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
本书标签: 历史  军事  历史军事     

走向德国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

  1913年1月23日,伊斯坦布尔

  以恩维尔为首的联合派人忽然闯入政府所在地高门,发动军事政变。

  这一行人来到大维齐尔(内阁首领)卡米勒的办公室,用手枪指着卡米勒的头,要求他提出辞职。卡米勒这才被迫写下辞职信。联合派至此重掌大权。

  这里就要问了,恩维尔为何要发动政变呢?

  这就涉及到奥斯曼帝国在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后,内部两派的矛盾了。

  这两派为联合派和自由派。上文提到的卡米勒是自由派的人。自由派组织自由和谐党,成员多为上层阶级,提倡更为宽松的自由政府形式,及对经济的较少干预。联合派组织政党为联合进步委员会,他们由相对底层的阶级组成,主张世俗化,更倾向民族主义和中央集权。

  最初联合派在议会中占有多数,但自由派凭借本身具有的上层政治资源,逐渐对联合派产生了威胁。为遏制自由派,联合派在1912年1月要求苏丹穆罕默德五世解散议会,提前在4月举行大选。之后又在这次大选中,联合派通过暴力手段操控了选举,据说棍棒、秘密计票、提前表决、重新划分选取等手段都被用在了这次选举中。最终联合派赢得275个席位中的269个,取得压倒性优势,仅余下6席予自由和谐党。

  自由派当然不干了。在“救赎者军官”组织的支持下,他们发动军事政变,联合派组织的内阁被迫下台,组建了以昔日的战争英雄艾哈迈德·穆赫塔尔帕夏为大维齐尔的无党派内阁,并决定解散议会重新组织选举。此时是1912年的8月。

  不过这位战斗英雄并未执政多久。因为10月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他决定让位于卡米勒。因为他和英国人关系良好,巴尔干的这些斯拉夫国家之所以敢于攻打自己此前的宗主国,除了民族主义鼓噪外,更是同为斯拉夫人的俄国在背后的怂恿。英国不愿意俄罗斯在此地做大,故会站在奥斯曼帝国这一边。奥斯曼人相信他能为此次灾难性的战争带来外交转机。

  可惜转机并未到来。奥斯曼帝国对阵曾为自己附属国的巴尔干国家,竟接连失败。12月卡米勒呼吁停战。在西方列强的调解下,决定召开伦敦和会。此时大家都认为,奥斯曼帝国即将失去欧洲所有的领土,不再是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了。

  对于是继续战还是和,联合派和自由派出现了分歧。联合派打算死战到底,而自由派站在执政者的角度上,认为尽快结束战争恢复秩序是关键,并打算以领土换和平。

  可是割让的领土是奥斯曼帝国之前的首都埃迪尔内(哈德良堡或阿德里安堡)。在1908年革命后逐渐进入权力中心的联合派领袖之一恩维尔公开支持继续战斗,他在军队中颇有威望。他说:“如果什么都不做就把埃迪尔内拱手送人,我就退出军队。”

  最终伦敦和会决定,埃迪尔内交由国际委员会托管,并非割让给与奥斯曼帝国对阵的保加利亚。

  在此情况下,恩维尔决定政变。

  1913年1月23日下午2点半,伊斯坦布尔

  在一切安排妥当后,恩维尔率领士兵突袭帝国政府所在地——高门。此时,内阁总理卡米勒正在开内阁会议。

  或许恩维尔的本意等人并不打算引发血腥,但他们的突然闯入,不可避免引发了一场短暂的枪战。令当时的人们惊奇的是,本来受联合派支持,在政变后将担任新任大维齐尔的战争部长纳泽姆,竟然在这场枪战中死亡。

  当时纳泽姆气愤的向这群人怒斥:“出什么事了?你们过来袭击大维齐尔的办公室吗?”恩维尔作为军官,向纳泽姆行了军礼,并开始解释。怎知恩维尔身后的杰米尔(联合派领袖)忽然向纳泽姆开枪,虽然恩维尔试图阻止,但晚了一步。也有说法称,当时恩维尔和塔拉特(联合派领袖)遭到侍从的射击,为自保而开枪而误伤纳泽姆。

  最终,这一行人来到大维齐尔卡米勒的房间,才有了文章开头拿枪逼迫卡米勒辞职的场景。据恩维尔回忆,从他们进入大楼到拿到辞职信,期间不超过15分钟。

  事后,自由派一蹶不振,或被联合派肃清,或逃亡海外。联合派最终执掌大权,参与这场政变的联合派的几位领袖进入内阁:恩维尔当选战争大臣,塔拉特当选内政大臣。杰米尔成为首都的总督,后担任海军大臣。

  一时间,三者权势,比大内维尔甚至苏丹权势更大,建立起类似于三头同盟的寡头政治,被称为“三帕夏”(帕夏,土耳其高级官员的尊称)。而他们也一改此前政府与英国友善的外交,开始倾向与德国交好,此也为一战参加同盟国埋下伏笔。

  突袭高门政变是土耳其现代史上较早的暴力政变,被视为后续土耳其共和国历史上诸多政变的先例。

上一章 鱼肉护挣,刀俎协调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章 分赃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