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古风  穿越古代 

第一百八一章.汉朝60(154).汉武盛世(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科技上:众所周知,汉武帝刘彻,以其武功开辟了广大疆域,但武帝对科技的贡献,却是鲜为人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武帝时有了长足的发展,很多项目都处于了世界领先地位。

1.农具改进。根据当时耕种的需要,特别是广为普及的深耕和条播的需要,武帝任用赵过为搜粟都尉,集中了大批的能工巧匠,专门研制和改进家具,如:锄头、耙、锸、镢等等常用的农具,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并把铸造和制作的先进农具,通过地方各级政府进行推广使用,使先进的农具与农业生产者充分结合,因而,形成了巨大的农业生产力,为全国范围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率创造了条件。

2.水利建设: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治理水患,二是兴修水利。汉武帝在位时兴修的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有糟渠、白渠、龙首渠等。武帝亲自指挥,堵塞多年未修复的黄河瓠子决口时,采用草包实土,逐渐增加密实程度的堵塞决口的方法,还在使用。特别是新疆“坎儿井”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提 高了当地的灌溉率。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大大减少了水旱灾害,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提高。

3.冶金技术:由于铁业由国家经营,资金、运输、人力、物力都有可靠的保证,同时国家还调集许多精通冶金技术的人才,指导各地铁的生产,为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生产规模条件好,反复实验的机会多,技术就更加成熟。据统计,西汉时期铁的产量是战国时期的三至四倍,各项炼铁工艺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加深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交流。在使者相望于道,络绎不绝的频繁往来中,欧洲人开始来到中国。相互学习交流,还引进了大量的诸如大蒜、核桃、芝麻等种植,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

另外,武帝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力度也是空前。凡有一技之长者,皆为立官,因此也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民族关系上:汉武帝重视汉和边疆各地区间民族关系的发展,当武帝在位时期,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了变化,西南夷闭塞的状态有了相对的改变。

1.和匈奴:汉对匈奴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武帝时,转被动为主动,巩固了汉在全国各民族中的优势地位。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年),匈奴遣使请求和亲,武帝令公卿大臣商量对策。大行令王恢主张“兴兵击之”。御史大夫韩安国则强调“和亲”。在主战主和双方的争议中,大部分官僚附和韩安国的意见,武帝勉强从和亲之议。然而,和亲之后,匈奴仍然大肆侵扰。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今山西朔县)聂一献破匈奴之策。武帝以时机已到,决心抗击匈奴。王恢积极赞成聂一诱匈奴单于入塞聚而歼之的计策。武帝乃命 韩安 国、王恢、李广、公孙贺、李息等为将军,率领大军准备伏击匈奴,因匈奴单于发觉而引兵去,落了个空。从此,和亲断绝。

事后,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征讨匈奴。经过多次战争,特别是元期二年(公元前 127年)的漠南战役、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河西战役、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年)的漠北战役这三大战役之后,匈奴军主力被歼,从此衰弱,单于失据。后来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

河西战役后,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皆在今甘肃河西地区)。

2.和西南夷:汉武帝时期,割据东南地区的东瓯、闽越和南越之间经常发生纠纷。汉武帝先后派兵平定了这些地区,并设置了郡县。居住在今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少数民族,当时被统称为“西南夷”。在平定东南割据政权的同时,汉武帝加强了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他派人通夜郎(在今贵州遵义市一带),使夜郎首领及夜郎附近各部相继归汉,于其地设置了犍为郡。

不久,武帝又派司马相如通使邛都、笮都,在那里设置了十余县,隶属蜀郡,还在西南地区先后设立七郡,封滇(在今云南昆明市一带)人的首领为滇王,发给王印。

从此,西南地区同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第一百八十章.汉朝60(153).汉武盛世(五)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一百八二章.汉朝60(155).汉武盛世(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