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盛七姑娘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知否知否同人  知否知否     

078秋风遂人意(一)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盛七姑娘

几个月后回京城与盛紘一家团聚时,曾有人问过明兰和珺兰贺弘文是个怎么样的人?

明兰思索良久,回答:好人。

珺兰这时却说道:一个人不是从表面就可以看出来的,所以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贺家系属名门,贺家曾老太爷创白石潭书院,为天下读书人之先,领袖清流数十年,如今后人虽不及先祖显盛,但也是富贵俱全的,贺老太太嫁的便是贺家旁支,她第三子早逝,只留下贺弘文一个儿子,很得祖父母眷顾。

贺弘文自小便研习医术,开船不久便为明兰熬煮了平抚脾胃的药草茶,味道虽苦但效果不错,明兰只喝了一剂便觉得大好,不过她笃信培养自身抵抗力才是王道,便不肯再喝了,又不好意思驳了对方的好意,只偷偷倒掉了事。

一日,贺弘文来看望珺兰,随口问道:

盛长松适才送来的草茶你可服下了?

珺兰一脸正色:

盛漪兰(赵琬琰)刚喝完。

谁知正在此时,伊人拿着杯子从外头进来。嘴里说着:

盛明兰姑娘放心,无人瞧见的……

伊人看见贺弘文,半截话戛然而止。

珺兰顺着贺弘文的目光看去,那白瓷莲花浮纹的碗盏上还留着几抹气味熟悉的青色药汁,贺弘文静静的转回头来看着珺兰,珺兰强忍心虚,十分镇定道:

盛漪兰(赵琬琰)伊人,你洗个杯子怎么这么久?

伊人呆呆的,只会说:

盛明兰杯子……很难洗。

珺兰头皮发的干笑几声,闪躲着不敢看贺弘文,道:

盛漪兰(赵琬琰)呵呵,难洗,难洗。

贺弘文恍若无事,微笑道:

盛长松船上诸事,是不如陆上方便。

珺兰……一旁陪侍的蒹葭脸皮没那么厚,把头扭过去了。

贺弘文离开后,一旁的明兰捂着嘴大笑,然后说道:

盛老太太七妹妹,做贼心虚了吧!我觉得贺弘文挺关心你的,你说他不会是喜欢上你了吧!

珺兰听了忽然‘惊’到了,然后说道:

盛漪兰(赵琬琰)是吗?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不喜欢他。

第二天,贺弘文送来了双份的大碗药草茶,珺兰当着贺弘文的面,英勇无比的举起碗盏,咕嘟咕嘟一口喝干草茶,然后把空空的碗底高高亮给贺弘文验货。

贺弘文微笑颔首,好像班主任嘉奖刚罚抄完的小学生。

严格说起来,贺弘文是明兰和珺兰第二个真正接触的外男,他们的祖母久逢知己,躲在船舱里要把几十年的话补足,在一群老妈子小丫鬟的看顾下,珺兰与明兰和贺弘文着实见了好几面。

古代少男少女初初会面,话题照例都是这么开始的:

盛长松小明妹妹,小珺妹妹都读过什么书了?

明兰听了笑了笑,然后说道:

盛老太太读过几本书而已。

珺兰听着耳熟,高中课本里《林黛玉进贾府》那一段可是老师要求背过的,便照着贾母的经典标准回答,掩着袖子含蓄道:

盛漪兰(赵琬琰)不过就是认得几个字,不做那睁眼瞎罢了。

珺兰答罢,自觉很有大家淑女风范。明兰却在一旁笑了笑,因为觉得珺兰太可爱了。

贺弘文挑了挑眉,不可置否,只把眼光往右一转,定定的看向书案上一摞练字用的宣纸,墨迹斑斑,显然字写了不少,明兰尴尬,补充回答:

盛老太太只刚读了《女则》和《孝经》。

贺弘文依旧不说话,再把眼光往左一转,只见书架上横七竖八堆了几本翻旧了的书,封面大开,医卜星相天文地理,都是珺兰央求长柏和长栋帮忙弄来的闲书。

珺兰再次被捉包,强自笑了几声:

盛漪兰(赵琬琰)……这是家中兄长叫我带去送给堂兄的。

贺弘文很能理解的样子,微笑道:

盛长松令兄真是涉猎广博。

珺兰嘴角抽了抽,干干的赔笑几声——天啊地啊,只看正书的长柏哥哥,只看账册的长松哥哥,还有见字就晕的长梧哥哥,原谅她吧!

贺弘文最厚道的地方,哪怕当场揭穿了珺兰,也能很真诚的装傻点头,对珺兰的一切烂借口都表示出十分信服的样子;人家如此上道,珺兰也不好再装了,便以诚待人。

临近金陵,时气渐暖,上回北上去登州时两人第一次离开,体虚气短且处于人生的低谷,没有闲情欣赏风景,如今却别有一番心情,只见沿岸景致渐精致柔和,明兰和珺兰坐在窗沿看沿岸风光和忙碌的漕运船舢货运,贺宏文南北来回已见过许多次了,便笑吟吟的指点解说。

盛老太太大白鸟,大嘴鸟,……麻袋船!

明兰呆呆指着说,言辞十分贫乏。

珺兰笑着解释:

盛漪兰(赵琬琰)六姐姐,什么大白鸟,大嘴鸟的,那是鸬鹚,最擅捕鱼;麻袋船应该是沙鸥吧!

这时贺弘文突然说道:

盛长松七妹妹,你说错了,麻袋船并不是沙鸥,而是粮船。

明兰开朗俏皮,珺兰才情横溢,贺弘文内敛稳重,三人相处甚欢。

盛长松……家母想我科举出仕,无奈我不甚争气,只喜欢摆弄药草针典。

贺弘文赧颜道。

盛漪兰(赵琬琰)弘文哥哥菲薄自己了。读圣贤书,不过是上为辅佐明君匡扶社稷,下为光宗耀祖泽及子孙,可万流归宗,行医济世一样可以惠及百姓光耀门楣。哥哥祖母的父亲,当年何等医术医德,少年时,亲赴疫区救命济厄,年长时,执掌太医院令,颁布医典令。世人何等景仰!

珺兰十分真诚的说道。

珺兰说完,明兰接着说:

盛老太太就是啊!为什么非要科举出仕呢?只要自己喜欢,努力去做,不管是科举出仕,还是行医济世等……都能受人尊敬,受人敬仰!

贺弘文眼睛都亮了,笑语晏晏的看着对面的两个女孩。

盛长松父亲早逝。母亲病弱,我不能依着母亲的心意读书进雪,实是不孝。

贺弘文的忧郁薄纱般笼罩着秋色。

珺兰不知该怎么接话,因为她在各个方面都有涉猎,而且都学得不错。

明兰摊着一双嫩白的小手,上面针孔可见:

盛老太太我素来不怎么喜欢刺绣,祖母都请了好几个师傅来教我,可到现在我绣出来的蝶儿还是像蝇子,想想也是不孝。

贺弘文微笑道:

盛长松妹妹年纪毕竟还小,慢慢的练总会好的,我锦儿表妹可是最擅长于刺绣,那也是日日练出来的。

明兰摸着自己的手指,随口问道:

盛老太太哦?难道她也住金陵?

贺弘文神色黯淡:

盛长松不……,几年前她父亲因‘小梁山矿案’获罪,全家都被流放凉州了。

珺兰拉了拉明兰的衣襟,示意明兰不要说话,她从听父亲说过,几年前小梁山矿井坍塌,死了百余矿工,谁知矿主勾结当地官员,克扣抚恤金,反把那些死了男人的孤儿寡妇锁拿问罪,险些激起了民愤,酿成大乱。

皇帝得知后气的半死,他其实也知道,这不过是争储的余波而已,但也只能处罚些首恶官吏了事,从犯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因此牵连进去的官员并不多,没想到他表妹家就是这少数炮灰之一。

盛漪兰(赵琬琰)不必如此伤怀,……嗯,既然是流放,估计罪也不重,我听说重罪的都砍头了;不是还有大赦天下嘛,你表妹总能回来的。

珺兰也只能这样安慰。新皇登基便有大赦,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一般来说流放犯都能赦免,如今天下人都知道老皇帝的日子已是数着过的了。

盛老太太就是啊!我记得有人被流放后,后来大赦天下,也回来了的。

明兰说道。

贺弘文很是感激珺兰和明兰的一番好意,过了半晌,道:

盛长松当年姨夫也是有过错的,有过当罚,也不算冤枉,不过若能赦免自然是好事。

顿了顿,又道:

盛长松我那里有自配的雪蚌膏,给小明妹妹和小珺妹妹抹手罢,冬日里做针线活手指不灵便,涂了那能活血舒经。

少年语意温柔,目光和煦,便如凉意始起的深秋里,最后一抹淡金色的阳光,慢慢的爬上明兰和珺兰的脸蛋,照的明兰和珺兰有些脸热。

又堪堪行了五六天船,终于靠岸停泊,码头上站了不少小厮管事打扮的人,都拉长了脖子往这里瞧,一半是盛维来接珺兰一行人去宥阳,还有一半却神色哀戚,是来接贺老太太直去金陵娘家看病重的老父。

贺老太太挽着盛老太太的手说了好一会子话才放开,贺弘文对着明兰谆谆叮嘱:

盛长松明妹妹,珺妹妹可要当心自己的身子,长途跋涉兼之车船劳累,可是最容易生病的,回去以后可得先好好歇上几天再去玩耍罢。

明兰和珺兰用力点头。

盛维和长子长松亲来接船,明兰和珺兰第一次见到这位大堂哥,只见他肤色微黑,浓眉大眼,嗓音响亮,气概爽阔,和长梧生的很像,他一见到明兰和珺兰便笑呵呵道:

萧平宴(长松)这俩位便是六堂妹明兰和七堂妹珺兰罢,父亲一直在妹子品兰面前念叨你们,这几年她可没少嚷嚷着要见你们!

萧平宴(长松)明妹妹和珺妹妹没有到过宥阳吧,那可是一个好地方,咱们盛家的老宅宗祠都在那儿,一个时辰的马车便可到金陵,回头我带着你们和品兰出门去逛逛。

萧平宴(长松)金陵达官贵人太多,咱们生意人家不凑这个热闹,还是窝在老家好,地方大风光又好,明妹妹和珺妹妹不是喜欢钓鱼吗?回头给你备上渔具,几十里的鱼塘你就是拿鱼竿子戳也能戳中!

萧平宴(长松)秋日里的山林最好看了,赶在入冬前,两位妹妹可得去看看那漫山的枫树,与京城的不一样,没有那么贵气,倒野的多。……

那日天晴气暖,秋风送爽,便是坐在轿里也不觉着气闷,盛维和盛老太太说着话,而长松哥哥骑着马在明兰和珺兰(两人坐在一起)轿外一直说话解闷,明兰和珺兰有种小朋友去郊游的喜悦。

上一章 077贺弘文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盛七姑娘最新章节 下一章 079秋风遂人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