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健康知识库
本书标签: 都市  诗琪妈妈 

半夏

健康知识库

半夏(学名:Pinellia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

药名来源:关于半夏这个说法的由来,通常认为是由于半夏生在夏至的前后,这个时候,天地之间已不是一片的纯阳之气,而且夏天也已将过了一半,所以称之为半夏。

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等。

科属:天南星科半夏属

药用部位:植物的干燥块茎。

药性:辛,温。有毒。

归经;归脾、胃、肺经。

药用功效及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疖肿。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兽医用以治锁喉痛。

药名来源: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

生长环境:喜生于潮湿肥沃的沙质土上,多见于房前屋后、山野溪边及林下。东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诸地均有分布。

产地:半夏的生境分布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广布,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是旱地中的杂草之一。朝鲜、日本也有。

植株特点: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花期5~7月,果8月成熟。

配伍方式:

①.用于痰多咳嗽: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②.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③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④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应用:

 1.湿痰,寒痰证。本品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古今医鉴》)。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以化痰和胃安神。

       2.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常配生姜同用,如小半夏汤(《金匮要略》);配黄连,则治胃热呕吐;配石斛、麦冬,则治胃阴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则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近代以本品制成注射液肌注,用治各种呕吐。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伤寒论》);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用法用量】煎服,3~1O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2.《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3.《本经逢原》:“半夏同甘苍术、茯苓治湿痰;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4.《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5.《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6.《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7.《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8.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9.《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用药禁忌:

1、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血证及燥痰者禁服,孕妇慎服。 

2、《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3、《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  

4、**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5、《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6、半夏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7、曾有报道,4例误食生半夏0.1~0.2克、1.4克、1.8克、2.4克而引起中毒者,症状表现主要为口腔及咽喉部粘膜的烧灼感和麻辣味,胃部不适、恶心及胸前压迫感。4例中除1例因误食量甚少而自愈外,其余3例均经服生姜而痊愈。

服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半夏是非常健康的一种中药材,我们通过服用半夏来促进健康也会有帮助,首先可以选用15克半夏,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炙甘草、3克黄连、4枚大枣等。主要功能,调和肠胃,这样对我们的脾胃健康很有帮助,可以改善一些不适。

半夏粥:半夏制作成粥来吃也很不错,主料选用100克稻米,配料选用6克半夏、5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人参和10克干燥。在制作时,先将配料放入药罐,加水煎煮,20分钟后去渣,将大米放入锅内,倒入清水和药汁,温火煮30分钟,放入白糖即可食用,经常服用半夏粥,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失眠的不适问题,帮助缓解精神压力大的情况。

半夏白术天麻汤:选用9克半夏、12克白术、6克天麻、6克陈皮、15克茯苓、3克甘草和2片生姜。主要治疗脾胃气虚、恶心烦闷、心神不安、头痛如裂、四肢麻木等症状,这些问题对现代人来说很常见,我们就应该去坚持服用,这样就能改善,甚至治疗不适问题。

半夏厚朴汤:选用12克半夏,9克厚朴,12克茯苓,15克生姜,6克苏叶等,水煮。

 <附药水半夏>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的块茎。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深秋采收,用石灰水浸泡1天,搅拌去皮后晒干或烘干。味辛,性温,有毒。功效与半夏类似,但无降逆止呕作用,兼有止血之功。临床多用于咳嗽痰多,痈疮疖肿,蛇虫咬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同半夏。

半夏与类似品水半夏的区别:前者类圆球形而略扁,表面白色至黄白色,中间凹窝周围密布麻点根痕,断面洁白细腻、富粉性。水半夏则多为圆锥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根痕(不明显),断面白色,粉性。只要抓住上述两者特征,则易分辨。而伪品山珠南星则形似南星(较半夏大),而切片充半夏则片形呈腰形片状,均易识别。滴水珠则块茎类扁球形而较大,四周可见突起的小块茎,可资区分。

典故: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姑娘叫做白霞。有一天,她去田野里割草,偶然间挖出了一块长在地下的植物的块茎,因为白霞十分饥饿,所以就试着将这个植物块茎放进了嘴里食用,想着可以用来充饥。可是谁知吃完了就开始呕吐,于是她赶快吃生姜来止呕,没想到吃完之后,女子很久都没有治好的咳嗽竟然痊愈了。在这之后,白霞就开始用这种块茎与生姜一同熬汤,送给乡亲们,帮助他们治疗咳嗽,效果非常好。由于这种块茎的浆液非常丰富,所以需要多次清洗。有一次白霞在帮乡亲们清洗药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因此丧命。人们为了缅怀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药称为白霞,后来渐渐地人们发现这种植物一般在夏秋时节采摘,就逐渐的改称为半夏了。

半夏原态

半夏药材

半夏饮片

上一章 红豆杉 健康知识库最新章节 下一章 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