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诗词  古典诗词     

五律NO.3:赠薛校书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

  赠薛校书(744年)

  

  盛唐 · 李白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誇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简括: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和愤慨之情,表达了对友人薛涛的深切怀念和无限依恋。

  

  翻译:

  心中藏着吴越歌,却无人懂得这乐声。

  姑苏台已成荒草,麋鹿空在那悲鸣。

  未能夸赞观涛作,虚度年华归故乡。

  扬手向东海告别,自由行走回旧林。

  

  评析: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诗人在诗的开头就直接点明题目中的“赠薛校书”,并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愤。这忧愤正来自于那曲《吴越歌》。“吴越曲”,是一篇极具清新自然情味的诗歌,而李白本人对此深有感触,却无人可以倾诉、交流。这种心境,表现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知音的渴望。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姑苏,指的是姑苏山,自古以来就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然而如今,这里却杂草丛生,野鹿悲吟。这其实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隐喻,表达出李白对世态炎凉的深深感慨。

“未誇观涛作,空郁钓鳌心。”这两句诗中,诗人李白借用“观涛”和“钓鳌”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无奈的感慨。尽管他胸怀壮志,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能独自郁郁寡欢,这正是诗人的内心写照。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诗人在诗的结尾表达了对友人薛涛的深深眷恋和无限依恋。“举手谢东海”,这个动作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感激和留恋。“虚行归故林”,则是诗人对回归故里的渴望和心愿。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抑郁不平之气和愤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薛涛的深切怀念和无限依恋。在艺术手法上,李白运用了比兴、象征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诗歌之中;在字词运用上,李白选用了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字词,如“吴越曲”、“蔓草”、“麋鹿”、“观涛”、“钓鳌”等,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在意境渲染上,李白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表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让人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

  

  历史诗评无,典故钓鳌客

  三岛钓鳌(又作:钓鳌 龙伯钓鳌)

相关人物张祜 李白

《谈苑》卷四

王严光有才不达,自号钓鳖客。巡游都邑球麻铁之资,以造钓具。有不应者,辄录姓名置箧中曰:「下钩时取此等蒙汉为饵。」其狂诞类此。张祐谒李绅,亦称「钓鳖客」。李怒曰:「既解钓鳖,以何为竿?」曰:「以虹为竿。」「以何为钩?」曰:「以明月为钩。」「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为饵。」绅默然,厚遗之。

  

《鉴戒录》卷七

会昌四年,李相公节镇淮南日,所为尊贵,薄于布衣,若非皇族卿相嘱,无有面者……祜遂修刺谒之,衔题钓鳌客,将俟便呈之。相国遂令延入,怒其狂诞,欲于言下挫之。及见祜,不候,从容乃问曰:「秀才既解钓骜,以何物为竿?」对曰:「以长虹为竿。」又问曰:「以何物为钩?」曰:「已初月为钩。」又问曰:「以何物为饵?」曰:「以唐朝李相公为饵。」相公良久思之,曰:「用予为饵,钓亦不难。」怜祜触物善对,遂命就对斟,言笑竟日。

  

《唐语林》卷五〈补遗〉

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白曰:「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蜺为线,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白曰:「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宰相竦然。

上一章 五律NO.2: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 其二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五律NO.4:温泉侍从归逢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