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神农本草经(讲义)倪海厦
本书标签: 历史  传承中医文化  国医 

本经(2)

神农本草经(讲义)倪海厦

三十二、麦门冬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生川谷及堤阪。

陶弘景云:实如青珠,根似穬麦,故谓麦门冬。

【产地】生山谷肥地,我国陕西及江浙一带,多有之。叶绿,四季不凋,根黄白色,入药。【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麦冬为润肺清火要药,主治肺中伏火,痰多,心腹结气,肺弱胃弱,津少口渴,止咳嗽,疗肺病吐脓血。

【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躄,强阴益精,消谷

调中,保神定肺气,定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

【藏器】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劳,下痰饮,合车前地黄丸服去湿痹。

【甄权】治热毒大小,面目肢节浮肿,下水主泄积。

【元素】治肺中伏火,补心气不足,主血妄行,及经水枯,乳汁不下。

【灵胎】补土生金,寒咳勿用。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麦冬性寒,虽主脾胃而虚寒泄泻及痘疮虚寒作泻,产后虚寒作泻均忌,入补药,酒浸良。秉水阴,能滋肺以清气分。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即得。

三十三、独活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痘,女子疝瘦,久服轻身耐老。此药有风花不动,无风独摇。

【产地】产我国四川陕西甘肃,或云产西羌者名羌活,或云即系一种,独活根老而气细,羌活根嫩而气雄。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

【主治】独活为风痛要药,主治头痛身痛脚痛,机关不利,风湿诸痹。(风痛为游走性的疼痛)

【别录】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

【甄权】治诸中风湿冷,奔喘气逆,皮肤苦痒,手足挛痛,劳损风毒齿痛。

【好古】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血虚发痉,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均属内症,均忌,误用必反剧。(实痛拒按,虚痛喜按)

【容川】色黑,故兼入少阴经,以达太阳,能散背脊之风寒,同天麻与白头翁皆有风不动,无风而动。但味太辛,气太温,能散风寒,其力胜于天麻,兼能燥湿,但不如天麻之刚柔得中也。

三十四、车前子

【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因喜在

牛迹中生,故又名当道也。

【产地】产泽野及路旁,处处有之,自地下生叶,从叶中抽茎,长数寸,多子。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车前子为行水泄热要药,主利小便,通淋沥,清肺肝风热,渗膀胱湿热,强阴益精明目。(湿热性小便不利,虚寒禁用)

【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疗赤痛。

【甄权】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压丹石毒,去心胸烦热。

【灵胎】专利小便。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者忌,肾气虚脱者忌与淡渗药同用。

【吴克潜】日车前子能利水道而不走真气,与茯苓同功,治暑湿暴下,则泌别清浊,使小便

利而泄泻自止,治五淋则渗泄湿热,使从小便下而淋自止,且以通为补,车前尤能强肾益精,

如五子衍宗丸等。

【附录】车前叶——凉血除热,止吐衄,消症瘕,与车前子同功。

三十五、木香

【本经原文】味辛。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产地】我国云南贵州两广皆出产,其根外面灰黄,内部灰白,有香气入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无毒。(辛味能散能润能横行)

【主治】木香为开胃调气要药,功能行三焦之气,宣扬肠胃之滞,主治心腹诸痛呕吐泄泻,

消痞积,辟邪气。(行气散郁)

【别录】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气劣气不足,肌中偏寒,引药之精。

【大明】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安胎。

【甄权】九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症块,胀痛,壅气上冲,烦闷赢劣,女人血气刺心,痛不

可忍,末酒服之。

【元素】散滞气,调诸气,和胃气,泄肺气。

【丹溪】行肝经气,煨熟实大肠。

【好古】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主浮,渗小便秘。

【灵胎】辟邪逐疫。

【用量】普通五分至二钱。

【禁忌】肺虚有热,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均忌。

【吴克潜】日木香调气定痛,功力甚佳,治中下二焦气结滞而不运,宜榔为使,故治痢疾

腹痛,有木香槟榔丸之设也。

【宗爽】曰此专决泄胸腹间滞塞冷气。

他则次之,得橘皮蔻仁生姜相佐,效尤速。

【弘景】日木香疗毒肿消恶气有验,今唯制蛀虫丸中用之,至于木香配合之成方颇多,著者有木香丸(香附黄柏胡黄连木香),治腹痛食伤,气郁作痛,诸虫痛,盖佐以苦寒之药,则不仅治冷痛也。

香连丸(木香黄连)治痢疾为调和之剂,木香丸(木香附子卤砂)治寒疝绕脐作痛,结鞭不消,木香饼(生地木香作饼),热熨贴之,治结肿成核,消乳中结核酸痛等,均有灵效。

【容川】木香之理气,以其香气归脾,而味兼微辛,气浮味沉,得木气之温,力能疏土,茎是五枝五节,合于脾之数。其气浮味沉,能理上中下三焦。

三十六、署豫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又名薯豫。又名山药。今名淮山。

【产地】产河南及浙江等地,他处亦多有之,为山野自生之宿根蔓草,根入药。

【性味】味甘性温平,无毒。

【主治】署豫为补虚扶弱要药,主益肺脾,清虚热,治虚赢,长肌肉,补心益肾,疗健忘遗

精,生捣敷痈疮,消肿硬。

【别录】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赢瘦,充五脏,除烦热。

【甄权】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

【大明】强筋骨,主泄精健忘。

【丹溪】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恶甘遂,不宜与面同食。

【容川】味甘有液,得土之湿气,功能补脾阴即补脾之水以补湿,因其色白,得土中之金气,

故有益肺之功,带酸之性故兼入肝肺。

三十七、薏苡仁

【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

【产地】产我国直隶陕西及安南等地,他处亦多有种植,仁白,咬之觉粘者良。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无毒。

【主治】薏苡仁为除湿行水,健胃补肺要药,主除筋骨邪气,拘痹不仁,利肠胃,消水肿,

祛风湿,治脚气。

【别录】除筋骨中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藏器】炊饭做面食,主不饥,温气,煮饮止消渴,杀蛔虫。

【甄权】治肺痿,肺气积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破毒肿。

【孟铣】祛干湿脚气大验。

【药征】主治浮肿也。

【灵胎】养胃舒筋,除湿泄热。

【用量】普通三钱至六钱。

【禁忌】大便燥结,因寒转筋,及孕妇忌。

汪讱庵曰,泻水所以益土,故健脾益土,所以生金,故补肺清热,扶土所以抑肝木,故治风热拘挛。宗爽曰,本经言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但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故挛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以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者,此盖受寒使人筋急,不可以用薏苡仁,寒热使人筋挛,若但受热不曾受寒,亦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此药力极缓和,凡用须加倍,即见效。又经疏谓孕妇忌服,不识何故,或未必然也。

又日医记载其能治疣,颇功效。

生于茎上,化气下行,故能引肺阳达下。

【炮制】取去壳之仁,清水洗净晒干,拣去杂质即可。

【容川】此药生于水中,味极淡,不补又不涩,专于渗利。凡味淡气薄皆能降而渗利,其属

阳之阴,不行在上之窍,而行在下之清窍,故能利小便。

【附录】苡仁根——主下三焦,能堕胎,治黄疸,卒心腹烦满,胸胁痛。

三十八、泽泻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

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其叶如车前草,味亦相似。

【产地】产我国福建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生于水泽池沼,根作圆球形,色黄,入药。

【性味】味甘咸,性寒无毒。

【主治】泽泻为渗湿利尿要药,主风寒湿痹,逐膀胱三焦停水,通淋沥,止遗泄,利小便,消肿胀。

【别录】补虚损,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甄权】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宣通水道。

【大明】主头眩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

【元素】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

【东垣】去肤中留垢,心下水痞。

【药征】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旁治渴。

【灵胎】消水利肿。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候,均忌。

古方常以配合补剂用,因欲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宗爽曰多服昏人眼,以行去其水

也,凡服泽泻散,未有尿不多者,尿既多肾气焉得实。海藏曰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昏目,是可知泽泻之能明目,在能渗湿,若已中病而用之过量,则诛伐无过,

使肾气虚而昏目,药本在治病救偏,过量则害,百药皆然,岂独泽泻而已。著名方剂有疏凿饮(泽泻商陆赤小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茯苓槟榔生姜)治水气通身浮肿。烦燥喘渴,

小便不利。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者。

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肉桂)治水分有热,小便不利,烦渴或水饮内停,脐下悸者。生于根下,则化气上行,引肾阳以达上。

【炮制】拣去杂质,大小分开,浸泡四小时,热天加少量明矾,冬天不用。捞出,沥干除水,用盐水喷洒,晒干,火烤使色现微黄色,取出,冷却即得。

三十九、远志

【本经原文】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

力,久服轻身不老。

【产地】产陕西河南,为山野自生之常绿草,其根入药。

【性味】味甘苦性温无毒。

【主治】远志为强心益智要药,功能治神虚怔忡,痰涎咳逆。(远志可解天雄乌头毒,用量三钱以上)

【别录】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隔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之才】杀天雄附子乌头毒,煎汁饮之。

【甄权】治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坚壮阳道。

【好古】肾积奔豚。

【灵胎】补心通窍,益智除邪。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三钱。

【禁忌】凡心经有实火为心家实热应用黄连生地者,禁与参术等助阳气药物同用,畏珍珠藜

芦得茯苓良。

【容川】其性与桂枝同,但桂枝四达,远志则系根体细瘦,故主入心经,以散心中之滞血。味苦亦入心,兼有辛温之性,故能补心火。

四十、龙胆

【本经原文】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

【产地】山野自生之宿根草,其叶经霜雪不凋,根茎黑暗褐色入药。

【性味】味甘涩,性大寒,无毒。

【主治】龙胆草为涤邪火除湿热要药,功能健胃清热,治痢杀虫,主治肝火胆火胃火,下焦

湿热。

【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甄权】治小儿壮热骨蒸,惊痫入心,时疾热黄,痈肿口干。

【大明】客忤疳气,热狂,明目止渴治疥疮。

【元素】去目中黄及睛赤肿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

【东垣】退肝经邪热,除下焦湿热之肿,泻膀胱之火。

【容川】味苦而坚涩,兼水火之性,故能泻肝胆之火。且龙胆草根多而深细,故泻火并兼降

利,能清热以利少阳三焦与胆之火。

【倪注】去中焦肝胆脾胃之湿热。

【灵胎】泻肝胆火。

【用量】普通五分至钱半。

【禁忌】胃虚血少,脾胃两虚作泻,病虚有热均忌。

龙胆草大苦大寒,所治多湿热之病,洁古曰下行之功与防已同,酒浸则能上行外行,柴胡为主龙胆为使,治目疾必用之药。因性大寒故不可久服,恐伤胃气。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泥砂,捞出,沥干,稍闷,除去残茎,切0.5-1厘米,晒干或烘焙,

去灰即得。

四十一、细辛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

轻身长年。岐伯曰无毒。色白者善。

【产地】产我国陕西及关外,今北地多有之,为多年生草本,叶下开花,状似杜衡,唯苗叶

经冬则凋,根外淡褐而内白色,气味辛烈。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细辛为风痛要药,功能深入散风祛寒,主治咳逆上气,风湿,痹痛,头痛,齿痛,

泄热破痰,开窍行水。

【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滞积,除喉痹,鼻塞不闻香臭,风痫癫疾,下乳

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甄权】添胆气,治咳嗽,去皮风湿痒。风眼泪下,除齿痛,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弘景】含之去口臭。

【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吴克潜】曰细辛主治诸痛,但用不可过剂。宗爽曰治头面风不可缺此。元素曰以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张子和曰治头痛,太阳经则羌活,少阴则细辛,阳明则白芷,厥阴则川芎吴萸,少阳则柴胡。成无己曰胆气不足,细辛补之。著名方剂有伤寒论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等。

【容川】细辛形细色黑,故入少阴经,味大辛,能温散少阴之风寒,而少阴为寒水之脏,寒则水气上泛,细辛散少阴之寒,能达水中之阳,故能逐水饮。

【药征】主治宿饮停水也,故治水气在心下而咳满,或上逆,或胁痛。

【灵胎】疏风散邪,驱逐寒气。

【用量】普通三分至一钱。

【禁忌】升燥发散性烈,凡内热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

均忌。

四十二、石斛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产地】产我国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多自生于山谷湿润之石上,日人用以栽种,出产丰,

茎入药。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石斛为除热益阴要药,主养脾胃,益心肾,补虚劳,退虚热,治自汗盗汗,小便余沥,脚痛痹弱。

【别录】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肤肉,逐皮肤邪热,疿气脚湿,疼冷痹弱,定志除惊。

【甄权】益气除热,男女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疼,补肾益力。

【日华】壮筋骨,暖水脏,益智清气。

【灵胎】养胃生津,补虚除痹。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服能寒胃,至大便溏薄,入姜一二片为辅,则无此弊,清肺补脾也,恶凝水石巴

豆,畏雷丸僵蚕。

【附录】鲜石斛一石斛茎之鲜者,以铁皮鲜石斛为最良,治胃中大热,津液干竭,凉肺生精,

胜于石斛。钗石斛一石斛之状似金钗者,较之寻常石斛凉性多而黏性少,滋阴降火,于小儿

胃热尤宜。川石斛一石斛之产于四川者,其茎紧小,清热之功较着。

四十三、巴戟天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智益气。

【产地】产四川者最佳,多山林内,叶经冬不枯,根似联珠,入药。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巴戟天为补气益精要药,功能祛风除湿,强筋骨,壮元阳,治遗精。

【别录】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补五劳,益精,利男子。

【甄权】男子夜梦鬼交泄精,强阴,下气,治风癞。

【日华】治一切风,疗水胀。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相火炽,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烦燥口渴,大便燥结者均忌,恶雷丸

丹参,得覆盆子良。此药治肾亏最佳,故遗精滑精者宜,阳痿者良,有虚火者禁忌。

【容川】色紫而根实,能温肝,足厥阴主风,属阴中之阳,药气温者即阴中之阳,故入肝。

四十四、白英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寒热八疽消渴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

【产地】生川泽,为野生蔓草,全草可用。

【性味】根苗叶味甘,性寒。

【效用】白英为解热药,治风疹,丹毒,黄疸及热疟。有补益之效。

【弘景】叶做羹饮,可疗劳。

【藏器】烦热,风疹,丹毒,瘴疟寒热,小儿结热,煮汁饮之。

四十五、白蒿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

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产地】到处皆有,以水生萎蒿最好,辛香而美。

四十六、赤箭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今之天麻。

【产地】产四川及各地山野林中之阴地,苗名赤箭,根即天麻。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天麻为祛风镇痉要药,功能治诸风头痛头眩,风湿痹,小儿精痫拘挛。

【甄权】治冷气麻痹瘫缓不随,语多恍惚,善惊失志。

【大明】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鬼疥(病),通血脉,开窍。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三钱。

【禁忌】风药多燥,风能胜湿故也。

凡病人觉津液少,口干舌燥,咽干痛,大便涩,及火炎头晕,血虚头痛,似中风症皆忌。

东垣曰肝虚不足者,天麻川芎以补之。罗天益曰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因此天麻有养血之功。

汪昂云风药中必兼养血药,以制其燥,养血药须兼收风药,宣其滞也。

古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举凡能宣血之滞,故能发痘疹。

四十七、奄闾子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张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产地】处处有之,状似蒿艾,其茎可以盖覆奄闾,故名。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奄闾主五脏瘀血,风寒湿痹,身体诸痛,明目益气消食。

【别录】疗心下坚,隔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

【甄权】益气,主男子阴痿不起,治心腹胀满。

【大明】腰脚重痛,膀胱痛,及骨节烦痛,不下食。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用之治扑打损伤效,罕有用于调理者。

四十八、析蓂子

【本经原文】味辛微温,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痛,补五脏益精光,久服轻身不老。

四十九、蓍实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益气充肌,明目聪慧先知,久服不饥不老轻身。

【灵胎】此因其物之所能,以益人之能也,昔圣人幽赞于神明而生耆,此草中之神物也,服

之则补人之心神,自能聪慧前知,食肉者鄙,不益信夫。能益智通灵。

五十、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

赤芝一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

丹芝。生霍山。黑芝一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元芝。生恒山。青芝一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龙芝。生太白。白芝一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魂,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生华山。黄芝一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生嵩山。紫芝一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木芝。生高夏地上,色紫形如桑。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五十一、卷柏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久服轻身和颜色。一名万岁。

【产地】产陕西山东等地,多附生深山石壁,叶细似柏,生于地上者曰地柏,茎高数时。

【性味】味辛性平无毒。

【主治】卷柏生用平,主破血通经,炙用性温,治肠风脱肛。

【别录】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躄,强阴益精。

【甄权】通月经,治尸疰(由病死之人传染的病)鬼疰,腹痛百邪,鬼魅啼泣。

【大明】镇心,除面肝,头风,暖水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多用于止血药中,其他方剂罕用。

五十二、蓝实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解毒,杀蛊蚊,注鬼,螯毒,久服头不白轻身。又今俗名青黛。

【产地】从属于大青科名蓝草者之蓝叶制出,体轻质细,药用最良,今多见于园艺。

【性味】味咸性寒无毒。

【主治】蓝实(青黛)为解散热毒要药,主散五脏郁火,治时疾热狂与大青同功,并敷热疮

虫咬,头生黄水疮,治小儿丹毒。

【甄权】填骨髓,明耳目,利五脏,调六腑,通关节,治经络中结气,使人健少睡,益心力。

【苏颂】疗肿毒。

【别录】蓝叶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

【时珍】主解班蝥,芫青,朱砂,橒鸡,砒石毒。

【备要】外敷治痈疽蛇犬毒。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半。

【禁忌】凡血证非血分实热,而由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空上炎,发为唾咯吐血诸证,

切不可用青黛等,盖血得寒则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

【附录】蓝汁一蓝叶之汁,主一切毒,百毒药,天行热狂,游风热毒肿毒,吐衄血,金疮血闷,烦渴,女人产后血晕。蓝淀一蓝汁中合有石灰者,主解诸毒,敷热疮,小儿秃疮热肿。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更胜于蓝。

五十三、芎穷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一名川芎。【产地】产四川陕西及江南各地,为多年生草本,或自生或栽种,根为块状结节,味辛烈,

入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川芎为顺气行血要药,功能行气开郁,入肝理血,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主治头痛

及妇女一切气郁血郁,心腹痛,腰脚软,破宿血,养新血,补肝散风。

【别录】除脑中冷痛,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

卒急肿痛,胁风痛。

【甄权】脚膝软弱,半身不遂,胞衣不下。

【大明】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

血,吐血,鼻血,溺血,脑瘫,发背,瘰疬瘿赘痔瘘疮疥,长肉排脓,消瘀痰血。

【好古】搜肝风,补肝血,润肝燥,益肝虚。

【容川】川芎之味更辛苦于当归,得木火之性尤烈,苦而兼辛,有生血之功,质不柔润,性专走窜,故专主行心肝之血。苦者火之味也,苦而兼辛,则性温而有生血之功,苦而不辛,

则性凉而专主泻血,温者阴中之阳,是风木本气,故入肝经,根又主上升故能至于巅顶,以

散风寒,气滞血瘀,寒热身疼,女子经闭不通,当行血中之气。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半。

【禁忌】其性疏散,不宜久服,反能损肝,畏黄连,伏雌黄。

五十四、蘼芜

【本经原文】味辛性温,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注,去三虫,久服通神。即川芎之苗也。

【别录】身中老风,头中久风,风眩。

【苏颂】作饮止泄泻。

【时珍】蘼芜花入面脂用。

五十五、黄连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产地】产四川者良,雅州者尤可贵,云南及他省亦有之,为山野多年生草本,日本产者劣,然多流入我国。根色黄,故名。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黄连为清火除湿健胃要药,功能治湿滞,解热毒,益肝胆,厚肠胃,主治肠澼下痢,

天行热疾,胎毒疳疾,效益甚多。

【别录】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大明】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燥,润心肺,长肉止血,天行热疾,止盗汗,

并疮疥,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安疣杀虫。

【好古】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容川】黄连之味正苦,入心经以泻火。清火之药,是水交于火也,故能止血,凡药得苦味者,其中必含水性,故能降火,此为水火互根之理。其质枯而不泽,其纯于苦味而无气,故

守而不走,为去暑之要药。

【倪注】按此药专治热与利湿,凡出现热症皆可用,但是须要辨明是属于何种热,例如虚热,则须在去热药中增加补虚的药物,像黄连阿胶汤;如是实热,则须在去热的药中加去实的药物,像三黄泻心汤之类,学者按此推之,即可善用黄连。黄连大寒,得水之性,故去热。与阿胶鸡子黄为填离清坎之药,故治心内之热。

【药征】主治心中烦悸也,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

【灵胎】除热燥湿,明目止利。

【用量】普通三分至一钱。

【禁忌】血少气虚,致惊悸烦燥,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泻,真阴

不足内热均忌。

五十六、络石

【本经原文】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

又名耐冬,云花,为野生常绿藤本,茎有气根,藉以攀缘于他物上。此药以石上生者为最佳,故又名石龙藤。

【产地】产山谷阴湿之地,为自生常绿之草,茎入药。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络石主利筋骨关节,治风热痈肿,能凉血退热,舒筋活络。

【别录】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久服明目润泽。

【藏器】主一切风,变白宜老。

【苏敬】蝮蛇疮毒心闷,服汁并洗之,刀斧伤疮,敷之愈。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忌服,恶铁落,畏贝母菖蒲。

【附方】喉痹肿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用络石草一两,水煎一大碗,细细吞下,少顷即通。

五十七、蒺藜子

【本经原文】味苦温,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又名刺疾

藜。

【产地】到处皆有。

【性味】味苦性温。

【别录】主身体风痿,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做磨粉。

【大明】主身益精,疗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沥泄精,溺血肿痛。

【毅民】白疾藜治睛球凹陷,及睛生障翳,视物模糊。

【容川】利湿,此以金行水也。

【时方】腰脊引痛——捣末为蜜丸,胡豆大,酒服二丸日三。

年久失明——阴干捣散,食后水服方寸匕。(外台)

五十八、黄耆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产地】我国山西陕西均有出产,山西绵上者佳,茎卧地成蔓状,叶为羽状复叶,根肥大,短而理横,味苦者不堪入药。

【性味】味甘性微温无毒。

【主治】黄耆为补气要药,功能助肺气,实皮毛,升清气,泻火气,补虚损五劳,痘疮不起,外症治痈疽,托毒止痛。

【别录】女人子脏冷,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赢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甄权】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内补。【日华】助气,壮筋骨,长肌肉补血,破症癖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侯不匀。痰嗽,头风,热毒,赤目。

【元素】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之痛。【好古】太阴疟疾,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

【容川】禀北方水中之阳气以生,以北耆最佳,人身之阳气皆从肾与膀胱之气海出发,上循三焦油膜,以达于肺,而为呼吸,分布于皮毛,则为卫气,北耆之体极松,内行水道之孔更大,故知其气盛,黄耆之根长数尺,深入土中,吸收土下之水以上其苗叶,气即水也,故其气盛而能补气,色黄如三焦油膜,故为三焦之良药,能拓里达表,行三焦之水气,又皮色黑,是水火之色也,色黄味甘,乃土之色味也,得味厚故能补,黄耆入土最深,得土之气最厚,故又大补脾,所以黄耆归脾经,又能通利三焦也。

与升麻不同,升麻味不厚,故能升不能补。

【药征】主治肌表之水,故能治黄汗盗汗皮水,又旁治身体肿或不仁者。

【灵胎】内补脾胃,外托疮毒。

【用量】普通生者钱半至三钱,炙者八分至三钱,大剂一二两。【禁忌】黄耆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忌,又能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闷,肠胃有积滞者忌,又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上焦热甚,下焦虚寒,及病人多怒肝气不和,并痘疮血分热者均忌。

【倪注】一般言黄耆专于补气,凡气虚之症皆可用,又治自汗,补中气之不足,外科及痘科多以之托里透脓,肾亏溺血亦治之。

【附录】黄耆皮——性味功用同黄耆,善走表逐水湿,治虚浮及脚肿。【炮制】拣去杂质,刮去粗皮,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切片晒干,再筛去灰即得。炙黄耆,用蜂蜜与水置锅中炒至干,取出冷却,即是。

五十九、肉松容

【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痕,久服轻身。一名肉苁蓉。

【产地】生于各处高山,为一种寄生植物,茎富肉质,叶细如鳞。【性味】味甘酸咸,性温无毒。

【主治】肉苁蓉为益髓壮阳要药,功能治精血不足,阳痿不举,女子绝产阴痛,润枯燥,滑大肠。

【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甄权】益髓悦颜色,大补壮阳,治女子血崩。【大明】男子绝阳不兴,女人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

【容川】象人之阴,味咸入肾,温润而强阴,能助肾中之阳,益命门之火也。【灵胎】补精益气,养血润肠。

【用量】普通二钱至四钱。【禁忌】凡泄泻,肾中有热,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均忌,忌犯铁器。

【泡制】洗净,大小分开,浸泡4~8小时,捞出,润透,切6毫米纵片,用清水漂4~6小时,捞出,晒干或烘干即得。

【酒制】取肉苁蓉片,加白酒调匀,置密闭容器内,隔水蒸至酒被吸尽,停火稍闷,取出晒干即得。

一般酒制后,较能温肾助阳。

六十、防风

【本经原文】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

【产地】产蒙古及山西河南等地,根黄白色,入药。【性味】味甘辛,性温,无毒。

【主治】防风为伤风头痛要药,功能散表发汗,主诸般风,周身痛,搜肝泻肺,散风胜湿。【别录】烦满胁痛,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大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冷泪,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赢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元素】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主上部见血。【吴克潜】防风善表散,故用以解毒,如砒毒,乌头毒。芜花毒,野菌毒,诸毒药,又防风本制黄耆,黄耆得防风而功最大,治风邪久留不去,表虚自汗不止。徐之才曰得葱白行周身,得泽泻橐本疗风,得归芍阳起石禹余粮治妇人子脏风,元素曰治风去湿之仙药也。

【容川】防风辛而味甘入肌,气香而温,故入脾。散肌肉之风寒。

【灵胎】专治风邪。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禁忌】似中风,产后血虚发痉,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风寒,溏泻不因寒湿,二便秘涩,小儿慢惊,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均忌。

六十一、蒲黄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产地】香蒲为生于池沼之宿根草,处处有之,蒲黄乃蒲花之花粉,入药。

【性味】味甘辛,性平,无毒。

【主治】蒲黄为凉血活血散结除热要药,生用消瘀通经,疗扑打损伤,炒黑用止血止崩,止带止遗。

【甄权】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泻血,利水道,通经络,止女子崩中。【大明】妇人带下,月侯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妇下血,坠眙,血运,血症,儿枕气痛,颠扑血闷,排脓,疮疖,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

【用量】普通七分至二钱。

【禁忌】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忌。蒲黄配合五灵脂,治产后腹痛,产后血晕,不省人事,亦治妇人痛经,单用炒黑,止一切血均效。

六十二、香蒲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

【产地】香蒲为生于池沼之宿根草,处处有之。【性味】味甘,性平。

时医多用蒲黄,鲜少用香蒲。

六十三、续断

【本经原文】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痛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产地】产我国山西陕西四川一带,为原野自生多年生草,其根细长,作赤黄色,入药。【性味】味苦,性微温,无毒。

【主治】续断为补益筋骨要药,主伤中,腰脊痛,折跌续筋骨,疮痈止痛生肌,破瘀生新,补肝肾,安胎气,并治产后诸病。

【别录】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腕伤恶血腹痛,关节缓急。【甄权】去诸温毒,通宣血脉。助气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妇人产后一切病,胎漏,子宫冷,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

【容川】此物多筋,故治绝伤,因其筋象骨节,故主接筋骨;去骨节间之风寒。【灵胎】补益劳伤,强续筋骨。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禁忌】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大辛热药用于胎前,又气味颇劣,颇不宜于胃,恶雷丸。此药多用于金疮折跌,现多用于妇女胎产良药,因其补益筋骨,破瘀生新。

【仲醇】欲行血理伤,当与当归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疗崩中补不足,则与白胶阿胶地黄麦冬杜仲人参山茱萸杞子黄耆五味同用,欲安胎则与凉血补血顺气药同用,欲疗金疮,则与金疮药同用。

六十四、漏芦

【本经原文】味苦咸寒,主皮肤热,恶创,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聪目明,不老延年。

【产地】生于向阳之地之草木植物,秋后则草枯而变黑,异乎他草,根苗皆入药。【性味】味苦咸,性寒,无毒。

【主治】漏芦为泄热解毒要药,主治恶疮热毒,湿痹,扑损,能排脓止血,通经脉。【别录】止遗漏,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大明】通小肠,泄精尿血,肠风,赤眼,小儿壮热,扑损续筋骨,乳痈瘰疠金疮,止血排脓,补血长肉,通经脉。

【括要】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能预解时行痘疹毒,取其寒胜热,又入阳明故也,无则以山栀取代之。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禁忌】妊娠禁用,疮疡阴证平塌不起发者,真气虚也,法当内塞,漏芦苦寒,非所宜投。

六十五、营实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痈疽恶创,结肉跌筋,败创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地】外外有之亦夕莱菜、艺名制、共红色,亦右白色色者子即背实)芬

【效用】营实为清热解毒要药,治痈疽恶疮,热毒阴蚀,蔷薇根能清热生肌,缩尿。【别录】蔷薇根主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獭诸恶疮,金疮伤打,生肉复肌。【括要】口舌縻烂,蔷薇根煮汁温含,口疮日久,延及胸前生疮,三年以上不愈者,用此效,杨梅疮筋骨毒痛,取根皮煮汁多饮效,下疳用黄花蔷薇叶焙研洗之敷之良。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用以配大黄,行水之效甚著,普通方药罕用之。

六十六、天名精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轻身耐老。【产地】产平原川泽,处处有之,纲目属湿草类。

【性味】味甘苦性平无毒。

【主治】天名精主治瘀血症瘕,诸毒疗肿,破血生肌杀虫,内外皆可用。【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

【唐本】破血生肌,止鼻衄,杀三虫,除诸毒肿疗疮搂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皆之立己。

【注】血瘕,留着肠胃之外及少腹间,下有积气,坚牢如石,女子多因经行未尽,饮食过度,血留经络而得之,治法不一。

【用量】普通一二钱。

【禁忌】时珍曰有小毒,生汁吐人。

六十七、决明子

【本经原文】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产地】山野自生之草本植物,产陕西山西一带,今处处可移植,与草决明为截然二种。【性味】味甘苦咸,性平。

【主治】决明子为泻肝明日要药,能补肝虚泻肝经风热,主头风头痛,治一切眼病。【别录】疗唇口青。

【甄权】治肝热,风泪赤眼,每旦取一匙洗净,空心吞之,百日后夜见物光。【日华】助肝气益精,以水调末涂肿毒,治太阳穴头痛,又贴胸心止鼻洪,作枕头治头风明目。

【灵胎】明目益精。【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禁忌】恶麻仁,疗目疾外,其他用者鲜,惟外治可以疗蛇伤虫刺。

六十八、丹参

【本经原文】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产地】产陕西一带,今各处俱有之,叶对生,作心脏形,根紫赤色,入药。

【性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丹参为通经要药,功能活血调经,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宿血恶露。【别录】养血,去心腹痛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

【弘景】清酒饮,疗风痹,足软。

【大明】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结疼痛。四肢不遂,头痛赤眼,热温狂闷,破

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带,调月经,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一切肿毒。【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灵胎】养血消瘀。

【用量】普通二钱至三四钱,大剂一两。【禁忌】孕妇无故忌,畏威水,反藜芦。丹参为女子调经良药,故有一味丹参功兼四物之称,产后养血去瘀,能入心养血,故天王补心丹中用此味治劳心过度,神志不宁,烦热健忘,怔忡。又言丹参入心又曰赤参

六十九、茜根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现名茜草。【产地】生山谷中,为多年生蔓草,亦可种植根形如圆柱,色红褐入药。【性味】味酸咸,性寒无毒。

【主治】茜草为凉血通经要药,主吐血下血,月经不通,月经不止,治骨节风痛,折跌损伤,凉无病之血,行己伤之血。

【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题跌,蛊毒,久服益精气,可以染绛,又苗根主痹及热中,伤跌折。

【甄权】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大明】止鼻洪尿血,产后血运,月经不止,带下,扑损瘀血,泄精,痔瘘疮节,排脓,酒煎服。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禁忌】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忌。茜草一名血见愁,其理血之效可知,俗方用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仲醇曰治疸,此治因蓄血而发黄的疸,不专于湿热者也。

黑发方:茜根一斤,生地三斤,加水熬成膏,每日酒服半匙,一月发尽黑。【容川】色赤味苦,根长,故下行之力必重,专能降泄行血。

七十、飞廉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骨节热,胫重酸疼,久服令人身轻。【产地】陶弘景曰处处有之,极似苦芙,叶多缺刻,叶下茎多有皮起。【性味】飞廉根及花味苦,性平。

【主治】飞廉花根为去风湿止痛活血药,能下乳汁及杀虫。【别录】头眩顶重,皮间邪气,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可煮、可干用。

【苏敬】主留血,疗疳蚀,杀虫【萧炳】小儿疳痢,为散水服,大效【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里有寒,又兼下痢者禁用。

七十一、五味子

【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产地】产高丽及我国山东陕西一带,江浙间亦有,有南五味北五味黑五味诸种,就中以北

五味最良,子赤黑色,含有滋润,入药」【性味】味酸(皮甘肉酸核辛苦,都具咸味,五味俱备)性温无毒。【主治】五味子为肺虚咳逆上气要药,主敛肺滋肾,祛痰止咳,生津止渴,敛汗退热,治劳伤,补不足

【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甄权】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虚劳,令人体悦泽。【大明】明目,暖水脏,壮筋骨,治风,消食,反胃,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

【好古】治喘咳逆,壮水镇阳。【容川】五味子酸敛肝木,得金收之性,使木气不上逆,则水火二者皆不上冲于肺,其味酸而质润,囊大而中空,有肺中空虚之象,又生于叶间,其性轻浮,故专攻敛肺生津。这是药能敛肝故能敛肺也。

性极沉。

【药征】主治咳而冒者也。【灵胎】敛肺补肾。【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大剂倍用。【禁忌】咳初起脉数,有实火,及肝家有动气,肺气有实热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均忌。五味子本兼滋补及收敛之长,故祛痰止咳治肺气虚而似实者,效倍之。东垣曰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宜与干姜同治之,又五味收肺气,乃火热必用之药,故治咳嗽,有痰加半夏,喘加阿胶。丹溪曰五味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即是除热,补肾即是暖水脏,故乃火热嗽必用之药,黄昏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敛而降之。

上一章 本经1 神农本草经(讲义)倪海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本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