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那十年没有灰飞烟灭
本书标签: 现代  亲身经历  真实经历     

走路去弹琴-古琴台

那十年没有灰飞烟灭

顺着长江大桥走下去……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汉阳,晴天比较喜欢不期而遇的惊喜。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流传在我们的文化中,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期待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哪怕一时寻觅不到,但是那一份期许一直在心中。

武汉汉阳的古琴台,就是武汉的三大名胜之一,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古琴台景区位于平湖畔,整体地势较平坦。站在外面,感受到围墙里绿树成荫,环境比较清幽。

“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影响着我们对友谊的评价,对这次的游览体验期待颇高,希望能深刻体验到这里文化地域的深厚。

门前左右两只石狮,瞪大的双眼,张大的耳朵,像是在拒绝不善之人的到来。

可能刚好是午后 14:30 分左右,景区内的游客确实不多,比黄鹤楼、晴川阁的人山人海,在这里可以用冷清来形容,恰好是午后,可能还没有迎来它的高峰期。

大门两边的墙角种有几盆绣球花,这是我最近见过最漂亮的花朵,正是绣球花花期,粉中带紫的花色颇有古典之气。

步入正门后是一出小院子,紧接着是一个介绍知音文化的展厅。“

一客荷樵一客抚琴”和“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指的是钟子期与俞伯牙,在世俗社会中,他们的社会分工不同,一个为温饱暖辛劳似乎在意的是物质生活,一个抚琴为“乐”似乎在意的是精神生活。

在世俗中他们可能没有交集,但是在这一片湖畔,那时不是现在的景观,相遇在音乐创造的一片已经世界中,从此他们多了一位懂自己的人,人生幸事。

院中的一角是俞伯牙的抚琴石像,俞伯牙仰望天空的角度让游客如入“高山流水”的世界,加上如高山,几株竹子就是一株竹林了,海报上的假山使我们熟悉的美学意境。

最有文化底蕴的要属一棵古树,树干笔直沾了灵气,分为两株,如知音相守,一起被大地给养,一起经历相同的风霜雨露。中午的烈阳照不透古树的古韵之气。

大树下有一组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石像,钟子期背着荷樵与作揖的俞伯牙相见,一旁的丫鬟手托古琴。

俞伯牙庆幸自己遇到了懂他音乐的钟子期,那一刻他是什么想法,我大胆的猜想:如一只仙鹤站在高岗向天地叩问许久,终于听到了回音,是喜!是幸!

一把石雕同心锁,心形位于中间,左右两侧分别是一只龙和一只凤,它们脚踏祥云,栩栩如生。

悬系的铁链挂上了许多锁,成了善男信女的信仰。

晴天的中午游览,这个时间段确实不适宜,缘自景物在我们的视野中太清晰,中国画的境界在“意”,意味着朦胧,有留白和想象的空间。

晴朗的中午这个时间确实欠佳,几棵大树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之味,而一些野草让景区看起来更像是荒郊野地,徒增文化失落感。

古琴台坐落于月湖之畔,不见高山,流水是静止的。

景区所在的位置的一片平坦之地,当时钟子期只是背柴薪路过此地,伯牙恰好在此处抚琴,钟子期听到琴声,如遇到高山如听到流水声,或者已置身峡谷与瀑流间,他们的心神已经穿越平壤之地,如神仙遨游在高山流水之上。

又或者是会腾飞的侠客,得一知己,任意遨游在天地间。

上一章 走路去弹琴-武汉长江大桥 那十年没有灰飞烟灭最新章节 下一章 走路去弹琴-江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