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晚清第一名臣的风云人生
本书标签: 历史  历史  历史故事 

第五章脱胎换骨

晚清第一名臣的风云人生

曾国藩在江西困境后大悔大悟,他不仅反思了自己几十年的为人处世之道,更是深入总结了自己的缺点,列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江西困境是指曾国藩在江西与太平天国作战时遭遇的困境。在经历了这次困境后,曾国藩转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自我反省和思考,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并列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中年变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曾国藩对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可能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过于刚硬和急切,导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他可能决心变得更加圆滑和灵活,以更好地与人合作。

在江西困境中,曾国藩反思了自己的军事战略。他认识到需要更加注重实际情况和敌人的特点,调整战略和战术,以提高作战效果。经历困境后,曾国藩更加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他开始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将领和官员,重视团队的建设和人才的引进。大悔大悟也使曾国藩更加注重自我修养和内心的成长。他反思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领导能力,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质和智慧。困境让曾国藩对政治局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学会了更好地处理与上级、同僚和下属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谋求自身的发展。

在曾国藩大彻大悟期间出见了一个人那就是何桂清,曾国藩和何桂清的恩怨源于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率领湘军对抗太平天国,取得了湘潭大捷和武昌大捷,而何桂清率领的两江绿营却频频失败,逐渐失去了清廷的信任。之后两人在军饷、奏折等方面产生了矛盾。

1860年,太平天国攻破江南大营,直扑常州,何桂清以筹饷的名义退往苏州。他的逃离激怒了清廷,被解除了职务。尽管何桂清花费了大量财富拉拢高官为他求情,甚至连慈禧太后也下旨放过他,曾国藩仍上奏朝廷,强调忠诚和大节的重要性,成功让何桂清被定罪并被处死。这其中牵扯到了慈禧,曾国藩和慈禧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他们既是合作关系,也是对抗关系。慈禧掌握着实权,曾国藩是她手下的官员,需要执行她的命令。同时,曾国藩也需要在政治游戏中谨慎行事,不断权衡和调整自己的策略,以确保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在慈禧掌握清朝大权后,曾国藩开始走上权力巅峰。1860年,慈禧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浙江军务,着杭瑞将军瑞昌帮办。这道任命让曾国藩可以调动四省资源,集中所有力量投入到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

曾国藩一生效忠的不是慈禧,而是大清王朝。他打心里忠君爱国,慈禧虽然深谋远虑,但政治上的手段很多。曾国藩知道慈禧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平衡的关系。

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

自1860年年初起,曾国藩就开始筹划攻夺安庆的事宜。他明白,只要攻克安庆,湘军就获得了向天京进军最重要的前进据点。以湘军为核心的清军攻陷安庆以西的石牌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与忠王李秀成协商后,率兵数万西往援战。

潜山之战1860年1月上旬末至下旬初,陈玉成部及支持它的捻军一部由龚得树领导分批进抵潜山,准备在那里稍事休整后,南下驰援在清军的攻击下已岌岌可危的太湖。陈玉成、龚得树兵移太湖的期间,清军多部也在曾国藩的指导下展开频繁调动。至1月15日,清军已有三四万人集结到了太湖一带。2月间,陈玉成再度尝试杀出一条血路,但由于清军多部出击援鲍,鏖战10余日,陈玉成所率的太平军最终战力不支,被迫撤退。2月17日,曾国荃部进逼太湖,太湖太平军守将刘玱林于当晚决定放弃抵抗,太湖落入了清军之手。

桐城之战2月19日,陈玉成、刘玱林余部退抵的潜山又遭到了清军多隆阿部的进攻,陈、刘率部抵御无果,又被迫退往了桐城。为不让太平军获得喘息的时机,多隆阿又率部追击至桐城以南,以截断陈、刘部与外界的音讯来往。

安庆之战是太平天国与清朝军队之间发生的一场战斗,也是太平天国著名战役之一。

曾国藩在安庆之战中主要采用了两个战略,分别是“结硬寨,打呆仗”和“围城打援”。

“结硬寨,打呆仗”是曾国藩后来自己总结的战术,他认为自己十多年行兵作战,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就靠这一战术取得了胜利。这种战术已成为曾国藩作战的标志。

“围城打援”是指用一支军队围困城市,同时安排多支军队在城外重要的路口阻击前来支援的敌兵。这样既能攻下城池,又可以通过打援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天京攻坚战也是湘军与太平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在天京攻坚战中,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对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发起了进攻。

湘军在战争中采取了长期围困和重点进攻的策略。他们逐渐缩小了对天京的包围圈,并通过挖掘地道等方式对城墙进行攻击。最终,湘军于 1864 年 7 月 19 日攻破了天京,结束了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在天京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的战略和指挥对湘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场战役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也使曾国藩一举成为清朝政府的重要功臣之一。

时移世易在成功后的不久曾国藩就经历了他人生最焦灼的四十六天,曾国荃孤军深入雨花台之后的四十六天。

曾国荃率吉字营循大江北岸一路摧城拔寨,斩将夺关,先后攻陷含山、秣陵关、大胜关等地,一直攻到金陵城南门外雨花台,并在那里扎下营盘。然而,其他三路援兵的速度都不如曾国荃快,或者被阻或者出现意外情况,没有一路跟得上来,形成了曾国荃孤军深入之势。曾国藩大惊,他多次命令曾国荃先停一停,等等其他几支,但曾国荃没有听从命令。

此时,太平天国领导层也十分惊心,正在上海作战的李秀成奉命回援,率军十余万,迅速抵达,抓住曾国荃孤军暴露的机会,发起了猛攻。与此同时,一场严重的瘟疫又突然袭来,两万湘军中,约一万人得了传染病。至此,雨花台之战凶多吉少:太平军人数占绝对优势,且从上海获得大量西式武器,装备水平比湘军先进很多。李秀成率领大军与曾国荃的湘军在雨花台恶战四十六天,但是并没能消灭敌人,反而自身伤亡惨重。最终,李秀成环攻雨花台46日不下,不得不下令撤退,湘军乘机发起进攻,扫平太平军营垒数十座,雨花台会战结束。

在曾国荃雨花台战役结束不久曾国藩的学生沈葆桢又开始作妖

,曾国藩对沈葆桢有知遇之恩在江西广信一战中,沈葆桢守城有功,得到了曾国藩的大力举荐,朝廷因此晋升沈葆桢为广饶九南道道员。此后,曾国藩还曾举荐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对他有提拔之恩。

在江西巡抚的任上,曾国藩希望江西的防务由湘军全面负责,沈葆桢保证湘军的主要军需即可。但沈葆桢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样万一救援不及,损失了城池,自己还要承担责任,因此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沈葆桢恩将仇报从个人的情感来看,沈葆桢被曾国藩提拔为江西巡抚,从其克扣湘军军饷,为难恩人曾国藩的举动来看,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在攻打金陵时,曾国藩命令弟弟曾国荃对金陵形成包围,可沈葆桢不仅无动于衷,还克扣湘军的军饷。后在朝廷的调解下,沈葆桢才将江西的厘金分一半给曾国藩。

上一章 第四章坎坷羞辱与博弈 晚清第一名臣的风云人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章权力的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