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平王朝:定都生乱世,悠悠五百年
本书标签: 古代  大平王朝 

第44章:风云变幻与文帝改革

大平王朝:定都生乱世,悠悠五百年

公元前243年,平武帝刘实秋病逝,终年46岁。19岁的刘周继位,即平文帝。

公元前242年,刘周见地方诸侯势力过大,中央内部空虚,担忧以后会像周朝一样诸侯割据,于是进行削藩。

但削藩方式过激,理由不充分,导致许多诸侯都十分愤怒。

公元前242年,一些不满平文帝刘周削藩政策的将领和诸侯纷纷起兵造反,对抗中央,发动叛乱。

辽东王,辽西王,凉州王,咸阳王,汉中王,山东王,建康王,成都王一齐发动叛乱,平朝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叛乱——八国反动之乱爆发了。

从此,大平天国陷入了长期平叛的艰难局面。

平文帝泪如雨下,写下《征大秦①》:

武帝当政平国盛,

安使②进朝请入军。

二入安息百余万,

十二载后无几兵。

当年威名传天下,

八国乱起再无华③。

注释: ①大秦:指罗马帝国。②安使:安息的使臣。③华:繁荣,繁华

北方辽东地区的东蛮部落趁机崛起。

公元前240年,历时两年的八国反动之乱终于被平定。

同时,东蛮部落的首领机石玄真建立东蛮国,定都中京。

八国反动之乱平定了,但那些武将和诸侯会善罢罢休吗?

并不会。

公元前239年,巴东王,渝州王,乐山王在川蜀地带发动叛乱,史称“三蜀之乱”。东蛮国趁机攻占了平朝统治的朝鲜地区。

公元前238年,三蜀之乱平定。

24岁的平文帝觉得武将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必须进行削藩,削弱武将和诸侯的实力!

平文帝鉴于八国反动之乱三蜀之乱等叛乱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平文帝废除了分封制,长达几百年的分封制得以寿终正寝。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长官知州,地方诸侯王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后卫军,捍卫平京,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后卫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增设通判,与支书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平文帝实行重文轻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无故坑杀许多忠臣大将,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倡导文治,扩大子弟选拔,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这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的防范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但是,“事为之防,曲为之判”,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放在大平盛世可好,放在战乱时代则不堪一击。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平武帝时期尚武抑文的风气。虽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军队战斗力也直线下降,兵不识将,将不统兵。大平天国乃至整个平王朝都至此由盛转衰。

史称“文帝改革”,也被称为“文周中落”。

公元前238年,平文帝刘周病逝,时年24岁,此时改革尚未完成。

同年,机石玄真的弟弟机石玄辛派刺客将其暗杀,机石玄辛成为东蛮王朝第二位王。

16岁的刘近继位,即平献帝,他是亡平三大暴君之一。

上一章 第43章:地中海大战 大平王朝:定都生乱世,悠悠五百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5章:三迁国都与三次中原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