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书后,我成了炮灰女配
本书标签: 穿越  原创女主  原创女频官推榜     

山雨欲来风满楼(科普)

穿书后,我成了炮灰女配

北宋时,太祖听闻祖师的名气,把他召入宫里。当时有个小官被皇上冤杀,祖师偷着把他的头接上复生。太祖大怒,让武士砍开祖师的脑袋,把他的脑子扔掉。徒弟们偷回他的尸体,用法术治疗复生。

从此,破头老祖逃到山里,不再踏入尘世。至今已经千年,流传下来分为两个门派。一派非得重金聘请才施展法术;一派一文钱都不要,见死必救。

入教时要发下毒誓,如果违背,身亡家灭,所以不敢有半点违背。楚地的米客大多学习不受谢的那一派,法术很灵。

有姓冯姓陈的两个人,贩米到了我的家乡,住在米行老板家,二人同时出来理发,坐在店铺里,理发铺有个小学徒,正在给一个客人掏耳朵。

外边进来个小无赖,和学徒开玩笑,推了他一下,学徒出其不意向前一扑,挖耳勺刺入客人的耳朵,客人倒地死去。理发店的人都惊慌失措,老板指挥人把那无赖绑起来,准备报官。

冯某对陈某说:“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你救活他吧?”

陈某答应,理发店老板听到他们的对话,想跪下哀求,冯某急忙制止说:“这样就不灵了,我们救人是出自本心,赶快准备一斤白酒,一打白纸。”

陈某让人披散开自己的头发,掐一个指诀,对着死者的耳朵喷酒,然后用白纸糊上,喃喃的念咒画符,揭掉后,再次喷酒盖纸画符,这样反复了十多次,白酒和纸张都用完了,陈某让大家给他把头发重新辫好,拔出了耳勺。

然后把那人扶到门外,大喝一声“走!”,那人就狂奔回家,妻子问话也不回答,上床躺下一动不动,家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好在床边守了一夜。

早晨,那个人醒来,说:“我记得被挖耳勺刺进耳朵,疼的昏了过去,现在怎么好好的在家里?难道是做梦?”但是摸摸头发,已经剃完了,又不像做梦。

正百思不得其解,理发店老板和那个无赖前来问候,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他说:“我受米客的再生之恩,得去谢谢他。”

无赖说:“都是我的错,已经准备了厚礼,来邀请你一起去拜谢。”

大家一起来到米行,行主看到众人带着礼物,知道是来感谢救命之恩,急忙阻止:“不可!我知道他们不能接受礼物,现在还在后面的楼上睡觉,不要打扰他们。”

众人说:“哪能知恩不言谢呢!就算是不要礼物,我们当面表明一下心迹,也好问问还会不会复发。”

主人没办法,就把他们领到楼下。呼喊客人,冯某打开窗户,看到众人,急忙摆手说:“千万不要感谢,不然就是恩将仇报了。”

那个无赖和受伤的人不由自主的跪下,还没等说话,就听楼上的后窗打开,传来有人跳水的声音。冯某跺着脚说:“你们逼死陈君了!”

随后下楼,和大家一起到了楼后的河边,众船夫说看到一个人跳入河里不见了,没有捞到,冯某也不追究众人,把陈某的米卖掉,匆匆离开。

…………

在《畅流》有一篇赵海涛先生写的《祝由科的邪门邪术》,报告他对祝由科的亲身所见与体验,文笔虽不免有些传奇性,却不失其真实性。赵海涛先生这样写的: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江苏常州礼嘉桥,礼嘉桥是个仅有百余家铺面的小镇,濒运河支流北岸。每隔半年,准有一位光头,穿长袍布鞋的祝由科郎中出现。

每次来就住在我们家隔壁的一小客栈里。清早起身,先在院子里焚香烧纸,膜拜天地,然后再开始街边摆地摊。

摆好地摊,他将一条长板凳竖起来,三脚悬空,一脚着地,口中念念有词,嘴停手松,长板凳并不倒下。

随手在街边捡起一块大石头,轻轻的往板凳顶端一放,而石头与板凳竟四平八稳的,那石头是块不规则的黄石,足有二十来斤。

等到有人围拢过来,他就从小箱里拿出一张画了符的黄裱纸,吐把口沫,往店铺的门板上一贴(通常是已歇业店铺的门板),在黄裱纸中央钉一枚小洋钉。

然后右手端起满满的一杯水,左手拿起一个直径约有一尺的小竹筛子,伸到面前,让观众过目以后,往杯口上一覆,嘴里念念有词,再迅速地将杯子与竹筛同时翻转过来,提起筛子边沿上的三根小绳子,扭在一起,往小洋钉上一挂,杯里的水,竟一滴都不漏出来。

摆出这两套架式,这位祝由郎中就坐在一张小破书桌后面,悠游自得地摇着折扇,大吹法螺,破书桌上面,摆着几本不知名的药书和几叠黄裱纸,每本书都是破旧不堪,字迹模糊难辨。

如有人身上长瘤、长疱、长疮,不论部位在哪一处,他从不叫患者揭开衣服来详细检视,只是以手指在患部大约估量一下尺寸,然后用黄裱纸剪一人形,吐把口沫,往门板上一贴。

用毛笔在纸人上之相同部位画一圆圈,取银针一枚,轻轻插进那圆圈里,只听得患者大喊一声“哎哟”,血水与黄浓立刻自患部流了出来,这时,他趁机拿一副膏药卖给患者,让患者自行贴上,没几天就好了。

镇上有家豆腐店小孩子,约有七、八岁,面黄饥瘦,腹胀如鼓。找了很多医生看,服了不少的药,都不见效。最后孩子的母亲,以“不防试试”的心情,将他牵到这位祝由郎中跟前。

祝由郎中将孩子眼皮翻翻,在大肚皮上略略一按,然后对他的母亲大声说:“快拿马桶来!”

“什么”他母亲有点莫名其妙,“拿马桶来派啥用场?”这时围观的人,也都是轰然大笑。

祝由郎中不再说话,照样用黄裱纸剪个人形,贴在门上,拿起银针往纸人腹部一戮。不一会,只见那孩子双眉紧皱,两手棒着肚皮直嚷痛。

他母亲见状,赶紧将他挽着回家,刚走到豆腐店门口,那孩子“樸”的放个响屁,接着一股黄水,像阵瀑布似的从肛门里泻了出来,流满一地,臭不可闻,从此腹胀也就霍然而愈。

我那时头上长有瘌痢,每天放学回家,总爱挤在那位祝由郎中的摊子跟前看热闹。

他一看见我,就用扇子指着我,阴阳怪气的笑着说:“XX瘌痢头,赶快向我求。若要瘌痢好,给我嗑个头。”气的我转身就跑。

有一次,他拉着我说:“你拿一枚铜板给我,变个把戏给你看,铜板仍旧还给你,不要磕头,瘌痢也会好。”

于是我当着众人,疑信参半的掏了一枚铜元给他,他将铜元用一张黄裱纸包起来,放在我的右脚下面,要我踩着。

一边用折扇轻敲着我的脑袋,一边轻声念那四句话:“XX瘌痢头,赶快向我求。若要瘌痢好,给我磕个头。”

念完叫我松开脚,捡起纸包打开一看,铜元没有了,只有很小一包黄色药粉。

“把药粉拿回去泡一杯水,抹在瘌痢上。”他说。

“铜板呢?”我说。

“铜板在你家后院的一棵桃树下面,赶快回去捡!”他说着把我推出了人群。

我拿着药粉跑回去一看,果然在桃树下面拾到了那枚铜元,而头上的瘌痢涂了药粉以后,不到几天就渐渐好了。家里的人拿一枚袁大头去谢他,他坚持不受。

另一次,镇上有位姓徐的屠夫,人长得又肥又胖,平日吃喝嫖赌无所不来。他左手臂上生个疮流脓,久久不愈,于是去找这位祝由郎中诊治。

记得那时候已经快过年了,祝由郎中把屠夫端详了一阵,也不看他的疮,只是板起面孔对他说:“今年过年,切记要戒屠,手上的疮自然会好,如果不听,性命难保。”

屠夫一听好不高兴,于是问他什么原因,他不理,再问他,他却指着屠夫的脸孔说:“你杀生太多,又不孝顺父母。明年要变只猪,右前蹄则是只人手。”

屠夫大怒要揍他,却被观众拉开了。

过年的时候,那位祝由郎中已不知去向。姓徐的那位屠夫,据说根本不听祝由郎中的那一套,照旧杀猪不误,说也奇怪,刚过完年,屠夫就得急病死了。

就在他死去的第二天早上,镇上有位寡妇养的母猪,生了三胎,其中一只小猪的右前蹄长得竟同人的手掌一模一样,见了人,还不时把“手掌”微微向上抬一下。

这件怪事,立刻轰动了全镇,那家寡妇的猪栏边,整日围着看热闹的人,好几家照像馆都派人来照像。

几天以后,有位老和尚从别处赶来,花了二枚大头,把那只怪猪买了去,以后迄无下文,自从那次以后,那位祝由郎中再也没有到镇上来过。

…………

祝由科法门非常神奇,学了以后可以使死人排队行走,俗称“赶尸人”。

前些时候遇到一个朋友,他亲戚就是会这个法门。村里人有什么问题,灵异鬼怪的事情都去找他帮助。

有一天,有人发现家中闹鬼,就请他去抓,他先画了一道符,带了个空瓶,跑到这个人家里。仅用空手一抓,就把鬼给装到瓶子里去了,贴上道符,然后叫小孩去听鬼惨叫的声音。

小孩确实是听到了鬼叫的声音。那个巫师就把鬼放到后山去活埋了,叫他不得超生。

这样日子久了,孤魂野鬼都被他埋在后山上,越来越多了,村里也比以前太平了。

据说他还可以隔空拔牙,就是拔人的牙齿,不用老虎钳也可以拔下来。有一天来了个牙痛的老头,要求巫师帮助他拔牙。

这个巫师搞清楚是哪一颗牙以后,就叫老头到隔壁去等,这个巫师只是在空中默默祷告,口中念念有词,大叫一声“起”,那老头没有感觉到疼痛,那只坏牙齿就应声掉了下来。

后来到了巫师39岁那年大夏天,后山上所有被活埋的鬼都获得了逃生,出来找那个巫师算帐讨命。

巫师忽然感觉身体不太舒服,才刚睡在床上一会儿时间,用阴阳眼看到,房间里和山上全是鬼魂,情况万分危急,他心想要躲避今天这一关口,就一定要逃出村口,才可以活下去。

于是巫师马上雇来村里最大个的青年8名,要求他们帮他抬着他的身体出村口的老柳树下,并再三吩咐他们,一定要在他出村口前,千万不可让他的脚落到那泥土地上,否则他今天一定会死掉的。

村里的人把门板钉在很粗的大木棍上,从床上抬着他,让他上了门板。

就这样8个年轻人扛着巫师出了村庄,可是他们刚刚到达村口的老柳树下,扛门板的小伙子发现门板的重量忽然变重了,觉得吃不消了,身体的皮肤也忽然冰凉侵体,一直冷到了骨子里去。

有村里看热闹的乡邻也帮助他们死死地扛住门板,但是门板还是支撑不住历鬼压身的份量,据说约有300多个鬼都来找巫师索命,一场人鬼大战过后,木棍断裂了,巫师人也掉到了地上,巫师终于没有跑出村口半步。

双脚落地了,巫师大叫:“我的寿命完了。”

在巫师弥留之际,巫师说他很后悔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情,并告诫大家:“人以后不要做错事,不要太绝情啊,我后悔埋了那么多的鬼魂20年之久,真是报应啊。我该死”。并叫他的家人把那本《祝由科》的秘籍也烧了。

上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穿书后,我成了炮灰女配最新章节 下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