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宠文  步步惊心     

哪来的钱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对这些从人牙子手里解救出来,不愿意离开的女孩儿,胤禛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安置他们。带她们回京城是不可能的,搞不好被人反咬一口,说她雍亲王趁乱害民。

胤禛无奈之下问道

胤禛(雍正帝)尔等可还记得祖籍何处?

无奈这些女孩子,虽然都七八岁了,却已经不知被卖了多少回,都说不清楚自己家乡准确方位,不知家住那县那州,连父母姓名也不得而知,只知道“王村,李庄,张家湾。”

真个是语焉不详,无法找寻。

胤禛这下真的是头都大了。

这时候弘历开口了

弘历阿玛,儿子倒有个好去处安置她们。

胤禛看他一眼,问道

胤禛(雍正帝)哦。你说说看、

弘历说道

弘历据儿子这些日子调查所知,本地苏知府在任三年,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苏知府夫妻二人还自掏腰包,在本地办有一间义塾,义塾除了每年接纳附近穷人家孩儿入学,也接受流浪儿童栖身。

胤禛听了这话好奇道

胤禛(雍正帝)苏兆贤哪来的银子办这个义塾?

本朝承明旧制,官至极品俸银不过180两、禄米180斛,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官员们真要是不贪污受贿,那点儿薪俸也就刚好维持日常生活都勉强够用,连应付官场应酬都困难。

看李卫就知道了。他在四川当知县的时候,除了日常薪俸之外。在任三年火耗只收到八分——其实这么低的火耗,当县官一文也落不住的——为了维持日常生活。他家里都穷到当东西换钱花的份儿上了。

任满之后胤禛招他回京,事先给了他限期,最早十天,最迟二十天赶到,可他愣是走了近两个月才到京城。

事后问起原因,竟然是因为

李卫奴才雇不起好牲口,噘嘴儿的畜生,跑得比我妈还慢。

当了三年县太爷,到卸任的时候,竟然掏不出银子来,雇一口好牲口。

可笑可敬又可怜。

而如今这苏兆贤也号称是一任清官廉吏,他哪来的银子办义塾?

弘历愣了一下说道

弘历据苏知府说,是从火耗银子里抽出来的。

什么叫“火耗”呢?“火耗”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本指的是碎银子熔化重铸为成银锭的过程中造成的折耗。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

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便称为火耗或耗羡。

但问题是这银两的损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受潮严重的银子损耗会多一些,放在干燥的地方银子的损耗便会少一些。

假如一个农民应上缴20两银子那产生的火耗如何收取呢?当时的管理体系比较乱账目也不太透明,一开始这个标准基本上是当地的官员制定的。

如此一来想要中饱私囊的官员,便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大可以以各种理由多收一些火耗,然后只把很少的一部分上缴剩下来的银子便流入了自己的腰包。

火耗税成为了这些贪官污吏合法贪污的完美掩护。

一个七品的官员,每年的俸禄只有四十五两白银。这些钱要养活一大家人,还要有各种应酬。即便你在当时是朝廷中的大员,每年的俸禄不过180两。

可以说如果当时的官员完全靠俸禄过的是非常寒酸的,过低的俸禄也导致了不少清官慢慢变得贪婪起来。

火耗就是这些官员中饱私囊的好机会,他们只需要在笔杆子上动动文章白花花的银子就到手了。如果这些百姓要上缴100两白银,他们就可以把火耗规定为20两最终给朝廷上交105两,那多出来的15两白银就是自己的了。

征收火耗成了他们合法贪污的由头。

这种情况直到雍正登基之后,才得以改变。

雍正看到了让官员私收火耗的诸多弊端,于是就谋划着改变一下这种制度。后来就出现了火耗归公的政策,在当时深受百姓欢迎。

雍正二年正式实施耗羡归公,最早在山西推行,二年七月,正式推广至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火耗”归公就是规范“火耗”的征收,并作为财政收入上交国库。政府规定“火耗”附加税一般为正税的10%-15%,最高不超过20%,官员要全部上交,不得私自截流。这种“火耗”的收入一部分用于财政支出,另一部分则作为各级官员的养廉银

经过这么一改,火耗征收的比例有了官方规定,而且全部收归中央,彻底杜绝了地方官员任意摊派行为。

当然也不能让官员没钱过日子,要不然谁还愿意当官。

于是在推行火耗归公的同时,雍正同时推出了“养廉银”制度。将火耗收入用于财政支出以外,剩下的那一部分,拿出来作为各级官员的养廉银,增加官员收入,实际改变他们大多贵而不富的现状。

如果这个官员为百姓做实事儿,那么朝廷就会发给他养廉银。

据光绪《清全典事例》记载,各级官员的养廉银为:总督13000-20000两,巡抚10000-15000两,布政使5000-9000两,按察使3000-8444两,道员1500-6000两,知府800-4000两,知州500-2000两,知县400-2259两,同知400-1600两。

养廉银的推出,使这些官员不需要贪污,就有足够的银子,让他过上体面的生活。这也就意味着假如你是一个好官,兢兢业业为百姓做实事儿,朝廷不会亏待你。

你不需要贪腐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还会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如果你玩忽职守,不但得不到这些养廉银。反而会丢掉自己的乌纱帽。

这一制度推广开之后,在当时掀起了一阵清正廉洁之风。可以说这是雍正的高明之处,把人性分析得十分到位。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在当时和现在看来都是利大于弊的。

对于国家来说火耗归公保证了国库的收入,稳定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对于百姓而言,火耗归公让那些贪官没有可乘之机,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对于那些清官而言,火耗归公收上来的银子有一部分成为了养廉银。只要这个清官兢兢业业,那么单是要养廉银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因此没有必要冒着风险去贪腐,变成贪官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好吧闲话说的有点多了。咱们说回正题。

弘历既然阿玛暂时无力安置这些女童,儿子建议不妨将她们交予苏知府夫妻,让她们讲这些女孩子暂时安置在义塾里面,替苏夫人郭氏打下手,然后再由官府替她们各方打听家人行踪。

上一章 人牙子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三阿哥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