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万国志之德国霍亨索伦王朝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一战  军事     

三十年努力付之东流

万国志之德国霍亨索伦王朝

  1888年3月,德国

  90岁的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称为腓特烈三世,但在即位99日后随即病故,致使其子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

  1890年,德国

  俾斯麦向威廉二世递交辞呈,结束了他在德国长达30年的执政时期。

  两年前,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继位。威廉二世当年仅29岁,不甘心受制于已执政德国26年的宰相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与俾斯麦出现分歧。经历了一系列权力斗争后,俾斯麦隐退。

  俾斯麦下台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欧洲各国关系发生了一次重组。俾斯麦曾一心铸造的以德国为纽带的同盟体系破碎,德国也走向俾斯麦生前一直努力防止的军国主义,最终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俾斯麦下台的原因复杂,其中既有他与威廉二世关于外交方针的不同看法,也有他们看待国内具体事务中的态度差异。

  威廉二世代表着经济正在膨胀的德国的大工业家、大地主的要求,与俾斯麦保守的外交截然不同,他的外交形式和态度更加激进。

  威廉二世代表着经济正在膨胀的德国的大工业家、大地主的要求,与俾斯麦保守的外交截然不同,他的外交形式和态度更加激进。

  首先,对于俾斯麦和俄国保持友好的外交政策,威廉二世并不认同。

  上任后,威廉二世从德国新任参谋总长瓦德西那里直接获得情报,而这些情报与俾斯麦的外交部提供的常常是相反的。

  威廉二世更愿意相信瓦德西提供的信息,于是越来越认定德国对俄国采取友好政策是不现实的。威廉二世甚至被瓦德西说服,认为对俄国的策略是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

  1889年,德国

  威廉二世甚至在外交场合公然宣示,如果俾斯麦不能接受反对俄国,那么德国只好和俾斯麦分道扬镳了。当年晚些时候,威廉二世甚至下了强令,使俾斯麦禁止俄国人在德国出售证券。

  此后,威廉二世更是亲自接手了德国的外交,出访了土耳其、意大利和瑞典等国家。在威廉二世对于俄国、法国等国家的态度捉摸不定一事上,俾斯麦曾抱怨道,皇帝就像只气球,一个不小心没抓紧他,就不知道他飘到哪里去了。

  其实,此时,俾斯麦无论是在外交还是在德国内政上,都已经“抓”不住威廉二世了。

  从1890年开始,在威廉二世授意下,德国外交部通过权力运作换掉了一大批俾斯麦时期的驻外使节,渐渐掌握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制定大权。

  其次,国内具体事务中,威廉二世也与俾斯麦有不同的意见。

  对于德国的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俾斯麦采取的办法一直是以强硬的镇压手段压制。然而,这样的做法不但没能制止工人运动,反而使工人阶级愈发团结,队伍不断壮大。

  1889年,鲁尔

  德国鲁尔区15万煤矿工人发动大罢工。

  为了平息这次罢工行动,威廉二世以国王身份出席了普鲁士内阁会议。他将自己称为“乞丐的国王”,声称自己不愿让工人的鲜血染红他执政最初的年月。

  威廉二世否定了俾斯麦强硬镇压的手段,指示大臣提出了一个社会改革的计划,其中包括禁止周日开工、限制女工工作强度等,改善了德国工人的境况。

  然而,俾斯麦固执己见,对工人继续强硬镇压,引起威廉二世大发雷霆。

  1890年2月,德国

  德国帝国议会选举,“政党联盟”惨败,所得议席从上届议会的220席降为135席。

  这次选举表明,俾斯麦的执政基础已经被瓦解了。

  俾斯麦明白,威廉二世要踢开自己了,于是在次月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结束30年执政。

  当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与德国新执政者们随即推出了新的外交政策,这些政策又被称作“新路线”或“新方针”,逐渐疏远了德国与俄国的外交关系,转而亲近起来英国。

上一章 保加利亚危机 万国志之德国霍亨索伦王朝最新章节 下一章 强国关系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