒吃饼 三国之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下一章 落魄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