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古风  穿越古代 

第一百六八章.汉朝58(141).事败自尽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刘安想要发动国中的军队,又恐怕自己的国相和大臣们不听命。他就和伍被密谋先杀死国相与二千石大臣,为此假装宫中失火,国相、二千石大臣必来救火,人一到就杀死他们。

谋议未定,又计划派人身穿抓捕盗贼的兵卒的衣服,手持羽檄,从南方驰来,大呼“南越兵入界了”,以借机发兵进军。于是他们派人到庐江郡、会稽郡实施冒充追捕盗贼的计策,没有立即发兵。

刘安“我率兵向西挺进,诸侯一定该有响应的人;要是没人响应怎么办?”

龙套伍被:“可向南夺取衡山国来攻打庐江郡,占有寻阳的战船,守住下雉的城池,扼住九江江口,阻断豫章河水北入长江的彭蠡湖口这条通道,以强弓劲弩临江设防,来禁止南郡军队沿江而下;再东进攻占江都国、会稽郡,和南方强有力的越国结交,这样在长江淮水之间屈伸自如,犹可拖延一些时日。”

刘安“很好,没有更好的计策了。要是事态危急就奔往越国吧。”

于是廷尉把淮南王孙刘建供词中牵连出刘迁的事呈报了汉武帝。汉武帝派廷尉临趁前去拜见淮南国中尉的机会,逮捕太子。廷尉临来到淮南国,刘安得知,和刘迁谋划,打算召国相和二千石大臣前来,杀死他们就发兵。召国相入宫,国相来了;内史因外出得以脱身。

龙套中尉:“臣在迎接陛下派来的使臣,不能前来见王。”

刘安心想只杀死国相一人而内史、中尉不肯前来,没有什么益处,就罢手放走了国相。他再三犹豫,定不下行动的计策。

刘迁想到自己所犯的是阴谋刺杀朝廷中尉的罪,而参与密谋的人已死,便以为活口都堵住断绝,就对父王说:

龙套“群臣中可依靠的先前都拘捕了,现今已没有可以倚重举事的人。您在时机不成熟时发兵,恐怕不会成功,臣甘愿前往廷尉处受捕。”

刘安心中也暗想罢手,就答应了刘迁的请求。于是刘迁刎颈自杀,却未能丧命。伍被独自往见执法官吏,告发了自己参与淮南王谋反的事情,将谋反的详情全盘供了出来。

法吏因而逮捕了太子、王后,包围了王宫,将国中参与谋反的刘安的宾客全部搜查抓捕起来,还搜出了谋反的器具,然后书奏向上呈报。汉武帝将此案交给公卿大臣审理,案中牵连出与刘安一同谋反的列侯、二千石、地方豪强有几千人,一律按罪刑轻重处以死刑。衡山王刘赐是刘安的弟弟,被判同罪应予收捕,负责办案的官员请求逮捕刘赐。

刘彻“侯王各以自己的封国为立身之本,不应彼此牵连。你们与诸侯王、列侯一道去跟丞相会集商议吧。”

赵王彭祖、列侯曹襄等四十三人商议后,都说:

众人“淮南王刘安极其大逆无道,谋反之罪明白无疑,应当诛杀不赦。”

胶西王刘端发表意见说:

龙套“淮南王刘安无视王法肆行邪恶之事,心怀欺诈,扰乱天下,迷惑百姓,背叛祖宗,妄生邪说。《春秋》曾说‘臣子不可率众作乱,率众作乱就应诛杀’。刘安的罪行比率众作乱更严重,其谋反态势已成定局。臣所见他伪造的文书、符节、印墨、地图以及其他大逆无道的事实都有明白的证据,其罪极其大逆无道,理应依法处死。”

刘端,汉景帝刘启之子,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被封胶西王。

龙套“至于淮南国中官秩二百石以上和比二百石少的官吏,宗室的宠幸之臣中未触犯法律的人,他们不能尽责匡正阻止淮南王的谋反,也都应当免官削夺爵位贬为士兵,今后不许再当官为吏。那些并非官吏的其他罪犯,可用二斤八两黄金抵偿死罪。朝廷应公开揭露刘安的罪恶,好让天下人都清楚地懂得为臣之道,不敢再有邪恶的背叛皇上的野心。”

丞相公孙弘、廷尉张汤等把大家的议论上奏,汉武帝便派宗正手持符节去审判刘安。宗正还未行至淮南国,刘安已提前自刎而死。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都被满门杀尽。汉武帝因为伍被劝阻淮南王刘安谋反时言词雅正,说了很多称美朝政的话,想不杀他。

伍被最先为淮南王策划反叛的计谋,他的罪不可赦免。

廷尉张汤说:

张汤“伍被最先为淮南王策划反叛的计谋,他的罪不可赦免。”

于是杀了伍被。淮南国被废为九江郡。

——————

刘安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者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巨著《淮南子》。

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艾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

刘安是中国豆腐和豆浆的创始人。明朝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书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

刘安死后,民间传说刘安没有死,而是修炼成了神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就是出自这个传说。这个传说出处是记载神仙怪诞的《列仙传》,作者是西汉的刘向,也是汉室宗亲。这就很微妙了,怎么能把叛臣神话呢,叛臣就该下地狱。刘安被神化,除了当时流行的神仙方术,更多的是当时人们对刘安普遍的同情。汉武帝一辈子求仙问药做不到的事,刘安做到了。

关于刘安谋反众说纷纭,刘安父亲死于谋反,他成长在谋反的阴影下,虽说承袭了淮南王位,那不过是汉文帝不想承担杀弟的恶名而做的妥协。

景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削弱诸侯王的权利,吴楚七国,实力强悍,也被景帝给镇压下去。大一统是时代的趋势,无人可以阻挡,通达如淮南王刘安,不可能看不清局势。七国覆灭,小诸侯王大气都不敢出,更遑论造反。

到了武帝的大一统时代,王被更严厉的监控,王有名义上的尊贵,但绝无权力。汉武帝时期,最赫赫有名的就是军队的战斗力,刘安选择在此时造反很不合常理。

从刘安的著作中,以及喜好道家的学问,可以看出,他与汉武帝的大一统理念背道而驰。

汉武帝不允许有人跟他不一致,汉武帝聪明绝顶,久掌大权,自认为功绩远超前人。对自己的文采也很自负。但在刘安这样的大学问家面前,就自感班门弄斧了。

芸汐“汉武帝对刘安的感情,刚开始是崇拜自己的叔叔,随着自身无限膨胀,他开始嫉妒自己的叔叔,嫉妒他的才华,嫉妒他的学问,嫉妒他儒雅风流的气质,而独一无二的天子不允许有人比他强。”

不能超越那就毁灭。

上一章 第一百六七章.汉朝57(140).祸起萧墙,商议起兵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一百六九章汉朝59(142)北击匈奴(一)马邑之围(上)