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北京城的历史由来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第四章 上天之手

北京城的历史由来

洪武三年,也就是西历的1370年,南京的朱元璋收到来自北平府筑城负责人,北平行省参知政事华云龙将军的一封信,他上言主公请示云:北平的边塞,东边自永平、蓟州,西边到灰岭,隘口有一百二十一个,从东至西有二千二百里。其中王平口到官坐岭,隘口有九个,相距有五百多里。这些位置都十分重要,应该布防军队。紫荆关和芦花山岭尤为要害,适宜设置千户守御所。从前大兵攻克永平后,留下元八翼军士一千六百人屯田,人均支付粮食五斗,所得的还不够支出的,应该并入燕山诸卫,以此补充队伍的操练-------

这封信什么意思呢?先要了解一下北京的军事地理才能理解这封信。如果我们把居庸关比作一个巨人,巨人面北时展开的长臂就是东关与西关;居庸关就像我们儿时游戏‘老鹰捉小鸡’那个护卫小鸡的人。但时代已经变了,眼下巨人的长臂需要升级与维护,这样北平府才能安然,意思就这么简单。

尤其需要特殊解释的,就是灰岭这个北平府或北京京畿曾经的地名,灰岭今天在张家口怀来,今天已经改名叫横岭或横岭城,当年它是大明皇家西路的御城,就如同居庸关巨人西面的手掌或拳头。著名的南口战役曾在横岭城这里发生,当然这也是成吉思汗攻打金中都的线路之一,是北国鞑兵奇袭北京的一条秘密通道,它避开了居庸之险,它与镇边城和长峪城一道是护卫北京安危的三兄弟。今天阳坊的装甲部队就是看着这条路线的,俺在长峪城调研村史时,天天都可以看到起飞的军机,不多表。

且说自从洪武立国后,身在南京的朱元璋的目光,可以说在死死盯着北方,如果北边鹘马攻破秦、晋、燕任何一边,那所谓纸糊的南京城那就是镜花水月。还定什么都呀!淮河防线也会立即受到骑兵的威胁。所以,几乎是在没有犹豫与迟疑的情况下朱元璋立即采纳了华云龙的建议。但是,这也意味着一大笔军费要从国帑中拨给燕边或北平府。新生的大明羽翼未丰,财力并不丰厚,这笔钱直接影响到了中都建设的工程款,若要补齐款项还要推迟临濠中都开工的工期。

如果在此拖延与等待补齐定都临濠工程款期间,主公朱哥朱元璋万一悟出了定鼎临濠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那可就是大明王朝不幸中的万幸了,毕竟刘伯温尚在,历史仿佛有这种可能。上天之手仿佛在眷顾大明国主,迟缓一下他定都急匆的脚步。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笔亏空被人迅疾地补上了,因为有脑瓜子好使的人迅速盯上了苏州府这膏腴之地,以无差别压榨的方式在苏州府横征暴敛,这就是著名的明史人物陈烙铁陈宁,大明第一起冤案‘魏观案’也是因他而起。

魏观案其实就是高启案,高启是大明的‘诗史’;不读高启的诗,俺无法理解怎么能够读懂元末明初的历史。此案表面是文字狱,其实都是瞎扯,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字:钱。因为盯上了苏州府这膏腴之地的税收,所以必须扳倒主管苏州府财政的魏观与幕僚高启。这就不多说了,毕竟朱元璋后来间接给高启平反了。数百年后一位伟人称高启为明代伟大的诗人,明代一代‘诗史’可以长眠了。看,明史就是如此繁复,定都就是如此艰难,仿佛必须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

朱元璋无论是漂泊时投身于白莲教,无论是从军投身于郭子兴的红巾军,还是自立门户领导洪武革命他的理念是崇高的,绝不是为了权力与富贵,他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仿佛菩萨也知道朱元璋的心,上天之手再一次阻挡了一下朱行者定鼎临濠的脚步,这次登场的历史人物竟然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是明史正史所载的‘紫衣人’,是他立国前的战友和大哥田兴。怎么回事儿呢?就是因为南京发生虎患了,而多年未曾谋面的大哥田兴突然出现且为民除害前去打虎了,这一下惊动了朱元璋。

:“大哥尚在?大哥大哥你好吗?”不得不从歌曲中借个词儿,俺也入戏了、

-----

古时虎患与苛政是大事儿,不像今天得保护野生动物。定都之议立即被朱元璋终止了,当他的目光投向虎患之地----南京的北大门六合时,大明所有朝臣当然也会如此,包括刘伯温。这虎患与恩人田兴大哥的突然出现会迟缓一下大明错选临濠的脚步吗?咱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第三章 洪武三年 北京城的历史由来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 北京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