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北京地名故事
本书标签: 二次元  地名的故事 

第七章、建外(下)

北京地名故事

书接上文,咱们上文的‘历史大碗茶’茶座儿聊到了马牙枣,聊到了日伪时期为何要在‘都邑东墉下’开一个豁口?且说那时,北平已经被改作北京,京就意味着京师。‘京兆复名北京市’这句话,这是当时小学课本里的内容,这句话就记载与反映了了日伪时期那段混乱的亚洲历史、反映了北平再次成为北京的历史起伏。

这可是‘老朝阳’乡贤们的回忆,是口述的,十分珍贵。当然并非口述史就珍贵,要看是谁口述的,是否是内行,是否是北京筑城史的亲历者。这个时期为何要让北平再次成为北京,俺们可没有兴趣去欣赏什么一度流行的‘民国范儿’,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与东亚的生死存亡时刻。反思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全部历史真相,这才是对自己民族以及子孙传人的真正尊重,并且也是检验一个国家能否赢得世界尊重的精神基础,并且让江山真正成为人民的,成为绵延万年的,这才对得起老一辈共和国的立国者。

且说那日伪时期为何要在北京城墙扒开豁口呢?这个最靠谱的答案其实就在北京前门的‘规划展览馆’或三里河二七剧场附近的城建档案馆。位于北京东城区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规划馆’比城建档案馆更方便一些,那里还是倾听民意的地方。历史需要脚步丈量,请各位新老街坊您若有闲暇轻移玉足、在假日里走两步儿。俺替规划馆和档案馆简述几句前言的前言,也就是亚洲历史背景。

日伪那个时期的华北日军军官,是没有石原莞儿的思想与智慧却想赢得本土以及亚洲的尊重、模仿关东军下克上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日本称其为‘北中国事变’。唉,请神容易送神难!石原认为这是学渣东条英机的胡闹,没脑子,必败无疑!岂有东亚打东亚的道理在这个东亚文化面临危机的时刻?但石原莞尔亚洲主义与东方持久迎战西方霸凌与侵略的思想则源于约十三世纪红宝石‘天赐’的历史故事,这可就是在地名故事这里无法诉说的一千零一夜了。

且说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占领北平,日本占领军委派土木专家佐藤俊久和山崎桂一编制北京城市规划方案,于1938年12月完成编制了《北京都市建设计划要案》,这是全面总结日本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城市规划的经验教训的成果,特别是总结奈良、京都、东京等城市没有能够把古城完全保存下来的经验教训的结果,而制定的建设北京的方案。

历史为什么会走这一步?这就牵扯到了世界史、亚洲史、中国史、日本史、印度史、尼泊尔历史、波斯史、希腊史以及美国史;牵扯到了宗教史、思想史、战争史;牵扯到了明清史、宋元史、隋唐史以至南北朝历史。必须要说明的是规划馆与城建档案馆虽是最靠谱的信史,但是它无力解开历史背后的历史,它展现了历史长河的朵朵浪花,却没有义务揭示河底智鉴的蚌珠之路,毕竟有些东西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

在前门这里,在规划档案馆里只能发现:不久后,日伪在《北京都市建设计划要案》此基础上扩充为《北京都市计划大纲》,于1941年经伪建设总署正式公布实施,其中包括在北平市东郊和西郊建设二个新市区,东郊新市区的功能是为都市服务的消费型生产区。所谓的东郊就是双井地区或九龙山地区。日军侵占北平后,从1939年起就给东豁口儿命名“启明”门,寓意“旭日启明”之意;西豁口儿叫长安门。

但启明的应当是启明星,这是一般的天文常识,不知为何要用旭日启明、要如此寓意?且说古都北京城墙被扒开豁口后,贡院的大门和前院就被拆平,和东观音寺胡同连成直通到城外的大街。同时在护城河上架起一座木头桥,是用油泡过的圆木做的。这座木桥解放后还保留了一段时间,大约50年代后期才改建成水泥桥,有老照片为证。当时,所辟新城门仅有缺口而未设门扇与门洞,因陋就简,只是实用,也未修饰……

所以,启明门或建国门这里不像北京朝阳门、阜成门、德胜门或前门那样的老城门,门楼上没有‘箭楼蔽雨燕常栖,平地清安燕衔泥。长立门关分上下,四九城里任东西。’的大沙燕儿,总缺少一份儿说不出的历史灵气。

19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掀起改地名热潮,有人建议将启明门和长安门改为胜利一门和胜利二门。当时在社会局做主任科员的沈忍庵根据当时流行于校园的歌曲“建国一定成功、民族必定复兴”认为,现今日本投降,正是复兴建设时期,我国长期遭受日本侵略,这两座新建的城门,不如一名“复兴”,一名“建国”,比较适当。社会局一听,这俩名字正在流行,感觉不错,比胜利一门、二门强多了,于是拍板西边的叫“复兴门”,东边的叫建国门。这就是建国门地名的由来。

直到1955年,建国门还一直保持着豁口的状态,从来没有过城门。但五六十年代,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即将全面开始,中国北京第一批居民小区-----永安里拔地而起了。虽然楼不高,但在当时也属于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了,据说‘永安里’这个地名就是周总理起的;上海也有永安里,当年中共地下党组织曾在永安里设置秘密联络点,***、邓颖超、“左联”盟员安娥、舞蹈家陈爱莲等历史名人也曾在永安里驻足和生活。

-------

当时,连搬进建外永安里这里居住的孩子们的眼里都充满明媚的阳光。建外地区的故事讲不完,这里还有大象洗澡的故事,小孩子捉鱼的故事;还有老布什总统夫妇当年在这这里骑自行车出没的故事,至于为啥骑自行车儿和要自行车儿?这就又是如谜如烟、讲不完的外交故事了。建外,这的确是让人开眼界的地方,但在这里工作太累人,一般人还是远离为好,这是忠言,在北京别贪热闹。

:“我是在北京广播电台附近永安里长大的,虽然今天已经搬家到了较远的地方,但每次进城我都选择走建外地区即便绕点远儿,就是为了再默默看一眼我当年生长的地方。”一位自小在永安里长大的居民网友这样说。看来,凡事都有例外。

上一章 第六章、建外(中) 北京地名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章、劲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