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每天一篇散文
本书标签: 短篇  啥也没有  散文   

狂奔

每天一篇散文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有的人死于意外,有的人是死于疾病,也有的人,是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三毛就是最后一种。燃烧一个人的灵魂,正是对生命的爱,那是至死方休。

   最初贪恋文字是偶遇曹雪芹的巨著,一见倾心,自此无法自拔。因为我喜欢曹雪芹笔下那些形形色色的女人,就像我很喜欢杨绛、张爱玲、三毛这类不同寻常的女人。

   初读三毛的故事,是比较好奇与兴奋的。三毛对我来说是一个用丝袜结束不愉快人生的文艺女青年,她自由,她放浪,她拿到了人间的通行证。在这偌大的世界,这个自大狂妄的女人居然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在阅读《你是我不及的梦》之后,我才知道,她的自由是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撒欢儿,她的放浪是只在心爱的人面前服软。至于那张通行证,我的理解是命运对这个张弛有度,坚如磐石而又温柔似水的生灵的馈赠。读三毛的文集,感触颇多,不过文笔有限,仅取书本中感触深刻的片段罗列如下。

   关于撒哈拉,在《撒哈拉之心》中,她不止一次说到“那些沉迷安乐生活,美味食物和喜欢跟女人们舒舒服服过日子的人,是不配去沙漠的。”三毛和沙漠之间就像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沙漠执着地坚信这个倔强而坚强的女人是自己的子民,而这个爱穿长裙的女人也高傲地不想呆在普通的人间。三毛说如果有一天有了女儿,要给她取名叫“撒哈拉.阿非利加.葛罗.陈”,作为父亲、母亲和北非沙漠永恒结合的纪念,虽然这个想法不得实现,但是三毛本身已经做到。在她的笔下,沙漠是神,是魔,是天堂,是地狱,是矛盾的结合体。她向往沙漠,崇拜沙漠,但是从不在沙漠面前低头。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此行的目的并非屈服于沙漠,她是来与沙漠眈眈对视。她无意和沙漠乃至自然斗争,她在同生命博弈,奖品是一个绝对自由高贵的灵魂。三毛与沙漠的合影,总是以荒芜和生命力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如同女童和雄师拥抱,如同盲人站在悬崖边。她享受沙漠带给她的生命力,因此她从不察觉这其中的凶险和苦痛,正如她说过的“在那看似一无所有的荒原、烈日、酷寒、贫苦与焦渴里,它回报给爱它的人,懂它的人——生的欣喜、悲伤、启示、体验和不屈服的韧性和耐力。”

   关于徐訏先生,三毛的那篇《徐訏先生与我》带给我的感动是无法比拟的。三毛先后经历了先生荷西潜水遇难、干爸突然离世,她一个情感细腻得近乎敏感的人极力压抑着汹涌的感情,又或者是她本就回归了宁静,但是三毛更该清楚文字是有感情的。和徐訏先生从相识到相知的细节,她一字一句,如数家珍。正如她所说,从那句“那么我给您叩头”之后,她此生和徐訏先生之间的联系便如何也斩不断了。人就是这样,越是思念,越是记得。

   她说:“先生荷西潜水遇难,一去不返——我们死了。”我感受得到她的爱。她说:“听见阿姨这么说,我恨死自己了,恨死了!”我感受得到她的悔。她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劫难过来的人,再回来已是槁木死灰。”我感受得到她的空。她说:“生死不过是形体的暂别,有一日,而且很快,便又是要重聚的。”我感受得到她的自由。包括她这一生的最后,这个女人是在用丝袜宣誓自己对生活的主权,用主动拥抱死亡的姿势做出自己关于结局的选择。无关悲伤,全凭信仰。大多数人的结局被选择,而三毛,她显然不愿意。三毛说,她干爸徐訏先生不是在用肉体活着,而是用灵魂活着,她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看似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家伙呢?

   《我进入另一个新天地》应该是第一篇我能够直观感受到三毛待人接物的原则的文章。与我先前猜想中的三毛不同的是,她在与人相处上几乎没有棱角,这与她骨子里的温柔是绝对分不开的。她尊重别人,并且这种做法和“别人”无关,只和三毛有关。因为是三毛,所以她尊重别人,不论“别人”是什么人。追随荷西来到尼日利亚之后,三毛宽容佣人们的偷窃行为,把食物毫不吝啬地分给大家,即使这种善意的举动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她也浅浅地一笑,甘心在这场比赛中认输。对于上温汤,对于林复南,对于文亚,三毛的夸奖一向温和而真挚,她没什么华丽的辞藻,甚至只是流水账似地记录着她与这些陌生或熟悉的朋友们的故事,期间点缀以她的感触,三毛一定不知道她夸奖朋友们的时候,也把自己的朴实表露无遗。

   都说喜欢一个人,会渴望了解与他相关的所有人事,三毛于我来说无疑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个被人口耳相传、被束以诸多标签的特立独行的女作家经过文字的过滤,她此时此刻看起来没有锋芒,一眼望去尽是温和的光和足以让人卸下防备的暖意。我于是知道为什么荷西总也放不下她,也于是知道为什么徐訏先生仅凭初次见面的简短问答就认她作干女儿,然后花一辈子时间苦心挂念。

   关于恋爱,三毛在《读书与恋爱》中有过简单记述。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三毛对于恋爱的认知并没有太多传统观念上文艺的气息和豪壮的言语,反而是出奇的平静和理性。爱情,来了,拥抱它;走了,送别它;感情,冲淡了,纪念它;重现了,笑纳它。大二大三期间交往过的那个男孩子,三毛把他们的相识比作选鞋子,他是几百双鞋子之后合意的那一款。她说:“视觉心灵上的选择,并不代表那双鞋子舒适合脚,能够穿一辈子。”带着这样的观点开始一段恋爱,这段关系中的两个人该是多轻松的状态呀!对于两人关系的结束,三毛说:“相聚时的一切悲欢,付出得真真诚诚,而分别的事实又来得自自然然,没有任何一方在这份肯定的至情中强求以结合为终场。”

   什么是温柔?一个秉性暴躁的人也许拥有纯粹的情感,一个遇事随和的人也可能过于敏感。总觉得“温柔”用当事人的性格和行为定义稍有不妥,用被对待一方的感受作为标准才合情理。在得知干爸的书集被草率对待的时候,三毛也会一面大骂出版社的无礼做法,一面怪责干爸对切身利益不作闻问;但是在得知佣人偷食食物之后,她会首先确定自己的态度言语不会伤害对方自尊。她愤怒是真的愤怒,她关切是由衷的关切。她在做的正是让身边的人因为和自己的联系而舒服、宽心,这是真的温柔。

   三毛的一生,是很多人羡慕甚至模仿的一生,她的文字,她的情感,她身边的人。但是没有一个人天生带着上天的馈赠而来。这一生,她痛失所爱,然后笑纳现实。这一生,她成就颇丰,然后洗尽铅华。她内心强大,所以她确实值得。她温柔似水,所以上帝不吝啬。

   虽然过去不是有形的东西,也不必依靠有形的物体来缅怀提醒。可过去却是造成今日我们本身的必须过程,它存在我们生命中,是遗失不了的。我们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固执不变当然是可贵,而有时向生活中另找乐趣,像三毛那样的活法亦是难能可贵……

上一章 奔腾 每天一篇散文最新章节 下一章 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