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北京地名故事
本书标签: 二次元  地名的故事 

第五章、建外(上)

北京地名故事

建外,即建国门外大街,它东起西大望路,西至建国门立交桥,南临通惠河,北到光华路。这片区域统称为建外大街。建外街道辖鸭子嘴、建国里、建国里东、三道街儿等37个居委会。众所周知,建外地区这是个让人神经敏感的区域,这都是因为建外大街已经临近老北京站、东单和天安门了。

建国门内大街街面非常宽阔,解放后历次国庆阅兵、游行以及迎宾都从这里起始。居住在这里的小学生政治任务曾经特别多,许多人还记得上小学时就看到过国庆节、劳动节时群众游行用的彩车都在这条街上等待通过天安门广场。但是,如此重要的建国门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北京老城门,四九城儿的老城门里没它这一号!

也就是说无论是元朝的十一门,还是明清的九门都没有建国门这一门,建国门它的地名由来有时对年轻点儿的‘老北京’来说甚至都是一个谜,因为北京人会发现建国门没有关厢儿的遗迹以及故事传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其实读懂北京这对新北京人与老北京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可这建国门之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我曾经因集团重组,误打误撞地在建国门地区项目的分公司临时寓居工作过两年,对建外这一地区有缘且有点感性认识,对建外街道还真不能见外。因为在那里还为街道办事处创办过一份小报,至今我的手机通讯录还无意中顽强地保留着几个办事处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更没想到今天还有文史之缘讲述建国门街道的历史故事。

有人说,读懂了朝阳门就读懂了朝阳区,而读懂了建国门就读懂了北京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建国门这个地区历史的关键,这里是是持环得枢。但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呢?此刻还不好说,因为还有人说真正看懂北京城的人都不多,就连所谓‘志载千秋’的志书与介绍北京历史的电视节目都有可能以讹传讹。

所以历史的结论不能轻易下,除非我们是姜子牙、孔明、海云、刘秉忠、无学祖元、智及、刘伯温或姚广孝这类几百年一遇的历史风流人物。但是这其实也正常,任何一个人诉说历史都会出错儿,任何一个历史节目都会有遗憾发生,就算你是某段历史的亲历者,这就不多云了,且说建国门之谜。

‘千龙网’曾有个‘老北京’写了一篇关于回忆建国门地区的文章,作者说本人出生在德胜门外关厢,之后搬家后他家一直住在建国门外永安里北边不远。他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不知什么原因,建国门外就没有给过他关厢街道的感觉。所以他一直想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在这位作者他的记忆中,德胜门外关厢十分热闹,人来车往,马鸣鸟啼,要价还价,小曲相声,摔跤卖艺,应有尽有,各显神通。便道两旁的店铺、摊位,吃的使的用的,卖什么的都有。大到车、马,小到针、线,一应俱全。可建国门外地区为何就没有老北京关厢的感觉呢?这真是令他奇怪与困惑?

作者他还说:我是北京生、北京长的地道北京人。童年的关于德外关厢地区记忆虽然遥远,但它是那样的难忘,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牵肠挂肚,那样的令人向往……可建国门为何就没这感觉呢?

其实,奥秘与答案就在建国门这座门的历史由来,建国门其实原本没有门,旧日老北京四九城城门本没有建国门,只是以朝阳门来辐射今日建国门地区。既然四九城本没有建国门这座门,那何来关厢儿的感觉呢?建国门地区当时叫什么地名呢?从根儿上说,从元大都时候说,那时文人写诗叫它这个区域为‘都邑东墉下’!这在当时也是元大都城墙下一块美地,但没有城门,连鬼门暗道都没有;有门是后来的事儿。

‘后来’又是什么时候呢?建国门后来有门的历史并不长,而且也不可能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古城门,也就不会有关厢儿。也就是说尽管建外街道该地区有智化寺和古观象台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于谦祠、亚斯立堂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蔡元培故居、朱启钤宅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建国门并不在‘里九外七皇城四’里。这后来指的就是清末和日伪时期,尤其是后者这段时期才有的门。

而且,其实建国门地区的历史远比不上朝阳门深远,甚至比不上广渠门故事多。但建国门这地方今天很累人,大街延续着长安街的传统格局,沿途建筑庄重、严整和政治任务多;每到节日或有什么会议时期,这里负责安全的人眼睛似乎是红的;今天的故事也会成为将来的历史,毕竟今天有‘门’了。

但是,别看建国门它只是一个后扒开的城门,但这里的历史意味着亚洲的历史与世界的历史,历史之果必有原因,日伪时期日本人为何要开一个新门呢?这门为何要一直通往今天的大望路呢?大望路的名字当年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原因就是一段深邃的往事烟云,就曾经是亚洲与世界,或者说是东方与西方的一次风起云涌。

之于历史,只知一隅,一无所知,《建国门地名由来》这出儿戏能真正看懂的人可不多。因为,‘建国门’名字的得来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事情的原因也就是由头儿可是起自十三世纪的历史风云,这地名的龙门阵可不是那么好摆的------

上一章 第四章、双井儿(下) 北京地名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章、建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