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古风  穿越古代 

商朝2.势力崛起,灭夏建国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势力崛起:孔甲下传四世,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履癸(桀)继位。

相传,夏桀非常残暴,百姓已不堪忍受。“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为摆脱孔甲以来的日益衰败的局面,桀加强了对内的统治,坚决镇压异己力量,据说他斩杀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但高压手段并未达到其目的,而是加剧了人民对他的痛恨,人民甚至发誓要与之同归于尽。到夏桀之时,夏王朝的统治已处于严重的内外交困之中。

与此同时,兴起于东方的商族则有较大发展,并逐渐强盛起来。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孙王亥通过进行商业贸易,使商的势力逐步强盛起来。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作为国号 ,建立商朝。

在商汤的领导下已积蓄了灭夏的实力。汤即天乙,姓“子,甲骨文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他在成商部族首领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

商汤为了准备灭夏,在夏桀十五年,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附近)迁至亳 《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上》:偃师,尸乡,殷汤所都 孔安国曰:“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 ”

史记正义按:亳,偃师城也。商丘,宋州也。汤即位,都南亳,后徙西亳也。 《尚书·书序》中注曰:“亳,今河南偃师县有汤亭。”

汤在亳这里营建新国都、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有利条件。

灭夏建国:汤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商族在灭夏前尚处于氏族社会末期。此时商族内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剥削等现象亦早已产生,但相对于夏王朝的统治来说要宽松、缓和得多。

汤亦注意取得国内的拥护和支持。“汤以宽治民,而除去邪”,“夙兴夜寐,以致职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穷困。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成汤的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等举措,对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积蓄灭夏力量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他的行为不仅得到本族人的拥护,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国人民十分向往。因此,也就有了“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

商汤的活动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此时商的力量虽已有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暂时臣服于夏。夏桀出于猜忌将商汤召来并囚之于夏台。

汤在兴兵伐桀的誓师大会上,历数夏桀的罪恶及人民对桀的痛恨,假借上天的旨意指出灭夏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指出灭夏是上天的命令而不可违背,有功者将受到奖赏,不从者要受到严厉惩罚。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尚书·汤誓篇》。商汤从亳起兵,矛锋直指夏都。

在与夏桀决战之前,先灭掉了此时仍然听从夏王指挥的个别方国部落。《诗·商颂·长发》:“韦、顾即伐,昆吾夏桀。”郑玄如是注释:“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党于桀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则同时诛也。”说明汤之所以伐韦、顾、昆吾三国,是因为它们仍在助桀与商为敌,即“三国党于桀恶”。

三国之中最后灭亡的是昆吾,“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代昆吾,遂伐桀”。

至此,夏桀羽翼已被全部剪除。然而,此时夏桀对商汤的进攻并未做认真防备,“桀亡待汤之备”。因此,当商汤的军队到来时,“未接刃而桀走”。

夏军逃至鸣条(今山西夏县之西),一战被商军击溃,夏桀逃奔南巢而死。灭夏后,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 。“汤乃践大子位,代夏朝天下”。至此,商汤完成灭夏重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

商朝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

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

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

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称作“商汤革命”时期。

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建都。

上一章 商朝1.国号来历和先商时期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商朝3.商汤灭夏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