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漂来的北京城
本书标签: 二次元 

第三章、错选吉壤

漂来的北京城

书接上文,因为帖木儿帝国就要驱除所有外国人离境,以免走露军事风声,这是军事行动的前奏。宋晟侦知与破译的其秘密计划是:一、北元若配合,那就兵出两路,直扑中华腹地,切断大运河,拿下大都,然后再进逼长江以南;二、北元若中立,那就进攻陕甘宁,然后山西;北元若不配合,那就先拿下北元,再图大明;三,联蒙若成功,也可占领黑土地,击败辽东都司、奴儿干卫所和朝鲜,然后进军山海关或卢龙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最终拿下大都……

形势严峻,事关大明的生死存亡。怎么办?怎么办?紧急关头,一个秘密军事拯救小组在北方立即成立了,老迈的洪武爷示意、同意那位历史风流人物与朱棣、与郑和组成五人军事小组拿出方案。郑和这个历史人物,何止是后来郑村坝的功臣,何止是下西洋,他的传奇应当是足以成为另一本书的故事,这里就只能长话短说、简要捷说了;委屈了,俺的哥。

郑和的远祖曾定居布哈拉,那是撒马尔罕的比邻之城,是阿凡提的故乡,是一个自古没有极端思想的古城邦,各种宗教和平相处,根本不是问题,自古就不是问题。因此历史选择了郑和,大明选择了郑和,高人选择了郑和,郑和其实也早就参与了拯救大明的秘密指挥行动,他的故事先于下西洋早就开始了。

郑和何止是穆圣的后裔,何止是下西洋的总兵官;他也是回回僧,也是阿凡提,也相当幽默,也有比下西洋更隐秘的传奇。心脏不好的读者赶紧走,小心这不骑驴的海军总兵官凭借信风、一下把您幽到马六甲海峡。笑死人不偿命啊!明史就这么奇葩,就这么传奇,就这么不可思议。暂且按下,后面会详细再表内幕真情。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要说的是,葱岭这样险峻残酷的一个军事计划,为什么要冠以红宝石这个美丽的名字?这战争与红宝石有何关系呢?事情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传说在古里国一带,也就是南印度与---一带有一条被称作无底山谷的深山峡谷,这个峡谷的深涧半山腰有个山洞常常泛出红光。出于好奇,有猎人、采药者、甚至巫师都曾身系绳索,想一探究竟,但下去的人出发前脑袋还在脖子上;被绳索吊上回来时,头已经不在了。

当地的民间与上层都流传说,这洞里有一颗红宝石王,来自一场陨石雨,得名‘天赐’。传说谁拥有了它就可以做天下君王,但有赤色毒蛇在洞里看着宝物。后来,就是因为这块疯狂的石头,中亚、南亚、西波斯一带曾多年打个不休,甚至后来连大元皇帝忽必烈也曾经卷进这潭浑水里去了,他也曾想得到这红宝石王。这是为什么?他们的目的何在?历史为何要为这块石头疯狂?这块儿石头与今天的北京紫禁城的诞生有没有历史关系呢?有。

其实,朱元璋与帖木儿这两位十四与十五世纪的革命家除了军事生涯外,都在鼓足干劲、悄悄努力进行着各自首都的定鼎建设,都要力争上游、向世人与青史竹帛证明:我们不但善于摧毁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也是一种竞争,也是一种古代的政治。否则,你朱元璋凭什么通知人家来朝贡?而帖木儿他凭什么要做海宇君王?自己连个窝儿都没有就要领导海宇?就会打仗、毁灭一切,还要领导人类?这不是历史的笑谈嘛!

此刻,朱元璋认为应当是朱衣人领导亚洲,他宫阙的设计风格也与玉皇大帝的天阙相似,凸显朱衣人的文化色彩与内涵;而帖木儿认为是得红宝石王者领导亚洲,其首都的建设也散发着天赐宝石的那种神秘感;但空口无凭,愿景毕竟只是愿景,双方都需要皇宫天阙的最后建设成功,这其实也是突厥游牧文明与汉家定居文明的历史竞争,当时双方都想多快好省地建设首都,但实际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与心血。

但是,由于李善长和胡惟庸在南边儿都想成为富豪,想让手下帮着搂工程款与囤积房产,就让朱升与刘伯温先后成为了被打击与冷落的对象,就让朱元璋朱哥在历史上偏靶了,不但忘了‘缓称王’,他还被忽悠得竟然没有选择北京,而是错选吉壤,选择了淮西勋贵的老窝儿临濠,也就是凤阳,这就有了遗憾的筑城定都的历史故事。

错了就得改,否则就成了萧梁事业,于是朱元璋亲自写了篇文章把所有臣子都讽刺贬低了一遍,接着在洪武十五年就派出了自己的师弟,于是就有了开篇‘雨夜航船’的那一幕。这个主人公的法号为道衍,世俗名字就叫姚广孝,后来成为明一代唯一的荣国公,他与郑和活着时南海诸岛无争议,台湾海峡无人敢用军舰穿越。此人是何背景?

当时,就有仙家预言诗为证,提前预言此行北平府他将成为大明国师:去日应须偿宿债,回时宿债本来空。山上鲤鱼打崩跳,一国之师展笑容。”

上一章 第二章、几番风雨 漂来的北京城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两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