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健康知识库
本书标签: 都市  诗琪妈妈 

夏季养生法

健康知识库

夏季养生

分类一.精神调养:

夏三月,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成实。

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

划重点能手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

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皆非所宜

分类二.起居调养

划重点能手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流汗过多,易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

所以,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

划重点能手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

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

不仅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爽,消暑防病,而且能够锻炼身体。

因为温水中冲洗时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

划重点能手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扩张体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夏日炎热,易受风寒湿邪侵英,有空调的房间,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在空调房睡觉时宜穿长袖长裤。

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应远门窗的缝隙。

可在树萌下、凉亭中纳凉,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入中得阴暑症。

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关节炎等慢性病患者,不要长时间待在冷气环境中。

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也会使人得病。

分类三.饮食调养

夏季饮食,按夏季养心、长夏养脾的原则进行食补。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夏,

划重点能手故夏季饮食,宜养心食物,饮食上宜选用降血脂食物,

如生姜、花生、大豆、蘑菇、海藻、酸牛奶、山楂、茶叶等,其他养心的食物还有小麦、绿豆、冬瓜、苦瓜、西瓜、洋白菜、龙眼、猪心、海蛰、田螺、茶叶等。

划重点能手同时应补充适量蛋白质,蛋白质以鱼、虾、蛋为主,辅以豆类植物蛋白。

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食用,如西瓜、苦瓜、西红柿、草莓、绿豆等;

利湿的食物宜在长夏食用,西瓜、冬瓜、薏米仁、黄豆、芦笋、黄瓜等。

多吃杀菌食物,如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蒜苗,

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抗生素,从面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染。

划重点能手饮水:

盛夏之日,机体由于汗液大量蒸发及呼吸之水气大量损失,如不及时补水,则可引起脱水。

洪绍光教授提到的“三八”喝法,其中“一八”即是每天要喝8杯水,这是很有道理的,所谓8杯水,每杯250ml×8=2000ml,儿童老年要少些,盛夏暑热要略为多些,喝的应该是温热白开水(健康水)。

划重点能手饮茶:

饮茶是一种高雅实惠,纯天然饮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千百年来饮茶一直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更为重要,民间常喜饮的有以下几种:

1.陈皮茶:橘皮10g+少量白糖,茶可热饮也可冷饮,有止咳化痰健脾之功效;

2.桑菊茶:桑叶、白菊花各10g,甘草3g,加水稍煮去渣,加入少量白糖,热饮可散热清肺润喉;

当然喝茶也要分不同体质,体质差者或寒体型者不宣喝寒凉的凉茶,而热体型的人则反之。

夏季养心,心主表,肾主里,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唯其外热内寒,

故夏季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食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

因此,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分类四.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

划重点能手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伤损阳气。

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

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林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分类五.防病保健

划重点能手1.预防暑热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

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日渐消瘦。

预防疰夏,可在夏令之前,取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减轻脾胃负担,进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

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是中暑的先兆。

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则效果更好。

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曝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

划重点能手2“冬病夏治”保健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

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

划重点能手具体方法:

可内服中成药,也可外敷药于穴位之上。

外敷药可以用白芥子20g、元胡15g、细辛12g、甘遂10g,研细末后,用鲜姜60g捣汁调糊,分别摊在6块直径约5cm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药饼直径约3cm,(如果有麝香更好,可取0.3g置药饼中央),

贴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或贴在双恻肺俞、百劳、膏肓等穴位上,以胶布固定。

一般贴4~6小时,如感灼痛,可提前取下;

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

每伏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

通过如此治疗,有的可以缓解,有的可以根除。

上一章 药用栀子 健康知识库最新章节 下一章 秋季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