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中药介绍
本书标签: 短篇 

无题

中药介绍

【中药名】蜈蚣

  【别名】天龙、百脚、百足虫、天虫、吴公、千足虫。

  【英文名】Scolopendra。

  【药用部位】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ltilansL.Koch.的全体。

  【动物形态】体扁平而长,全体由22个同形环节构成。头部红褐色;头板近圆形,前端较窄而突出。头板和第1背板为金黄色,生触角l对,单眼4对;头部之腹面有颚肢1对,上有毒钩;颚肢底节内侧有1矩形突起,上具4枚小齿,颚肢齿板前端具小齿5枚。身体自第2背板起为墨绿色,末板黄褐色。背板自第2~19节各有2条不显著的纵沟;腹板及步肢均为淡黄色,步肢21对,足端黑色,尖端爪状;末对附肢基部侧板端有2尖棘,同肢前腿节腹面外侧有2棘,内侧l棘,背面内侧l~3棘。

  【产地分布】栖居于潮湿阴暗处,食肉性。伞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夏季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端,绷直、晒干;或先用沸水烫过,然后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扁平长条形,由22个体节组成。头部暗红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有触角及颚肢各1对。躯干部第1背板与头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4~22背板上常有2条纵沟线,腹部淡黄或棕黄色,皱缩;自第2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1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状,最末1对步足尾状,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臭气,味辛、微咸。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临床应用】用量3~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用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药理研究】蜈蚣提取物对戊四氮、纯烟碱及硝酸士的宁碱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的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衰老和增加心肌收缩力的功能。

  【化学成分】蜈蚣含有2种类似蜂毒的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还含有胆甾醇、脂肪酸、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

  【使用禁忌】蜈蚣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血虚生风及孕妇禁用。

  【配伍药方】①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濡门事亲》蜈蚣散)

  ②治瘰疬溃疮: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

  ③治一切便毒,连连作痛,更不肿起,名曰阴毒:活蜈蚣二条,炭火烧存性,为末。好酒调服。食前下。(《直指方》秘传独圣散)

  ④治蛇咬:白芷30克(取白色者),雄黄15克,蜈蚣三条,樟脑9克。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洞天奥旨》蜈蚣散)

  ⑤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

中药名称大全

按条件查中药

按归经按拼音按功效

按药性按药味按药用部位

图片

瞿麦2018-05-3021:33:10

瞿麦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瞿麦qumai

  【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大兰、南天竺草、麦句姜。

  【英文名】DianthiHerba。

  【药用部位】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superbusL.或石竹Dianthuschinensis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簇生,直立,基部稍呈匍匐状,上部分枝,圆柱形,下部节间较短,光滑,全体呈白绿色。单叶对生,无柄,叶片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短鞘围抱节上,边缘有细齿或全缘。夏季开白色或红色花,花单生或数朵簇生成聚伞花序,萼下小苞片呈卵形,长约为萼管的1/4;花瓣5,先端剪裂至中部以下成丝状;雄蕊10枚,子房上位,1室,花柱2。蒴果包于宿存的萼管内,先端4裂。花期6~9月,果期7~10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疏林边及溪边草丛中,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果期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上部有分枝,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光滑无毛,节明显,略膨大,断面中空。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叶片呈条形至条状披针形。枝端具花和果实,花萼筒状,苞片4~6,宽卵形,长约为萼筒的1/4;花瓣棕紫色或棕黄色,卷曲,先端深裂成丝状。蒴果长筒形,与宿萼等长。种子细小,多数。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经、小肠经。

  【功效与作用】利尿通淋、破血通经。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用治热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月经闭止。

  【药理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有利尿、降血压的作用;对离体蛙心、兔心有明显抑制作用;尚有微溶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含皂苷、糖类维生素A样物质。全草尚含少量生物碱、金圣草素-6-顺式-α-D-吡喃葡萄糖苷、金圣草素-6-反式-α-D-吡喃葡萄糖苷、茴香脑、瞿麦皂苷、瞿麦吡喃酮苷、水杨酸甲酯等成分。

  【使用禁忌】下焦虚寒,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新产者禁服。

  【配伍药方】①治目赤肿痛:瞿麦、菊花各9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②治血淋:鲜瞿麦30克,仙鹤草15克,炒栀子9克,甘草梢6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③治石淋,小便涩痛不可忍:瞿麦30克,车前子45克,葳蕤30克,滑石45克。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12克,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

  ④治妇人经血不通:瞿麦、木通、大黄各60克。上为细末。酒一盏煎至七分,温服,食前。(《普济方》)

  ⑤治血瘀经闭:瞿麦、丹参、益母草各15克,赤芍、香附各9克,红花6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⑥治妇女外阴糜烂,皮肤湿疮:瞿麦适量。煎汤洗之,或为细面撒患处。(《河北中药手册》)

  ⑦治食管癌、直肠癌:瞿麦鲜品30~60克(干品18~30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上一章 无题 中药介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