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宠文  步步惊心     

打不起啊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在十四阿哥回京的第二天早朝,自从在千叟宴上发病之后,许久没有出席过早朝的康熙,出现在了朝堂上,公开对十四阿哥在西北的战功,进行了表彰,

还有口头上的奖赏,真就是口头上的,连爵位都没给他升一下,他仍然只是个固山贝子。

随后的几天内,康熙几次单独接见胤禛和十四,商讨下一步的西北作战计划,

康熙拉萨一战大破准噶尔收复西藏朕心甚慰,这是我大清头一次将战线拉向西藏。只是我八旗兵丁也稍有损失,接下来朝廷在西北该何去何从,是战还是和,朕想听听你们兄弟的意见。

两兄弟对视一眼,作为战争亲历者的十四阿哥首先开口。

允禵回皇阿玛的话,儿臣认为此次拉萨大捷已然重创准噶尔部,也完成了皇阿玛最初制定的“驱准保藏”的战略目标。已经算是大功告成了,没有必须节外生枝。准噶尔虽败主力尚存,我军虽胜损失也不在少数,大清不怕可怕没完没了的打,所以儿臣认为还是见好就收的好。

康熙听了沉吟了一会儿不置可否,转头看向胤禛。

康熙四阿哥,你的看法呢?

胤禛说道

胤禛(雍正帝)儿臣擅长内政不懂兵事,也不了解西北的具体情况,只能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场战争打了三年,耗费钱粮不计其数,朝廷已然无力支撑战争的继续扩大。

胤禛给康熙算了一笔账。

康熙五十六年,前线两路大军反馈给朝廷的军情均较为乐观。西路主要军事统帅富宁安向康熙奏报西路军本年粮食马匹准备充分,完全具备实施进剿计划的条件:奴才于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同钦差侍卫满泰等由肃州起程,今年正月十九日抵达巴里坤。

沿途看得,气候甚暖,无误运米,由嘉峪关至哈密,经商者不断,营地亦集市……抵达巴里坤看得,原营地周围牧场虽破坏,而在四、五十里外放牧满洲、绿营官兵之马匹处,牧场俱甚好。

所生青草足以够食,且看马匹,瞟皆肥壮,奴才等抵达巴里坤,满洲、绿营官兵、蒙古台吉等纷纷向奴才等争告:惟报答圣主之养育鸿恩,奋力前进等情。

呼声震地,看官兵效力之心,意诚骂切,再,今运至哈密之米堆积甚多,运至营内积米亦甚多,现食用米及征伐军士携随米诸项,丝毫不误。

故此,奴才候散秩大臣阿喇纳抵至巴里坤,将今年征伐之处共同详议另奏外,将巴里坤地方气候暖和,牧场甚好、马匹其肥今食用米、及征伐携随米诸项毫不耽搁之处,谨具奏闻。"

北路军方面此时期没有关于军队饷需战斗力方面的直接汇报,据康熙五十八年十月,督理军饷侍郎敦关于粮饷情况的说明,康熙五十六年运到之粮,支撑前线至少两年,可见五十六年粮米情况应该同样较为乐观,“臣等于康熙五十六年八月中,收都统图思海等先后运到米三万五百石。

已散给官兵一万七千二百五十余石,存米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余石,足支八月”。

看起来军需供应很充足是不是,然而,受制于地方极其有限的财政收入留存比率和长期筹备军事供给的财力、物力消耗,地方逐渐陷入了备办军务,经费无着的困境。

在前线能凭借朝廷强大的财力物力投入可攻可守的大好局面之下,军事供给后方的直隶等省地方官员,已经因承办军务出现普遍的财政亏空。

在上述经济背景下,官员承办高成本的军务产生的开销无疑难以从地方财政争取到经费支持,直接导致财力再次超越能力,成为经制内军前效力人员的选任的核心标准。

清廷在解决藏区准部入侵后,并没有立即撤出准部的计划,而是继续寻求进剿伊犁的机会,直到康熙皇帝去世,在西北两路驻兵,仍然在贯彻“逼近彼处,遣使招降”的作战方案。

自康熙五十七年以来,随着青海、西藏等西南沿边地方,成为清准军事对峙前沿。

对清廷而言,军事对峙新格局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朝廷需要以更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应付新增的粮米牲畜等军务开销,也意味着承办解送饷需等军务事宜的人员需求亦大为增加。

毋庸置疑,清廷可以通过增加军务差遣备用人员的数额的办法,保证军务用人需求,适应当前的战争形势。此时,经制官员本应成为承办军务人员的主要来源。

然而,距离腹地更为偏远的军事活动区域和更为繁剧的军务事宜,大大降低了直隶等省分地方官员参与军务活动的积极性,也对军前效力官员的遴选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在重要军需转输省份,也应军务繁重,当地任职的地方官员不堪其累,出现有意引发上官参劾,然后以降调等方式调离军务省分,前往他省任职的情况,迫使康熙皇帝加大参劾官员的惩罚力度。

吏部议覆署理甘肃巡抚盛京户部侍郎花都弹劾平凉府知府蒋兆龙才力不及,应照例降二级调用。

结果康熙下旨

康熙西边正值军务之时,地方不肖官员,或多有意规避,情愿降调,及离任回籍,又希图效力复职者,此辈不可不惩,蒋兆龙着革职永不叙用。自后凡有此等官员,俱着照此例议处”。

康熙五十九年朝廷对军务省份不愿履职的官员惩罚力度不可谓不重,但是仍未能遏制官员告退规避之趋势,迫使康熙皇帝于康熙六十年,再和大臣商定更为严格也更有强制力的规定,谕大学士等曰

康熙朕观各省官员内,或有欲避繁剧,其呈告退,不数月,另行补用他省者。今陕西省系用兵之际,正在办理钱粮重务,或因闻讣丁忧,以致迟误事件,嗣后有此等丁忧及告退人员,作何定议。着九卿詹事科道会同议奏,寻议陕西省自道员以下,知县以上,有丁忧者,应令在任守制,其年老患病告退者令该督抚查验确实,保题到日,准其回籍,日后不准复用,如有规避告退者,照例革职从之。

总之一句话,前线的仗越打越大,繁重的军需供应,已经逼得下面的官员们,宁可犯错被革职甚至永不叙用,也不愿意在当地任职了,无论康熙怎么惩罚都没用了,朝廷实在供应不起了。

前线这仗是时候停一停了。

上一章 谁要害我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最新章节 下一章 台湾朱一贵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