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古风  穿越古代 

第二百三一章.汉朝93(204).宣帝忌惮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宣帝忌惮:汉宣帝即位后,内心忌惮刘贺,元康二年(前64年),汉宣帝派使者赐给山阳太守张敞玺书说:“诏令山阳太守:要谨慎防备盗贼,注意往来过客,不要泄露这条诏令!”

张敞于是分条禀奏刘贺平日行为,说明他的废亡之状,说:

龙套“臣敞地节三年(前67年)五月任职山阳,故昌邑王住在从前的宫中,在里面的奴婢一百八十三人,关闭大门,开小门,只有一个廉洁的差役领取钱物到街上采买,每天早上送一趟食物进去,此外不得出入。一名督盗另管巡查,注意往来行人。用故王府的钱雇人为兵,防备盗贼以保宫中安全。臣张敞屡次派官员前去察看。”

西汉张敞,字子高,西汉茂陵(今陕西兴平)人。

龙套“地节四年(前66年)九月中,臣张敞进去察看他的情况,故昌邑王二十六七岁,为人脸色很黑,小眼睛,鼻子尖而低,胡须很少,身材高大,患风湿病,行走不便。穿短衣大裤,戴着惠文冠,佩玉环,插笔在头,手持木简趋前谒见。臣张敞与他坐在庭中谈话,看到他的妻子奴婢。”

龙套“我想用话触动他,观察他的心意,就用恶鸟试探他,说:‘昌邑有很多猫头鹰。’故昌邑王答道:‘是的,以前我西行到长安,根本没有猫头鹰。回来时,东行到济阳,就又听到猫头鹰的叫声。’我看到他的子女持辔,故昌邑王跪着说:‘持辔的母亲,是严长孙的女儿。’我才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儿罗紨,以前是故昌邑王的妻子。观察故昌邑王的衣服、言语、举动,白痴呆傻。十六个妻子,二十二个儿女,其中十一个儿子,十一个女儿。”

龙套“我冒昧上报他们的名籍与奴婢、财物簿册。臣张敞以前上书说:‘昌邑哀王的歌女、舞女张修等十一人,没有子女,又不是姬妾,只是良人,没有官名,昌邑哀王死后应当放她们回家。太傅豹等擅自强留,认为是昌邑哀王园中人,我认为按法不当留,请求放她们回家。’”

汉宣帝因此知道刘贺不值得忌惮。

刘贺荒淫无道,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废去,另立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汉宣帝,刘病已改名刘询,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充桨重孙,上官氏论辈份是汉宣帝的祖母,这样,上官氏年仅十五岁,就尊为太皇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削邑去世:元康三年(前63年)三月,汉宣帝下诏说:“曾闻舜弟象有罪,舜为帝后封他于有鼻之国。骨肉之亲明而不绝,现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侍中、卫尉金安上书说:“刘贺是上天抛弃的人,陛下至仁,又封为列侯。刘贺是个愚顽废弃之人,不应该奉行宗庙及入朝行朝见天子之礼。”奏折得到汉宣帝批准。刘贺便前往封国豫章。

几年之后,扬州刺史柯奏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来往,孙万世问刘贺:

龙套“从前被废时,为什么不坚守不出宫,斩大将军,却听凭别人夺去天子玺印与绶带呢?”

刘贺“是的。错过了机会。”

孙万世又认为刘贺将在豫章封王,不会久为列侯。

刘贺“将会这样,但不是应该谈论的。”

有关部门审讯核实,请求逮捕。汉宣帝诏令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

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

……

轶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典故:当初刘贺在封国时,屡有怪异。曾见到白犬,三尺高,没有头,狗颈以下像人,却戴着一顶帽子。后来见到熊,身边的人都看不到。又有大鸟飞来,停在宫中。

刘贺得知,很厌恶这些,就拿这些事问郎中令龚遂。龚遂为他讲明缘故。

刘贺仰天叹息说:

刘贺“不祥的事为什么屡次到来?”

龚遂叩头说:

龙套“臣不敢隐瞒忠心,多次陈述危亡的诫鉴,大王不高兴。国家的存亡,难道只是我说吗?希望大王心内衡量一下自己。大王学习《诗》三百零五篇,《诗》中人事透彻,王道齐备,大王的行为符合《诗》中的哪一篇?大王位为诸侯王,行为比庶人更污秽,凭这样的行为要想保存国家很难,要灭亡则很容易,应该好好想想。”

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 ,西汉官员。

后来又有血弄脏了刘贺的座席,刘贺问龚遂,龚遂大声叫号说:

龙套“宫室不久将空,凶兆屡次来到。血,是阴忧凶象。应该畏惧谨慎反省自己。”

刘贺终究还是没有改变行为。

过了不久,被立为帝。

刘贺即位以后,梦见苍蝇屎堆积在西阶的东面,约五六石,用大瓦覆盖,揭开一看,是苍蝇屎。便问龚遂,

龙套"陛下读过的《诗》不是说过吗?‘往来不停的苍蝇,停在篱笆上,和易近人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陛下身边进谗言的小人很多,这些人就像苍蝇一样可恶啊!应该选拔先帝大臣的子孙与先帝亲近的人作为侍中人员。如果不能疏远昌邑旧人,听信采纳谗言和阿谀奉承,一定会有凶祸。希望反祸为福的话,应全部放逐他们。我应当先被放逐啊。”

刘贺不采用他的意见,最终被废。

上一章 第二百三十章.汉朝92(203).废黜帝位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百三二章.汉朝94(205).交流谈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