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县城80后
本书标签: 现代 

城郊之家

县城80后

"阿娣!给我瓦(挖)点面粉来,我来擀面吃."父亲叫喊着。

"屋上没有瓦,瓦(挖)什么瓦(挖),成天就知道吃面."母亲没好气地答道.母亲不喜欢吃面食,听到又吃面,不免开始报怨。这些天,母亲越发地感觉到身子沉了,天气也渐渐转凉了。

下午,母亲送了一趟蔬菜去城里,便感觉不大舒服了,早早地从集体收了工,回家躺下了。

房子是草盖的,面朝南左中右三间,父亲是老大,住在东房,二叔住在西房.屋前有院子和前面一个三间房连接着,同样也是草房子,唯一不同的是前面屋子多了一个后门,可以很方便地来到后院,前屋住着三叔和奶奶,爷爷早在父亲19岁的时候就过世了,在世时,是队长,可这个队长真是做的大公无私,村里面的一些吃喝开支全记在他个人名下,离世前还留下了上千元的债。

邻居家花婆婆走了过来,瞧瞧母亲不舒服的样子,看了看说:“怕的是要生了吧!快去喊个接生婆来看看吧!"父亲在标准件厂做车床工,离下班时间还有一会儿,母亲说:"等等吧,马上大发就要回来了,回来了让他去请人来。"

接生宁婆婆看了看母亲,忙安排父亲,准备孩子的衣服,烧热水,应该快要生了。凌晨五点,天麻麻亮,大队的广播响了起来,一声啼哭,"哇!"我出来了。出来以后,无处安放的小手到处抓,一旁的一张旧报纸成了我的保护伞,紧紧地抓着它不肯松.西屋的二叔忙着喊问:"生了个什么啊?"也不知道是灯光太暗还是老妈子眼神不好,老妈子叫道:"是个小祸啊!"几秒钟后,老妈子发现了不对,忙又改口道:"是个丫头啊!叔子有带礼吃嘎!"

我出生的地方是沿海边的一个县城的城脚下,80年代初,这儿应该是属于东城的城乡结合部吧。县城很小,从东到西也就七里路吧,我们这儿离城中很近,也不能算城市,也不能算农村,这里又称蔬菜大队,村民们集中种地主要是蔬菜,供应给城中的居民们。人们干活挣工分,做的工分记着平时发一点生活费,年底会根据总收入再分配。母亲便是在大队集体上工分的一员,帮着种菜或送菜之类的活。父亲则很早就进了厂,因为我那未见过面的爷爷白血病走得早,父亲便在19岁进厂了。父亲是家中老大,不得不担起一个家庭。初入工厂时,老师傅瞧着他瘦小的骨架,颇有些看不上,觉得他肯定做不了,可是父亲不怕苦,不怕累,硬是用小小的肩头扛起了当家的担子。奶奶是童养媳,还在新中国没成立之前,就养在了爷爷家,也是个苦命人,没享过什么福,也在集体挣工分。家中还有一个已出嫁的姑姑,姑姑最大,嫁给了一位大她十岁的当兵的,当兵的家中也很穷,因为家里孩子多,无法养下去,从小给人抱养了,后来当了兵学了文化,在部队还做了排长。回来之后便分配到了机械厂做保卫干事。姑父是个热心人,家里人当初嫌弃他脸上有麻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天花,但是姑姑并不嫌弃,日子倒也过得自然,生了一女一儿,也就是我的堂哥堂姐了。

母亲凌晨生了我之后,便躺着休息了。我则躺在母亲旁边,感受着母亲的安全感。这是一个很小的房间,大概十来个平方,放着一张架子床,一个两门柜,一张小方桌还有一张办公桌.这几个大件,还是母亲出嫁时,三舅东拼西凑找了些木材请木匠师傅打的,也算是给母亲体面的嫁妆了.外婆家孩子较多,三个女孩,四个男孩,生活也是过得很拮据,大舅的儿子和小舅同岁,那时候人们也不懂得节育,娘和儿媳同时生的也不少见。外公,同样过世的也很早,我也是未曾见过。

母亲自从生了我之后,一直没有办法小便,无论怎么努力,都是尿不出来,到了第二天晚上,实在是不行,父亲找了个板车,拉着母亲去了医院。姑父听闻,忙赶到医院,请曾经的战友,帮忙看看。问题自然是因为在家里生养,细菌感染了,医生给开了药消了炎,母亲开着滴滴的水笼头,总算是解决了这产后后遗症。

三舅去给我上了户口,就这样苏北城效结合部的一个普通家庭增加了一个"我”。

县城80后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二叔成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