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唐崛起传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  古代战争 

黑山、朔州之战

大唐崛起传

自从662年,西突厥部落在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等人的领导下,叛离大唐,归附吐蕃。调露元年,自立为十姓可汗的阿史那都支与与部落首领李遮匐联合吐蕃,进兵安西,准备夺取整个西域,再建强大的西突厥汗国。

同年六月,朝廷商议发兵讨伐西突厥。裴行俭奏曰:“目前吐蕃气焰嚣张,又值李敬玄战败、刘审礼阵亡,怎么能够再出兵西方?”裴行俭继续说道:“臣有一计,现今波斯王已经去世,他儿子泥洹师作为人质还留在京师长安,不如派遣使者送他回国,在途经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统治区时,见机行事,应该可以不经激战就将他们擒获。”唐高宗采纳裴行俭的意见,任命他为安抚大食国使者,并护送泥洹师回国,册立为波斯王。裴行俭向唐高宗推荐肃州刺史王方翼为自己的副手,同时由王方翼担任检校安西都护。

高宗露调元年(679年)六月,裴行俭一行人护送波斯国王泥洹师启程了。七月抵达西州,裴行俭曾经担任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大都护,又是奉诏出使,所以当地官吏和百姓都到郊外迎接。裴行俭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招来充当自己的随从,而且四处扬言“天气太热,不适合远行,等待天气凉爽后再西进。”

阿史那都支听到这个消息后更不加防备。裴行俭曾经担任过安西大都护,跟西域胡人部落关系极好,当时很多部落就是因为仰慕裴行俭之名、敬重他的为人,而向归附大唐的。裴行俭要拔除西突厥,势必要借助于诸胡部落的力量。于是裴行俭便从容不迫地召集龟兹、毗沙、焉耆、疏勒等地胡人酋长,对他们说:“从前我在西州时,打猎很愉快;进京后公务繁忙,难得如此闲暇。现在想重温旧日情趣,谁愿意同我一起打猎去?”众人争相要求随行,又召到将近万骑。

裴行俭佯装打猎,巡游旷野,加紧练兵,整编队伍,数日后便迅速西进到距离阿使那都支部落十多里处,先前早已派遣与他亲近的人去向他问候,以表此行纯属路过,造成并非要讨伐袭击他的假象,接着又派使者通知他要马上召见他。阿使那都支原先与李庶匐约好,到秋天时一起正式抗拒唐朝使者,突然听说唐军到达,一时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率领五百多人出来迎接,当即被被裴行俭果断擒获。接着,裴行俭又用他的令箭召集他的属下,把他们一起押送到安西碎叶城。然后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突袭西突厥别帅李庶匐。进军途中,俘获阿使那都支从李庶匐处返回的使者和与他同行的李庶匐的使者。裴行俭释放李庶匐的使者,让他先去通知李庶匐,说阿使那都支已经就擒,大军正在进发。李庶匐见阴谋败露,无奈之下也投降了。

于是,裴行俭抵押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回长安,并派兵护送波斯王回国。留王方翼于安西,让他修筑碎叶城,并刻石碑以纪功。 调露元年(公元 679年),唐朝重设安西四镇,并用碎叶取代焉耆为四镇之一,从此时起,安西四镇改为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唐军主力从碎叶撤回,波斯王则由西州的府兵经护蜜(今阿富汗瓦罕)送到吐火罗国。

正当裴行俭以自己过人的胆略平定西突厥的阿史那都支后,返回到长安城。可是就在这一年(679年)十月,后突厥突然爆发大规模的叛变。 自贞观四年,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亡国以后,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唐朝统治下的东突厥各部基本上稳定。但由于朝廷常征调他们东征西讨,渐渐引起突厥群众不满,特别是一些民族上层人物滋生了复国思想。

公元679年(调露元年)冬十月,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他们,部众共达数十万人。唐廷以都护府长史肖嗣业率军进击,失败而归。此后突厥乘胜南下,攻掠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命开门偃旗,突厥疑有伏兵,惧而夜退。

十一月二十七日,命刚刚班师回朝的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太仆少卿李思文和周道务将兵18万,会同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合兵三十万,旗帜绵延千里,皆归裴行俭节制以讨伐突厥;另命回纥兵自漠北南下,企图南北夹攻,击破突厥,安定北边。

公元680年三月,唐军与突厥军在黑山一带展开决战。大唐远征军的总兵力达到三十万人,这无疑占据有绝对的优势。战况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在裴行俭的指挥下,唐远征军与突厥大军连续交锋,每次都大败敌军。在战斗中,突厥造反派的首领阿史德奉职被唐军俘虏,这对突厥来说,是一次大挫折。突厥残部从黑山撤到了狼山。裴行俭再度追击,突厥各部虽然在造反时如一阵风席卷而来,但在挫败面前,本就松散的部落联盟更加松动,最后引发一场内讧,一些部落决定退出叛乱集团,被推为可汗的阿史那泥熟匐被杀死,这些部落拿着阿史那泥熟匐的人头向裴行俭投降。

就在这个时候,唐高宗李治犯下一个大错,认为突厥的叛变已经指日可定了,便派户部尚书崔知悌到定襄,慰劳将士,并处理对突厥的善后事宜,然后令裴行俭班师回朝。

朝廷之所以急于将北征大军召回,乃是因为帝国的西疆受到吐蕃的威胁越来越大,吐蕃势力如日中天。这一年,吐蕃攻陷大唐西南重要的军事重镇茂州安戎城,降服西部诸羌,严重威胁到大唐西部的凉州、松州、茂州、巂州,西面又占据龟兹、疏勒等西域四镇,南面直抵天竺国,北面接西突厥,疆域万里,成为大唐最强劲的对手。 裴行俭的班师回朝,给了突厥人予喘息之机。

朔州,黑山之战后,突厥余众再围云州,被代州都督窦怀愆、右领军中郎将程务挺率部击破。二年正月,突厥又攻原、庆等州。唐廷于初五令右卫将军李知十等率兵屯泾、庆二州,以备突厥。时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连兵反唐,进犯唐地。

唐廷于二十三日再次命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暕为副,率军进击,企图击破突厥,安定北方。

三月,曹怀舜领前军北进。因轻信阿史那伏念与阿史那温傅均在黑沙(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以北,左右只有二十余名骑兵的情报,不辩真假,率轻锐倍道兼行。但至黑沙,一无所见,人马疲顿,只得应兵徐还。及至长城北,方遇阿史那温傅部,交战后曹怀舜撤至横水,又遇阿史那伏念军,且战且退,阿史那伏念乘风进击,唐军大败。

七月,裴行俭军于代州,荐于唐军初战失利,突厥军尚强这一点,裴行俭没有采取强攻,而是经过仔细分析以后多次用间,使用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与阿史那温傅互相猜忌。阿史那伏念恐惧,于是留下妻子、辎重于金牙山,亲率轻骑南下欲袭曹怀舜部,裴行俭乘其后方空虚,即令副将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务挺自石地道,率军突袭突厥牙帐金牙山得手。阿史那伏念发现丢失了家小和辎重,大惊,又逢军中流行疾病,只得北走细沙。裴行俭急令刘敬同、程务挺追击。困境中阿史那伏念秘奏请求捉拿阿史德温傅赎罪,裴行俭表示对此保密,并答应降后不杀。但阿史那伏念又犹豫不决,结果唐军追至,阿史那伏念走投无路,只好抓着阿史德温傅从小路前去裴行俭处投降。几天后,唐军忽见烟尘冲天,以为又是突厥来犯,裴行俭说:“这并非进攻,正是阿史那伏念来投降。”众人稍安,又说:“不过受降如受敌,不可不防!”严加戒备,只派遣一名使者前去安抚。阿史那伏念果然绑着阿史德温傅到军营前请罪,突厥悉数平定。 裴行俭又一次兵不血刃,瓦解突厥的叛乱。

此战,裴行俭以伪装粮车诱突厥就范,然后以突袭、伏击和快速进攻,击败突厥,维护了唐北疆的安全。

上一章 唐和吐蕃青海之战 大唐崛起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武则天平李孝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