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原来有你就够了
本书标签: 校园  戏曲论  校园     

生活

原来有你就够了

来了园子里,师父和师叔正忙着呢,四个人赶紧打声招呼加入忙活中,台子用了时间有些年头了,不需要什么装饰什么的,师叔简单说了说连台本戏《六国封相》,大伙就开始各忙各的了

苏锦沫依旧是练着基本功,鲁凯旋闷了些酒,这时候也不在乎其它什么事情了,和江天、姜曦瑜一起聊着戏码 ,不禁同步产生念头连台本戏唱太难了

程秋凡去找到师叔园子里的琴师与其它老师,打算和先生们讨论讨论,顺便看看老师的手法,而苏锦沫则是一脸认真的动手式,一会儿在那边练着基本功,一会儿和师兄们聊聊,“师叔好…师叔好…”程秋凡在那里津津有味和一群老头老太太聊,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手里的琴,还有做其它的就变了味道了

京剧主要的伴奏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弦子、笛子、笙、唢呐、海笛子单皮鼓和檀板堂鼓、大锣、铙钹、小锣、云锣、梆子…

“师叔好,您这乐器真好!”程秋凡眼睛直勾勾看着人家手里的京胡,颜色什么的,还有材料还是不错的,程秋凡软磨硬泡的,那个师叔也是给了他面子,让程秋凡拿着试一试,程秋凡激动的很,架着京胡小心翼翼弄着声儿,弄完之后,还给京胡比了大拇哥

另一边鲁凯旋和江天,还有姜曦瑜,三个人聊了一小会儿,话题转移到唱腔和表情上,这种东西抠的都是细节,姜曦瑜活脱脱是了工具人,在江天和鲁凯旋指挥下,摆着相,给他们两个比个样子

一群人从早上六七点忙到晚上六七点,师叔母和师娘早早给他们准备晚饭,不过两个人也是不常见面了,师娘和师叔母两个人聊着天聊差点错过了晚饭,不过两个人也闹别扭了,怎么的,师叔母是山东土生土长的,而师娘是北京人,后嫁到天津的,两个人是住也不在一块,吃的饭也不一样。做饭的时候,师娘想着弄些饼子,实在不行下些面条,而师叔母则是想着弄山东的煎饼卷上大葱,两个人争了半天,无奈师娘没什么反驳的余地,等苏锦沫和鲁凯旋到了吃饭的地儿,是有人欢喜有人悲伤,在从北京来的这一拨人里只有鲁凯旋一个人特别兴奋的吃着煎饼还卷着大葱

而苏锦沫和姜曦瑜她们虽然说没有什么痛苦面具吧,但是看见所有人都是挺难的

六国封相科普:

【六国封相是讲战国时候的苏秦的故事。

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传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

上一章 园子 原来有你就够了最新章节 下一章 放松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